腊月的泉州港海风呼啸,卷起的浪花拍打着码头的石阶,溅起细碎的冰沫。沈行舟站在加固后的“通远号”货船甲板上,正指挥伙计们将最后一箱瓷器搬上船。木箱外层裹着三层防水油布,四角用粗麻绳牢牢捆扎,箱底还垫着厚厚的干草,每一处细节都按老陈的叮嘱做得妥帖。
“沈公子,所有货物都已装船!”管事快步上前禀报,递上一份清单,“三十匹染布、二十箱瓷器、三十斤武夷山茶,还有郑老板托付的十斤香料样品,全都清点无误。”
沈行舟接过清单核对,目光扫过“香料样品”四字时顿了顿。此次海运不仅是常规货物运输,更肩负着将行会货物运往海外岛国的尝试——郑老板已提前联络好琉球的商户,约定在中途的梅花岛交接样品,若对方满意,便敲定长期供货协议。
“老陈,航道确认好了?”沈行舟转向身旁的老水手,语气带着几分郑重。这是行会首次尝试跨海域海运,虽有老陈掌舵,但前路的风浪与未知仍让人不敢懈怠。
老陈指着船头悬挂的航道图,布满风霜的脸上透着笃定:“沈公子放心,梅花岛这段航道我跑过不下十次。今日风向正好,顺风顺水的话,三日就能抵达。只是近日海域偶有小股海盗出没,得让护卫们多加留意。”
说话间,温景然带着两名镖局护卫登上船来。他刚从福建按察使府告辞,特意赶来为船队送行,手中还提着一个木盒:“这里面是伤药和晕船药,还有李大人写给梅花岛巡检司的书信,若是遇到麻烦,可持信求助。护卫们的兵器也已在官府备案,沿途关卡不会为难。”
沈行舟接过木盒,用力点头:“多谢温兄费心。我已让伙计们把兵器分置在船舱各处,一旦有情况能及时应对。此行定不辱命,不仅要把货物安全送到,还要谈成与琉球商户的合作。”
此时,青娘也带着林小乙匆匆赶来。她手里抱着几包油纸包裹的东西,递给沈行舟:“这是我特制的染料样本,若是琉球商户对染布感兴趣,可让他们看看这些新花色。还有林小乙做的防虫香,海上潮湿,货物和粮食都得防着生虫。”
林小乙挠挠头,笑着补充:“沈公子,这香点燃后气味不浓,不会串了茶叶和香料的味道,只管放心用。”
沈行舟收下东西,目光扫过岸边送行的商户们——卢文轩、许掌柜等人都站在栈桥上,眼里满是期待。他深吸一口气,高声道:“诸位放心,我定能顺利归来!”
随着老陈一声“起锚”,水手们合力拉动船帆,“通远号”缓缓驶离码头,朝着梅花岛的方向而去。岸边的人群挥手告别,直到船影消失在海平面尽头,青娘和温景然才转身离开。
“接下来,咱们得尽快筹备第二批海运的货物。”青娘边走边说,“若是此次与琉球商户谈成,后续的货物需求肯定会大增,得提前让卢文轩和许掌柜备足绸缎与瓷器。”
温景然点头:“我这就写信给江南和景德镇的商户,让他们赶制货物。另外,我会联络泉州港的周巡检,让他派几艘巡逻船在近海值守,确保返程船队的安全。”
海上的前两日风平浪静,“通远号”一路向南,船帆鼓得满满当当。沈行舟每日都和老陈一起在船头观察海况,伙计们则轮流值守,检查货物的捆扎情况。护卫们也不敢松懈,手持兵器在甲板上巡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可到了第三日清晨,天空突然阴沉下来,海风也变得狂暴。老陈脸色一变,高声喊道:“快收帆!准备应对风浪!”
水手们立刻行动起来,可狂风卷着巨浪不断拍打船身,船身剧烈摇晃,几名伙计站立不稳摔在甲板上。船舱里的瓷器发出碰撞的声响,沈行舟心头一紧,立刻带人冲进船舱:“快用木板固定木箱!把油布再裹紧些!”
众人合力用粗木杆顶住木箱,又给每箱瓷器加了一层绳索固定。就在这时,一名水手突然大喊:“沈公子,船尾漏水了!”
沈行舟立刻跑到船尾,只见海浪正从船板的缝隙里涌进来。他当机立断,让护卫们用棉布和麻线堵塞缝隙,自己则和老陈一起检查船身受损情况。“是船底的木板被礁石刮破了!”老陈探查后喊道,“幸好只是小破口,咱们先堵上,等风浪过后再修补!”
经过一个时辰的奋战,漏水的缝隙终于被堵住,货物也都安然无恙。风浪渐渐平息,天空重新放晴,远处的海面上隐约出现了梅花岛的轮廓。老陈松了口气:“多亏了沈公子提前加固船身,不然这次真要出大事。前面就是梅花岛,咱们靠岸休整一下,再和琉球商户交接。”
船只停靠在梅花岛码头,岛上的巡检司官兵见了温景然的书信,立刻上前协助。不多时,郑老板联络的琉球商户便带着随从赶来。为首的商户名叫松浦,身着异域服饰,见了沈行舟带来的染布和瓷器,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染布的花色真独特,在琉球从未见过!”松浦抚摸着青娘特制的靛蓝色染布,语气带着赞叹,又拿起一件青花瓷瓶,“这瓷器的工艺也精湛,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沈行舟拿出染料样本:“松浦先生若是有意,我们可以按您的需求定制染布花色,瓷器也能烧制带有琉球纹样的样式。此次带来的香料样品,也是咱们泉州商帮的上等货,您可以一并看看。”
松浦接过样本仔细查看,又和随从低声商议了几句,当即拍板:“我要订购五十匹染布、三十箱瓷器和二十斤香料!三个月后,咱们还在梅花岛交接,到时候我会带琉球的硫磺和漆器来交换。”
沈行舟大喜,当即与松浦签订合作文书,双方签字画押后各执一份。松浦笑着说:“沈公子果然爽快,以后咱们的合作肯定会很顺利。我回去后就安排人手筹备货物,绝不会耽误交接时间。”
交接完毕后,船队在梅花岛休整了一日,补充了淡水和粮食,便启程返航。此次返程一路顺风顺水,只用了两日便抵达泉州港。
当“通远号”出现在海平面时,码头早已挤满了等候的人。青娘和温景然率先迎上前,见沈行舟脸上带着笑容,便知此行顺利。“怎么样?合作谈成了?”青娘急切地问。
沈行舟举起手中的合作文书,笑着点头:“谈成了!琉球的松浦先生订购了五十匹染布和三十箱瓷器,三个月后交接。咱们的首次海运尝试,成功了!”
伙计们陆续搬下货物,除了几箱瓷器轻微磕碰,其余都完好无损。许掌柜看着自己的瓷器安然无恙,激动地说:“太好了!以后我的瓷器不仅能卖往内陆,还能销往海外了!”卢文轩也连忙上前:“我这就写信给江南的绸缎庄,让他们赶制五十匹绸缎,等着下次海运!”
温景然拿着文书,欣慰地说:“我这就去泉州府衙报备此次海外合作,再让李大人帮忙协调后续的通关事宜。以后咱们的海运就能常态化,不仅对接琉球,还能探索更多海外商户。”
青娘看着热闹的码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首次海运的成功,不仅为行会开辟了海外市场,更证明了海路运输的可行性。虽然途中遭遇了风浪,但凭借提前的准备和众人的合力,最终化险为夷。
当晚,行会摆下庆功宴,邀请了所有商户和船队的水手、护卫。宴会上,沈行舟讲述了此次海运的经历,老陈也分享了海上航行的经验。青娘站起身,举起酒杯:“此次海运成功,离不开沈行舟的统筹、温景然的人脉助力,更离不开各位商户和水手的支持。未来,咱们要继续开拓海路,让行会的货物走遍四海!”
众人纷纷举杯响应,宴会上的欢声笑语飘出窗外,与码头的海浪声交织在一起。青娘知道,首次海运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海外商路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只要三人同心,商户们鼎力支持,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而行会的商业版图,也会在这一次次的尝试中,不断延伸向更遥远的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