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午后,暑气蒸腾,通商行会的办公处却透着几分清凉。青娘正和温景然核对上月的基金账目,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伙计的通报:“青娘会长,温公子,门口来了一群外地商人,说是要加入行会!”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讶异。青娘放下账本起身:“快请他们进来,把议事堂的椅子摆好,再沏几壶凉茶。”温景然则顺手拿起桌上的入会章程,笑着补充:“看来咱们的行会名声,已经传出去了。”
不多时,伙计领着五个人走进来。为首的是个面色红润的中年男子,穿着江南样式的锦袍,手里握着一把折扇,见了青娘二人,连忙拱手行礼:“在下卢文轩,江南苏州绸缎商。听闻大乾通商行会规矩分明、商路畅通,特地带了几位同乡前来,想申请入会。”
他身后的几人也纷纷见礼,有卖茶叶的闽地商人,有做瓷器的江西商人,还有一位来自蜀地的药材商。青娘请众人坐下,亲手递过凉茶:“卢掌柜客气了,不知诸位是如何得知咱们行会的?”
卢文轩喝了口茶,抹了把汗笑道:“是江南的苏掌柜给我们写了信。他说贵行会的集中市集生意火爆,商路信息也准确可靠,还能共享护卫力量,我们听了都动了心。正好我等要往北运货,便绕道过来了。”
说话间,沈行舟从码头回来,听闻有外地商人申请入会,立刻走进议事堂:“卢掌柜可是苏州卢记绸缎庄的东家?我上次南下时,曾听闻贵庄的云锦是江南一绝。”
卢文轩闻言又惊又喜:“正是在下!没想到沈公子竟听过我的名号。实不相瞒,我这趟带了三十匹云锦和五十匹苏绣,本想运往京城售卖,可沿途商路不熟,又怕遇到劫匪,一直犹豫不决。若能加入行会,有沈公子的商队引路,那就再好不过了。”
青娘见状,便让负责资质核验的伙计取来入会登记表和资质要求,一一摆在众人面前:“诸位想加入行会,我们自然欢迎。只是入会需核验资质,还要找两位行会内的老商户做担保。资质方面,需提供本地官府出具的经营凭证和货物检验文书;担保的话,苏掌柜和哈玛尔掌柜都是外地商户代表,若是诸位信得过,可请他们做担保。”
话音刚落,苏掌柜便从外面进来,见到卢文轩等人,立刻笑着上前:“卢兄!你们怎么来了?我正想给你们写信催一催呢!”原来卢文轩与苏掌柜是旧识,两人在江南时就常有生意往来。有苏掌柜出面担保,卢文轩等人顿时松了口气。
可闽地的茶商林掌柜却面露难色:“青娘会长,我这货物是刚从茶山收的新茶,还没来得及在本地官府办检验文书,这可怎么办?”蜀地的药材商赵掌柜也附和:“我这药材都是地道的川蜀货,只是路途遥远,凭证在路上不小心弄丢了。”
青娘略一思忖,道:“无妨。若是没有文书,可先将货物样本留下,由陈师傅和王掌柜(京城药材商)负责检验,确认货物符合行会标准后,先办理临时入会手续。诸位回去后尽快补齐文书,三个月内交齐,便可转为正式会员,享受所有权益。”
陈师傅恰好此时进来,闻言立刻点头:“我这就去准备检验工具。林掌柜的茶叶,我要验成色和香气;赵掌柜的药材,就让王掌柜来把关,他在药材行做了半辈子,眼光准得很。”
众人皆无异议,纷纷取出货物样本。林掌柜拿出一小罐武夷山茶,揭开盖子,茶香立刻弥漫开来;赵掌柜则取出几株晒干的当归,根茎粗壮,断面呈黄白色,一看就是上等货;卢文轩的云锦更是色泽艳丽,绣工精湛,连见多识广的沈行舟都赞不绝口。
检验完毕,所有货物都符合行会标准。伙计们将登记表递给众人,卢文轩等人提笔签字画押,又在苏掌柜和哈玛尔的担保栏下按了手印。青娘收起登记表,笑着说:“欢迎诸位加入通商行会!今日起,你们就是行会的一员了。这是商路图谱和摊位牌,下月初一的市集,诸位便可入场经营。”
沈行舟接过伙计递来的商路图谱和摊位牌,一一分给众人:“卢掌柜要去京城,可随我下月初三的商队同行,沿途的驿站和关卡信息,我让管事提前告知你。林掌柜的茶叶若是想运到回纥,哈玛尔掌柜的商队正好要返程,可以搭个伴。”
哈玛尔立刻笑着用生硬的汉语说:“没问题!我的商队有护卫,茶叶很安全。到了回纥,我帮你找买家!”林掌柜又惊又喜,连连向沈行舟和哈玛尔道谢。
众人正相谈甚欢,门外又传来伙计的通报:“青娘会长,门口还有几位塞北的皮毛商,说是听闻行会有互助基金,想申请入会并咨询基金事宜。”
青娘连忙让人请他们进来。进来的是三个身材魁梧的男子,穿着厚实的皮毛褂子,尽管天气炎热,也只是解开了领口的扣子。为首的男子名叫巴特尔,是塞北的皮毛商,他搓着粗糙的手,有些拘谨地说:“青娘会长,我们听说行会有互助基金,若是货物受损能申请帮扶,是吗?”
原来巴特尔的商队前些日子在半路遇到暴雨,十几张上等狐皮被淋湿,虽经晾晒,却还是失了光泽,损失不小。他听闻通商行会的互助基金能帮商户周转,便带着同乡赶来了。
温景然拿出基金细则,耐心解释:“没错,只要加入行会,缴纳基金分成满一个月,遇到货物受损、资金周转不开等情况,就能申请基金帮扶。若是应急情况,还能当日审批拨款。”他顿了顿,补充道:“你们的皮毛若是符合标准,可先办理临时入会手续,应急申请需等正式入会满一个月才能提交,但我们可以先帮你们联系染坊,看看能不能修复受损的狐皮。”
巴特尔等人闻言,脸上露出了希望的神色。陈师傅接过巴特尔递来的皮毛样本,仔细查看后说:“这狐皮只是光泽受损,用特制的染料重新处理一下,应该能恢复原样。我认识城西的老染匠,明日我带你们过去。”
巴特尔激动得站起身,对着陈师傅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陈师傅!多谢青娘会长!我们现在就签字入会,基金分成我们马上缴纳!”
短短一个时辰,又有七位外地商人加入行会。青娘看着桌上厚厚的登记表,心里涌起一股成就感。沈行舟走到她身边,低声笑道:“照这个势头,用不了多久,咱们的行会就能遍及大乾南北了。”
青娘点点头,却也没放松警惕:“外地商户越来越多,资质核验和后续管理可得跟上。我想让每个地域的外地商户推选一个联络人,负责传达行会通知、收集商户反馈,这样也方便咱们管理。比如江南商户选卢掌柜,塞北商户选巴特尔,闽地商户选林掌柜,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安排很妥当。”沈行舟赞同道,“联络人熟悉同乡的情况,有什么事沟通起来也方便。我明日就和他们商议推选联络人的事。”
温景然则道:“外地商户增多,商路护卫的压力也会变大。我今日去府衙时,知府大人说可以协调周边府县的镖局,组成联合护卫队,负责长途商路的安全。费用由行会和商户分摊,这样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青娘笑着说:“太好了!有官府协调镖局,商路就更安全了。你尽快和知府大人对接,把联合护卫队的具体方案定下来。”
傍晚时分,卢文轩、巴特尔等人陆续离开。卢文轩临走前,拉着青娘的手说:“青娘会长,今日多谢你收留我们。我回去后就写信给江南的其他商户,让他们也来加入行会!”巴特尔也道:“我们塞北还有很多皮毛商,我回去后一定帮行会宣传!”
送走众人,青娘、沈行舟和温景然坐在议事堂里,看着桌上的入会名册,脸上都带着笑意。温景然拿起名册,细数道:“现在行会已有八十七名商户,其中外地商户就有二十四名,涵盖了江南、塞北、闽地、蜀地和回纥,真是越来越热闹了。”
沈行舟端来三杯凉茶,递给两人:“这都是青娘的功劳,若不是你定的规矩公平、福利实在,外地商户也不会慕名而来。下月的市集,有了这些外地商户的货物,肯定会比上次更热闹。”
青娘喝了口茶,轻声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三人同心,还有所有商户的信任。外地商户越多,商路就越畅通,咱们的行会才能真正做到‘通南北之商’。只是接下来,咱们得尽快完善外地商户的管理细则,比如异地货物的检验流程、跨地域纠纷的裁决方式,这些都得提前想好,免得日后出问题。”
沈行舟点头:“我明日就和外地商户的联络人商议,收集他们的意见。温景然,官府那边的异地备案手续,还得麻烦你多费心。”
“放心吧,”温景然笑道,“我已经写信给周边府县的同僚,让他们协助办理外地商户的备案手续,应该很快就有回信。”
夜色渐深,行会办公处的灯还亮着。青年三人围坐在桌前,细细商议着外地商户的管理细则,从货物运输的保险机制到异地经营的税收优惠,每一条都考虑得周全细致。窗外的月光洒在桌上,映得“通商行会”的印章愈发清晰。
次日一早,卢文轩便带着江南商户的意见来找青娘。他提议:“青娘会长,咱们江南的绸缎和瓷器易碎,能不能在货仓里设专门的防潮、防震区域?另外,异地运输的损耗若是能由基金补贴一部分,就更贴心了。”
青娘觉得这个提议很合理,立刻召集议事堂成员商议。最终决定,在货仓划分出易碎品专区,配备防潮的木炭和防震的稻草;异地运输的损耗,若是因不可抗力(如暴雨、地震)造成,基金补贴三成,若是因商户自身疏忽造成,则不予补贴。
巴特尔也带来了塞北商户的建议:“塞北的皮毛怕热,能不能在市集上设临时的阴凉棚子?还有,皮毛的定价咱们不太懂本地行情,希望行会能提供参考价格。”
青娘当即让人在市集东侧搭建阴凉棚子,又让沈行舟和本地的皮毛商核对价格,制定出不同品级皮毛的参考价目表,张贴在行会门口。林掌柜则希望行会能帮闽地茶商联系本地的茶铺,建立长期供货合作,青娘也一口应下,安排他次日与本地茶铺掌柜见面。
短短几日,行会就根据外地商户的意见完善了多项细则。外地商户们见行会办事高效、体恤商户,都愈发认同这个“大家庭”。卢文轩把带来的云锦摆在染布庄旁边的临时摊位上,没几天就卖出去十几匹;巴特尔的皮毛经过修复后,在陈师傅的帮助下,卖出了不错的价钱;林掌柜则和本地茶铺签了长期供货合同,脸上的笑意就没断过。
七月十五的集中市集,更是热闹得空前。江南的云锦、塞北的皮毛、闽地的茶叶、蜀地的药材、江西的瓷器、回纥的香料,摆满了整个市集。外地商户们的摊位前人头攒动,本地商户也借着这股热闹劲儿,卖出了不少货物。
青娘站在市集中央,看着卢文轩和苏掌柜合力给客人介绍绸缎,巴特尔和哈玛尔用手势交流着皮毛和香料的兑换比例,林掌柜则给客人冲泡新茶,心里满是欣慰。沈行舟走到她身边,笑着说:“你看,这些外地商户已经完全融入进来了。刚才卢掌柜说,江南还有十几个商户要过来,下月就能到。”
温景然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书信:“京城的药材商协会来信了,说想和咱们行会合作,把京城的药材运过来,同时把咱们的染布和茶叶运到京城去。”
青娘接过书信,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忽然觉得,通商行会已经不再是小城的行会,它正在慢慢成为连接大乾南北、贯通异域的商业枢纽。外地商户的加入,不是负担,而是机遇,是让商路走得更远、让商业愈发繁荣的底气。
夕阳西下,市集散场时,卢文轩拿着厚厚的订单找到青娘:“青娘会长,我决定把苏州的绸缎庄分号开在这里!有行会在,我放心!”巴特尔也道:“我回去后就把家人接来,以后就在这里做生意了!”
青娘看着他们坚定的眼神,又看向身边笑容温和的沈行舟和温景然,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随着越来越多外地商户的加入,通商行会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而他们心中的商业蓝图,也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