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江南,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刚过,青娘染坊的青石板路上还沾着湿润的水汽,却早早围满了人。有提着旧布来染新色的街坊,有拿着布料样品来谈合作的布商,还有几个穿着体面的异乡人,手里攥着写有“青娘染坊”字样的纸条,在人群中探头探脑——这是宫廷嫁妆染成功交付后,染坊迎来的第三个热闹清晨。
青娘刚将一匹新染的渐变染布挂到晒布架上,就见温景然撑着油纸伞从外面进来,伞面上还沾着雨珠,手里却捧着一个精致的锦盒。“你看谁给你送好东西来了?”他笑着将锦盒递给青娘,眼底藏着几分神秘。
青娘打开锦盒,里面静静躺着一块明黄色的云锦,上面用金线绣着“御用染坊”四个字,边角还盖着太常寺的朱红大印。她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宫廷对染坊的认可,是比任何赏赐都珍贵的荣誉。
“这是李匠人托人从京城送来的,还带了口信,说陛下听说你为太子妃染的嫁妆染很是精致,特意赐了‘御用染坊’的名号,以后江南的贡品染布,都优先从你这里采买。”温景然的声音里满是笑意,“现在整个江南的染坊都知道你的名字了,刚才我在码头,还听到几个外地商人在打听你的染坊呢。”
青娘抚摸着云锦柔软的质地,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最初在小城开染坊,到打破垄断、创新渐变染,再到承接宫廷订单,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如今终于得到了最权威的认可。她转头看向正在给布商介绍染布的沈行舟,他似乎察觉到了她的目光,抬头望过来,眼底带着温和的笑意,像雨后初晴的阳光。
正说着,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留着山羊胡的老者被众人簇拥着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匹褪色的蓝色绸缎。“可是青娘东家?”老者走到青娘面前,语气恭敬,“老朽是杭州‘锦记布庄’的掌柜,久闻您的染布手艺高超,特意带着这匹‘潮蓝缎’来请您帮忙——这是我们布庄最珍贵的布料,染坏了好几家染坊都修不好,还请您费心。”
青娘接过那匹潮蓝缎,指尖触到布料的瞬间就明白了问题所在。这缎子用的是深海贝壳磨成的颜料,颜色虽鲜亮却极难固色,之前的染坊用了普通的草木染固色方法,反而破坏了原本的色泽。她抬头对老者道:“掌柜放心,这缎子我能修好,只是需要用特殊的固色方法,得等三天时间。”
老者大喜过望,连忙作揖:“多谢青娘东家!若是能修好,我们锦记布庄愿意与您长期合作,以后所有的染色布料都从您这里采买!”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江南。接下来的几天,从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赶来的布商络绎不绝,有的带着难染的布料来求助,有的带着大额订单来合作,染坊的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连温景然都放下了药铺的生意,来帮忙记录订单和调配染料。
这天傍晚,忙完最后一笔生意,青娘刚想坐下歇口气,就见阿福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烫金的帖子:“东家!京城来的‘聚贤楼’掌柜送来帖子,说想请您去京城开分店,还说所有的铺面和人手都由他们负责,您只需要出技术就行!”
青娘接过帖子,只见上面写着“诚邀青娘东家赴京开设染坊,共享宫廷贡品红利”,落款是聚贤楼掌柜王承业。聚贤楼是京城最大的绸缎庄,专供达官贵人,能得到他们的邀请,意味着染坊的名声已经传到了京城的上流社会。
“去京城开分店?”沈行舟走到她身边,看着帖子,语气里带着几分思索,“这是个好机会,能让咱们的染布手艺被更多人知道,只是京城的竞争肯定比江南激烈,而且咱们离江南的染料产地远了,成本会增加不少。”
温景然也点头:“我觉得可以先派个伙计去京城考察一下,了解一下当地的染布市场和染料价格,再做决定。而且咱们的流动染坊计划还没开始,若是现在去京城开分店,人手会不够用。”
青娘沉思片刻,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她将帖子收好,对阿福道:“你回复王掌柜,就说我感谢他的邀请,只是目前江南的生意还需要打理,等时机成熟了,定会去京城拜访。”
拒绝了京城的邀请,青娘却没有停下脚步。她和沈行舟、温景然一起,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染布技艺手册,详细记录了草木染的配方、工艺流程、固色方法和创新技艺,免费分发给江南各地的染坊掌柜。她还在染坊里开设了“技艺交流课”,每周邀请不同的染匠来分享经验,从如何辨别优质染料,到如何处理特殊布料,无所不谈。
“咱们不能只想着自己赚钱,还要带动整个江南的染布行业发展。”青娘在一次交流课上对众人说,“只有大家的手艺都提高了,江南的染布才能在全国打响名声,咱们每个人都能受益。”
她的话得到了所有染匠的认同。苏州的张老爷特意将自己珍藏的“秘色染”配方拿出来分享,扬州的李掌柜则带来了新研发的“防蛀染”技艺,连之前对她有过敌意的染坊掌柜,也主动加入了交流的行列。江南的染布行业,渐渐从之前的恶性竞争,变成了如今的互助合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天,青娘正在染坊里给学徒们演示渐变染的技法,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门外走进来——是之前帮她验收嫁妆染的刘公公。他穿着便装,身边还跟着一个穿着华丽的妇人,看样子是京城的贵夫人。
“青娘东家,别来无恙啊?”刘公公笑着走上前,“这位是兵部尚书的夫人,听说江南的染布手艺好,特意跟着咱家来看看,想为家里的小姐染几匹嫁妆布。”
尚书夫人走上前,看着晒布架上的染布,眼里满是惊叹:“早就听说青娘东家的染布手艺天下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渐变染的颜色,比京城的贡品还要精致!”
青娘笑着道谢,为尚书夫人介绍了不同的染布技艺和纹样。尚书夫人当即定下了十匹渐变染布和五匹纹样染布,还约定明年小姐出嫁前,再来定制一批新的染布。
送走刘公公和尚书夫人,沈行舟走到青娘身边,轻声道:“你看,不用去京城开分店,咱们的名声也能传到京城的贵人家中。”
青娘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稻田。夕阳下,金色的稻浪翻滚,像一片流动的海洋,就像她的染布事业,从最初的涓涓细流,渐渐汇聚成了江河湖海。她知道,名声的远播不是靠宣传,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手艺和诚信经营,靠对染布事业的热爱和坚守。
晚上,温景然做了一桌子好菜,三人围坐在桌前,举杯庆祝。“现在江南的染坊都以你为榜样,宫廷和贵人家都认可你的手艺,咱们的染坊算是真正站稳脚跟了。”温景然举起酒杯,语气里满是欣慰。
青娘也举起酒杯,看着身边的两个伙伴,心里充满了感激。没有沈行舟的默默支持和精湛手艺,没有温景然的人脉和智慧,她不可能走到今天。她轻声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三个人,还有所有支持我们的人的共同成果。未来,咱们还要继续创新手艺,让江南的染布,走向更远的地方。”
窗外,月光洒在染坊的晒布架上,那些五颜六色的染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片五彩的云霞。青娘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她的染布事业,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去开拓,她的名声,也会随着那些精美的染布,传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