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青石村的空气里多了几分寒意,染坊的暖炉却早早生了火。青娘正坐在暖炉旁,手里拿着一本线装书,仔细记录着新调配的染料配方——这是她最近一直在做的事,打算把这些年积累的草木染技艺整理成册,方便以后传授给更多人。
“青娘,有人找你!”陈三柱掀开染坊的棉帘,带进一股寒气,身后跟着一位穿着粗布长衫、背着行囊的中年男子,“这位是从邻县来的周先生,说是专门来拜访你,乡学习草木染手艺。”
青娘连忙起身迎接,给周先生倒了一杯热茶。“周先生客气了,”她笑着说,“不知你怎么知道我这里的草木染手艺?又为何想要学习呢?”
周先生喝了一口热茶,叹了口气说:“我是邻县一家染坊的掌柜,以前一直用化学染料染布,前段时间听说不少顾客用了咱们的草木染布后,都觉得舒服耐用,再也不买我的布了。我去府城的手艺展上看了你的染布,才知道草木染这么好,所以特意来拜师,想学好这门手艺,也给顾客提供更好的布。”
青娘听了,心里很是欣慰。她知道,只有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草木染,这门手艺才能真正传承下去。“周先生有心了,”她说,“草木染手艺不难,但需要耐心和细心。如果你不嫌弃,就留在染坊,我把我知道的都教给你,不收学费,只希望你以后能用心做草木染,不辜负这门手艺。”
周先生又惊又喜,连忙起身行礼:“多谢青娘姑娘!我一定好好学,以后也像你一样,用草木染给大家做最好的布。”
接下来的日子,周先生成了染坊里最勤奋的学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跟着工人一起准备染料、煮染液,青娘教他识别染料时,他就拿出纸笔仔细记录;教他绘制蜡纹时,他就反复练习,直到手指酸痛也不休息。其他学徒看到周先生这么努力,也都更加用心学习,染坊里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
这天下午,青娘正在教周先生调配石榴红的染液,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她出门一看,只见十几个村民围着一辆马车,马车上装满了布料和染料,一个穿着锦缎衣裳的男子正大声嚷嚷着:“我是京城瑞福绸缎庄的掌柜,特意来订布,你们怎么不让我进去?”
“王掌柜!”青娘连忙上前,认出这是瑞福绸缎庄的王掌柜,之前通过苏掌柜的介绍打过几次交道,“实在抱歉,村民们不知道是你,快请进!”
王掌柜跟着青娘走进染坊,看到展台上的染布和正在学习的学徒,满意地点点头:“青娘姑娘,我这次来,是想跟你订一百匹布,用来做明年的春装,需要浅粉、浅绿、淡蓝三种颜色,还要在布上染出桃花、柳叶、兰花三种纹样,三个月后交货。另外,我还想跟你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后咱们瑞福绸缎庄的布料,都从你这里订!”
青娘心里一喜,一百匹布是染坊成立以来接到的最大订单,这不仅意味着可观的收入,更说明“青娘草木染”在京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王掌柜放心,”她说,“我一定按时交货,保证每一匹布都符合你的要求。长期合作的事,我也非常乐意,咱们现在就可以签订协议。”
王掌柜笑着说:“太好了!我就喜欢跟你这样爽快又靠谱的人合作。另外,我还带来了一些京城的新布料,你看看能不能用草木染的方法染出更好的效果,要是能行,以后咱们还可以开发新的产品。”
青娘接过王掌柜递来的布料,是一种质地轻薄的丝绸,比之前染过的杭绸还要细腻。她仔细摸了摸,说:“这种丝绸可以染,就是需要调整染液的浓度和煮染的时间,我先试染一小块,你看看效果。”
接下来的几天,青娘专心研究新丝绸的染制方法。她尝试着降低染液的浓度,缩短煮染的时间,还在染液里加入了少量的蜂蜜,让颜色更加透亮。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成功染出了浅粉的桃花纹丝绸,颜色像春日里的桃花,娇艳欲滴,丝绸的光泽也丝毫没有受损。
王掌柜看到试染的丝绸后,赞不绝口:“青娘姑娘,你真是太厉害了!这种丝绸在京城都很难染好,你竟然能染得这么漂亮。以后咱们就按这个方法染,肯定能在京城卖个好价钱!”
签订完协议,送走王掌柜后,青娘召集所有学徒,把新丝绸的染制方法教给了他们。“这是咱们染坊接到的最大订单,也是咱们打开京城市场的好机会,”她说,“大家一定要用心染好每一匹布,不能出任何差错。另外,我整理的草木染技艺手册已经写了一半,以后我会每天抽时间给大家讲解,让大家不仅会染布,还能懂原理,把这门手艺真正学扎实。”
学徒们纷纷表示会认真对待。接下来的三个月,染坊里一片忙碌。青娘每天除了指导工人染布,还要给学徒们讲解技艺手册上的内容,从染料的特性到染液的调配,从蜡纹的绘制到布料的晾晒,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非常透彻。周先生进步最快,不仅熟练掌握了各种染布技巧,还能帮助青娘指导其他学徒,成了染坊里的得力助手。
三个月后,一百匹布按时交货。王掌柜收到布后,特意写信来称赞,说这些布在京城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不少王公贵族都指定要“青娘草木染”的布。他还说,会介绍更多京城的绸缎庄来跟青娘合作,让“青娘草木染”的名声传遍京城。
这天傍晚,青娘坐在暖炉旁,继续整理技艺手册。周先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说:“青娘姑娘,这是我这段时间记录的学习心得,你看看有没有不对的地方。另外,我想下个月回邻县,把染坊改成草木染坊,以后咱们还可以合作,一起把草木染做得更好。”
青娘接过笔记,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心里很是感动。“周先生,你的笔记做得很详细,没有不对的地方,”她说,“回邻县开草木染坊是好事,我支持你。以后要是遇到困难,随时来问我,咱们一起努力,让更多人用上草木染的布。”
周先生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他知道,要是没有青娘的悉心教导和无私帮助,他不可能这么快掌握草木染手艺,更不可能有勇气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草木染坊。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青娘和她手中的技艺手册上。她知道,草木染手艺的传承,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更多像周先生这样的人加入。未来,她要把这本技艺手册完善好,免费传授给更多人,让草木染这门传统手艺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感受到草木染的魅力,也让青石村这个“染布之乡”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