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青石村笼罩在一层薄雾中,育苗基地里的草木却依旧透着生机——新培育的栀子果树已长到半人高,枝头挂着几颗青涩的果子;双色茜草的根须在土里舒展,再过一个月就能第二次采收;五倍子树苗沿着田垄排列,叶片在晨光中泛着油亮的光泽。青娘和陈砚正忙着挑选送往临州的种苗,每一株都要仔细检查根系和叶片,确保没有病虫害,才能打包装车。
“临州的气候比咱们这儿冷,种苗得用草绳裹紧,再盖上棉被,避免路上冻坏。”陈砚一边打包,一边叮嘱学徒,“还有《草木染工艺手册》,每本都要附上咱们画的种苗养护图,方便临州的农户对照管理。”
青娘则在一旁整理染工的行李,除了必备的衣物和工具,还特意准备了几包野艾灰和染料样品:“咱们这次去临州,不仅要教他们育苗和染布,还要帮他们建立标准化的流程。这些野艾灰是咱们最好的固色原料,让他们先试试效果,以后就能自己生产了。”
三天后,青娘带着陈砚和两名经验丰富的染工——阿牛和春桃,装满了五大车种苗、工具和资料,踏上了去临州的路。临州离青石村有一百多里路,马车走了整整五天,才到达临州农桑局指定的种植基地。临州农桑局的李局长早已在基地门口等候,看到青娘一行人,热情地迎了上来:“青娘掌柜,一路辛苦!我们已经组织了五十多户农户,就等你们来教大家种草木、学染布了。”
种植基地位于临州城郊的一片荒坡上,土质疏松,很适合草木生长。青娘先带着农户们查看土地,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划分田垄、改良土壤:“这荒坡的土有点贫瘠,咱们要先施一层腐熟的农家肥,再掺些河沙,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这样草木的根系才能长得壮。”她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还让陈砚把关键步骤写在木牌上,插在田垄边,方便农户们随时查看。
接下来的几天,青娘和陈砚带着农户们播种、育苗——教大家如何控制播种深度,如何搭建遮阳棚,如何判断种苗是否需要浇水;阿牛和春桃则教农户们识别草木的病虫害,如何用天然的草药防治,避免使用化学农药,保证草木的纯天然品质。
有位农户在播种时,不小心把种子撒得太密,着急地说:“青娘掌柜,这种子撒多了,会不会影响生长啊?”
青娘走过去,笑着说:“没事,等种苗长到两寸高的时候,咱们可以间苗,把弱小的种苗拔掉,留下强壮的,这样剩下的种苗就能长得更好。间下来的小苗也别浪费,可以移栽到其他田垄,只要好好养护,一样能长成优质的草木。”
在青年一行人的耐心指导下,农户们很快掌握了育苗技巧。看着田垄里冒出的嫩绿芽尖,农户们脸上满是喜悦,一位年长的农户拉着青娘的手说:“青娘掌柜,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们之前只会种庄稼,从来没想过种草木也能挣钱。要是这草木能种成,我们以后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育苗工作告一段落后,青娘和陈砚又开始教农户们染布。临州农桑局特意在基地里搭建了几间简易的染坊,配备了陶缸、木勺等染布工具。青娘从最基础的染料熬煮开始教起,给农户们演示如何挑选草木、控制火候、调节染料浓度:“熬煮蓝草染料时,要用文火慢煮,每隔半个时辰搅拌一次,煮到染料变成深蓝色,表面泛起泡沫才算好;染布的时候,要把白布先在淘米水里浸泡半天,这样布才能更好地吸收染料,颜色也更均匀。”
农户们分成几组,轮流动手操作。有位妇人在染布时,不小心把布掉进了染缸里,布缠在了一起,她着急地快哭了:“青娘掌柜,这布缠在一起了,会不会染不均匀啊?”
青娘连忙走过去,小心地把布解开,笑着说:“别着急,咱们把布重新展开,再在染缸里浸泡半个时辰,期间多搅拌几次,就能染均匀了。刚开始学染布,难免会出错,多练几次就熟练了。”
在青娘的鼓励下,妇人重新开始染布,这次果然染得很均匀。看着自己染出的第一块蓝布,妇人脸上满是成就感:“我也能染出这么好看的布了!以后我要多染些布,卖给城里的布商,给家里多挣些钱。”
除了教农户们染常规颜色的布,青娘还教大家染双色茜草渐变布。她给农户们演示如何控制染料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如何让颜色自然过渡:“染渐变布时,要先把布的一半浸泡在浅色染料里,浸泡一刻钟后,再把另一半浸泡在深色染料里,中间重叠的部分要轻轻揉搓,让颜色自然融合,这样染出来的渐变效果才好看。”
农户们都跃跃欲试,纷纷拿起白布尝试。有位年轻的农户学得很快,染出的渐变布颜色过渡自然,像晚霞一样美丽。青娘看着布,满意地说:“你学得真快!这布染得很好,以后可以尝试染更复杂的图案,比如在渐变布上绣些花纹,这样布的价值会更高,也能卖个好价钱。”
在临州的一个月里,青娘和陈砚不仅教会了农户们育苗和染布,还帮临州农桑局制定了草木种植和染布的标准化流程,建立了“农户种植+基地加工+统一销售”的合作模式——农户负责种植草木,基地负责收购、加工和染布,农桑局负责联系销售渠道,确保农户们种出来的草木能及时卖掉,染出来的布能有稳定的销路。
离开临州前,李局长特意设宴款待青娘一行人。席间,李局长激动地说:“青娘掌柜,你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优质的种苗和先进的技术,还帮我们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预计明年,咱们临州的草木染产业就能初见规模,到时候肯定能带动更多农户致富。”
青娘笑着说:“李局长客气了!能帮助临州发展草木染产业,我们也很开心。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问题,随时跟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力帮忙。”
回到青石村后,青娘和陈砚第一时间去了染坊和育苗基地。老周早已在染坊门口等候,看到他们回来,连忙迎上去:“青娘掌柜,陈砚,你们可回来了!这一个月,染坊的生意越来越好,府城布庄又追加了两百匹双色茜草布的订单,周边州县的布商也纷纷来订货,咱们的草木染真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青娘和陈砚走进染坊,只见院子里晾晒着五颜六色的染布,学徒们正忙着打包、发货,一派忙碌的景象。阿妹看到青娘,连忙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块新染的栀子果橙布:“青娘姐,你看我染的橙布!用的是咱们育苗基地新培育的栀子果,颜色是不是很好看?”
青娘接过布,仔细看了看,满意地说:“阿妹,你染得真好!这橙布颜色鲜亮,很适合做儿童服饰。咱们以后可以多染些橙布,供应给专门卖儿童服饰的店铺,肯定能受欢迎。”
接下来的日子,青娘和陈砚一边忙着处理染坊的订单,一边继续完善草木染产业链——在村里开办了草木染合作社,吸纳更多村民加入,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和府城的几家大绸缎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定制专属图案的草木染布;还计划在周边州县开设更多的布庄,让青石村的草木染布能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这天,青娘和陈砚坐在染坊的院子里,看着晾晒的染布,聊着未来的计划。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染布上,泛着金色的光芒。青娘靠在陈砚的肩上,轻声说:“还记得刚开始染布的时候,我只是想靠手艺活下去,没想到现在能带动这么多乡亲一起致富,还能把草木染推向这么远的地方。”
陈砚握住青娘的手,温柔地说:“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你不仅手艺好,还心地善良,总想着帮别人。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草木染做得更大更强,让更多人知道青石村的草木染,喜欢上这门古老的手艺。”
远处的村庄里,传来村民们的欢声笑语;育苗基地里,草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青娘知道,她的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不仅靠手艺养活了自己,还带动了全村人一起致富,让青石村的草木染香飘千里,成为一段永远流传的佳话。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手艺的坚守,对诚信的执着,以及对乡亲们的一片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