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旁的“青娘染坊”招牌挂起来那天,天是难得的好晴天。青娘特意找木匠做了块木牌,用炭笔在上面写了“青娘染坊”四个大字,又用剩下的青碧色染料,在字的周围画了些简单的艾草图案,挂在铺面门口,看着朴素又显眼。
开业头一天,青娘起得格外早。她把前几天染好的几块布挂在铺面门口的竹竿上,有给林氏染的青碧色细布,有给张婶染的淡紫色粗布,还有给李嫂染的米黄色头巾,五颜六色的布在阳光下晃着,很快就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这布颜色真好看,是哪家染坊的?”一个路过的妇人指着青碧色细布,好奇地问。
青娘连忙迎上去,笑着说:“大婶,这是我染的布,我这染坊今天刚开业,您要是想染布,我给您便宜些。”
那妇人拿起布摸了摸,又闻了闻,惊讶地说:“这布摸着真软,还带着股香味,染得也匀称,比街口王记染坊的布好多了。”她说着,就从包袱里拿出一匹白布,“姑娘,你帮我染块藏青色的布,我要做件新衣裳,什么时候能取?”
“三天就行,大婶您留个名字,到时候我给您留着。”青娘连忙拿出一个小本子,记下妇人的名字和需求,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喜——开业第一天就有生意,真是个好兆头。
接下来的几天,染坊的生意还算不错。每天都有几个街坊邻居来染布,有的染布做衣裳,有的染布做头巾,还有的染布做被褥里子。青娘每天从早忙到晚,染布、晾布、收布,虽然累得腰酸背痛,心里却很踏实。她按照阿爹教的方法,每一块布都染得格外认真,从不偷工减料,还常常给顾客多染一小块布,让他们当补丁用。
可没过几天,麻烦就来了。
这天早上,青娘刚开门,就看见街口王记染坊的老板王胖子,带着两个伙计,气势汹汹地站在染坊门口。王胖子长得又高又胖,脸上堆满了横肉,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人。
“你就是青娘?”王胖子双手叉腰,瞪着青娘,语气不善地问。
青娘心里一紧,却还是强装镇定地说:“我是青娘,不知王老板找我有什么事?”
“你小子胆挺肥啊,敢在我王记染坊旁边开染坊,还敢抢我的生意?”王胖子恶狠狠地说,“我告诉你,这城隍庙附近的染布生意,都是我王记的,你识相点,就赶紧把染坊关了,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青娘没想到王胖子这么霸道,忍不住皱了皱眉:“王老板,做生意讲究公平竞争,我凭手艺吃饭,怎么就抢你的生意了?”
“凭手艺?”王胖子冷笑一声,伸手拿起门口挂着的一块青碧色细布,“就你这破布,也敢叫手艺?我看你这布是用邪门法子染的,说不定有毒呢!”他说着,就把布扔在地上,还用脚踩了踩。
“你怎么能这样!”青娘心疼地捡起布,布上已经沾满了泥土,她忍不住红了眼眶,“这布是我辛辛苦苦染的,你怎么能随便糟蹋!”
“我就糟蹋了,你能怎么样?”王胖子得意地说,“我告诉你,你要是不关门,我就天天来闹,让你做不成生意!”他说着,就带着伙计扬长而去。
看着王胖子的背影,青娘心里又气又委屈。她蹲在地上,看着那块被踩脏的布,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她想起自己在青石村的遭遇,想起村民们的期望,想起自己这些天的辛苦,心里不由得一阵迷茫——难道在县城立足,就这么难吗?
“青娘姑娘,你怎么了?”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青娘抬头一看,是苏文轩和林氏,正站在染坊门口,担忧地看着她。
青娘连忙擦干眼泪,勉强笑了笑:“苏先生,林嫂子,我没事。”
林氏走过来,看到地上的脏布,又看了看青娘通红的眼睛,一下子就明白了。她忍不住叹了口气:“肯定是王胖子来找茬了,这个王胖子,在县城里横行霸道惯了,之前有几家小染坊,都被他逼得关门了。”
苏文轩也皱了皱眉,说:“青娘姑娘,你别害怕,王胖子虽然霸道,可他也怕有理的人。你染的布好,大家都看在眼里,他就算来闹,也没用。”
青娘点点头,可心里还是没底。王胖子要是天天来闹,顾客肯定不敢来染布了,到时候染坊还是得关门。
“对了,青娘姑娘,”林氏忽然眼前一亮,“我有个主意。你染的布不是能驱虫吗?明天就是城隍庙的庙会,到时候肯定有很多人来赶庙会,你可以在庙会上摆个摊子,当场演示你的布能驱虫,让大家都知道你的布好,这样王胖子就算再怎么造谣,也没人信他了。”
苏文轩也附和道:“林氏说得对,庙会人多,正好能给你这染坊做宣传。我认识庙会管事的,我帮你找个好位置,再帮你写几张告示,贴在县城各个路口。”
青娘听着,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她看着苏文轩和林氏,感激地说:“苏先生,林嫂子,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用客气,我们都是街坊邻居,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林氏笑着说,“你赶紧把那块脏布洗干净,重新染一下,明天庙会上肯定能用得上。”
青娘连忙点点头,拿起脏布,就往院子里走。她把布放进水里,仔细地洗了洗,幸好泥土没渗进布里,洗干净后,又重新染了一遍。虽然耽误了些时间,可看着重新染好的青碧色细布,她心里又充满了干劲。
第二天一早,青娘就跟着苏文轩,来到了城隍庙庙会。苏文轩果然帮她找了个好位置,就在城隍庙门口,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青娘把染好的布挂在摊子上,又从染坊里带来了些艾草、草木灰,还有几只装着蚊虫的小笼子,准备当场演示布的驱虫效果。
庙会很快就热闹起来了。来来往往的人看到青娘的摊子,都忍不住停下来看。青娘拿起一块青碧色细布,笑着对大家说:“各位乡亲,我是青娘染坊的青娘,我这布是用野艾染的,不仅颜色好看,还能驱虫。大家要是不信,我给大家演示一下。”
她说着,就打开一个装着蚊虫的小笼子,把一块普通的白布和一块青碧色细布,分别放进两个笼子里。没过一会儿,普通白布所在的笼子里,蚊虫都围着白布飞,而青碧色细布所在的笼子里,蚊虫却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敢靠近。
围观的人都看呆了,纷纷议论起来:“真的能驱虫啊!这布也太神奇了!”“我家孩子夏天总被蚊子咬,要是用这布做件衣裳,肯定能好很多。”“这姑娘的手艺真好,比王记染坊的布好多了。”
就在这时,王胖子也来了。他看到青娘的摊子前围满了人,心里很是嫉妒,就想上前捣乱。可他刚走到摊子前,就被围观的人拦住了。
“王老板,你来得正好,你看看人家青娘姑娘的布,能驱虫,你还说人家的布有毒,你这不是造谣吗?”一个大爷指着王胖子,气愤地说。
“就是,你王记染坊的布,不仅颜色不好看,还容易掉色,还好意思来捣乱!”另一个妇人也附和道。
王胖子被说得面红耳赤,再也不敢嚣张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青娘看着王胖子的背影,心里松了口气。她知道,自己终于靠手艺,赢了这一局。
接下来的几天,染坊的生意越来越好了。不仅街坊邻居来染布,还有不少从其他地方来赶庙会的人,特意来染坊染布。青娘每天都忙不过来,只好请了村里的一个小姑娘来帮忙。她还按照之前的承诺,给每个顾客多染一小块布,让他们当补丁用,顾客们都夸她实在、会做生意。
这天晚上,青娘送走最后一个顾客,坐在院子里,看着满院子晾着的布,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刚从青石村来县城的时候,还是个连铺面都找不到的小姑娘,现在却有了自己的染坊,还有了这么多信任她的顾客。她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苏文轩、林氏和街坊邻居的帮忙。
她从包袱里拿出阿爹的染布手记,轻轻抚摸着上面的字迹,心里暗暗说:“阿爹,我做到了,我在县城立足了,我会把您的手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草木染的好。”
月光洒在院子里,照在青娘的身上,也照在满院子的布上。那些五颜六色的布,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好看,像是一个个美好的希望,预示着青娘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而青娘不知道的是,她的染坊,不仅在县城里渐渐有了名气,还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一个即将改变她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即将路过县城的,一位走南闯北的大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