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正午,让朝阳城的阳光暖得像浸了蜜。
而将军府院里的桂树被晒得发亮,细碎的黄花缀在墨绿枝叶间,风一吹,便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沾着点阳光的温度,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香气。
楚清颜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正拿着银线在霞姿月韵锦的边角绣桃花,指尖翻飞间,小小的桃花苞便在锦缎上渐渐成形,阳光落在她发间的素银簪上,映出细碎的亮。
“小姐,这桃花绣得真好看,比院里的真花还鲜活!”翠翠蹲在一旁,手里捧着装银线的木盒,看着锦缎上的花纹,忍不住赞叹。
楚清颜笑着点头,刚想回话,就听见院外传来驿卒急促的马蹄声,伴着高声通报:“将军府!京城来的加急件!陛下亲笔批复!”
她手里的银针顿了顿,心里猛地一跳——定是景淮初递的折子有回音了!
刚想起身去看,就见景淮初的身影从东跨院快步走来,墨色锦袍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手里还拿着一卷关于江南铜料的文书,显然是正要去找楚将军商议了望塔材料的事。
“清颜,可是京城来消息了?”景淮初也听见了驿卒的声音,脚步加快了几分,眼底满是急切。
两人刚走到府门口,就见驿卒翻身下马,双手捧着个明黄色锦盒,盒角绣着精致的龙纹,一看便知是宫里送来的物件。
“五皇子殿下,明慧县主!”驿卒躬身行礼,将锦盒递过来:“这是陛下给您二位的亲笔批复,还有给楚将军的口谕,小人快马加鞭,昨日从京城出发,今日正午便到了。”
景淮初连忙接过锦盒,入手沉甸甸的,盒面的龙纹在阳光下闪着莹润的光。
他与楚清颜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期待,便转身往楚将军的书房去——这么大的事,得先跟楚将军一起看才妥当。
“我刚要去找岳父说江南铜料的事,没想到批复来得这么快。”景淮初边走边说,指尖轻轻摩挲着锦盒的边缘。
“昨日递的折子,今日就到,父皇定是加急处理的。”
楚清颜跟在他身边,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指尖不自觉地攥着裙摆,连呼吸都轻了几分:“不知道父皇会不会同意改名,也不知道……会不会让娘他们在京城长住。”
说话间已到书房外。
廊下的红灯笼还挂着,阳光透过灯笼纱面,在门上投下暖黄的光斑。
隐约能听见书房里楚将军翻文书的声音,还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想来是又在研读边防的军情简报。
景淮初抬手轻叩门板:“岳父,我来了,京城有批复送到。”
“进来。”楚将军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带着几分威严,却也藏着期待。
景淮初推门进去,楚将军正坐在紫檀木书桌后,手里捏着一本边防地图,桌角堆着几卷文书,砚台里的墨还冒着淡淡的烟。
看见两人手里的明黄色锦盒,他连忙放下地图,起身道:“是陛下的批复到了?”
“是,岳父。”景淮初将锦盒放在书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
盒内铺着层月白绒布,放着一张洒金宣纸,纸上是皇帝遒劲的朱砂字迹,边角还盖着鲜红的御印,一看便知是亲笔所书。
楚将军凑上前,目光落在宣纸上,逐字逐句地读起来,眉头渐渐舒展,眼底也慢慢泛起了光。
“……准将京城石榴园府邸赐名‘镇国将军府’……楚老将军忠勇一生,家眷可长住……明慧县主出嫁自镇国将军府启程……”楚将军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当读到“镇国将军府”五个字时,指尖轻轻拂过纸面,像是在确认这不是梦。
楚将军驻守边关三十余年,身上的伤疤不计其数,从没想过能得皇帝亲赐府邸名号,还能让家人在京城安稳长住,这份体面,是对他半生戎马最好的认可。
“爹爹……”楚清颜站在一旁,看着父亲眼底的动容,心里也暖得发烫。
楚将军深吸一口气,将批复递给她,声音里满是欣慰:“清颜,你做得好。
皇上不仅准了改名,还让咱们家人在京城长住,往后你在京中,也不用牵挂我们了。”
景淮初看着父女俩的模样,笑着补充:“岳父,父皇还让礼部按县主最高规制筹备出嫁事宜,工部也会派人修整府邸,确保住得舒心。
我今日来,除了送批复,还想跟您商量下府邸修整的细节,毕竟是咱们楚家在京城的家,得按家人的喜好来规划。”
楚将军闻言,眼前一亮,连忙拉着景淮初在书桌旁坐下,又让楚清颜也坐,指着桌上的空白宣纸:“你说,咱们怎么规划好?”
“我已让人画了府邸的草图,您看。”景淮初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铺在书桌上。
图纸上画着府邸的大致布局:前院有块不小的空地,东跨院有三间厢房,西跨院是厨房和杂物间,后院还有个小花园。
他指着前院的空地:“这里我想种上几棵朝阳甜种石榴树,清颜喜欢,咱们家人也都爱吃,秋天结果时,满院都是石榴香,也有个‘多子多福’的好彩头,但是桃树也要种下的。”
楚清颜看着图纸上的空地,眼前立刻浮现出满院石榴树的模样,忍不住点头:“好!要种三棵,跟咱们朝阳城的一样,每年都能结满果子,桃树也有的话,可以做桃花酥。”
楚将军指着东跨院的厢房,语气带着几分考量:“这三间厢房,一间给你母亲住,一间给清瑶住,还有一间……可以改成清瑶的画室。
她自小喜欢画画,江南来的程公子也懂字画,正好让他们能一起琢磨。”
“岳父考虑得极是。”景淮初笑着附和:“我还想着,西跨院的厨房可以扩宽些,楚母喜欢做点心,宽敞的厨房用着方便。
另外,后院的小花园可以种些江南的桂树和朝阳的月季,既有清瑶喜欢的江南景致,也有咱们朝阳的特色,程公子若留下,也能多些熟悉的气息。”
“程公子?”楚将军挑眉,看向楚清颜,眼底带着几分打趣:“清瑶那丫头,这几日跟程公子走得近,若程公子愿意留在朝阳城,或是去京城,咱们也该给人家留间客房。”
楚清颜认真道:“程公子懂园林设计,前日他还说,朝阳城的庭院布局比江南更开阔,若能在京城府邸的花园里加个小水榭,夏天乘凉、赏荷正好。”
“水榭好!”景淮初眼睛一亮,在图纸上的后院位置画了个小圈:“就按清颜说的,在后院挖个小池塘,种上荷花,建个木水榭,榭里放张石桌。
夏天咱们一家人能在这儿吃茶、聊天,清瑶和程公子也能在这儿画画。”
楚将军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规划,嘴角露出欣慰的笑意。
他拿起砚台旁的狼毫笔,在图纸上的前院位置画了道矮墙:“这里可以砌道矮墙,围着石榴园,墙上爬些藤蔓,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既好看又能挡些风。
另外,府门口得挂块‘镇国将军府’的匾额,要选上好的楠木,刻上御赐的名号,让京里人都知道,咱们楚家是凭忠勇得的这份体面。”
“匾额的事,我会让人去准备,选最好的工匠来刻。”景淮初接过笔,在图纸上标注“匾额”二字。
接着又补充道:“还有府里的门窗,都换成雕花的,跟咱们朝阳城将军府的样式差不多,后面住进来也不会觉得陌生。
客房就设在东跨院的偏房,铺上新的被褥,备好笔墨纸砚,程公子若去京城,也能住得舒心。”
几人围着图纸,越聊越细致——从石榴园的灌溉、水榭的栏杆样式,到厨房的灶台数量、画室的采光,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家人的喜好与需求。
阳光透过书房的雕花窗棂,洒在图纸上,将几人的影子叠在一起,温馨得像一幅团圆画。
“对了,岳父。”景淮初忽然想起江南铜料的事,从怀里取出那卷文书,递到楚将军面前:“这是程公子带来的江南铜料样品的检测结果,工部说这种铜料比北方的更耐磨,还轻便,正好能用在了望塔的滑轮上。
我想着,等府邸修整好,让程公子也去京城看看,或许他还能给了望塔的木料提些建议——江南多良木,他定懂行。”
楚将军接过文书,仔细看了一遍,点头赞许:“程公子这孩子,不仅懂字画,还懂材料,是个难得的人才。
若他愿意去京城,咱们也欢迎,正好让他帮着清瑶设计画室的布局,也能给边防出份力。”
正说着,院外传来楚母的声音:“你们在书房聊什么呢?饭都快好了,清颜的嫁衣布料还在廊下晾着,别让风吹皱了。”
三人笑着起身,景淮初小心翼翼地把图纸和皇帝的批复叠好,放进锦盒里。
楚清颜走在最前面,脚步轻快,心里满是欢喜——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京城的“镇国将军府”:前院的石榴树结满了红果,后院的水榭飘着荷香,母亲在厨房做着桂花糕,阿姊和程公子在画室里画画,她和景淮初在廊下看了望塔的改良图纸。
书房外的阳光更暖了,桂香飘进来,混着饭菜的香气,漫在将军府的正午时光里。
楚将军走在中间,看着身边景淮初和楚清颜的背影,心里忽然觉得,半生戎马守护的江山,终究换来了家人的安稳与团圆——这“镇国将军府”,不仅是朝廷的认可,更是他们楚家在京城的根。
景淮初握着锦盒,侧头看向楚清颜,眼底满是温柔:“等咱们把府邸修整好,接岳父岳母和清瑶去京城,再请程公子一起来,到时候咱们在石榴园里摆酒,庆祝乔迁,也庆祝咱们的婚期将近。”
楚清颜笑着点头,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袖口,带着阳光的温度。
驿卒早已策马离去,马背上的风尘还未散尽,却已将皇帝的认可与温情,稳稳送到了朝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