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零三分,明泽医院的中央监控大屏突然亮起两道红色预警,打破了晨雾中的宁静。“本地第三医院转诊: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需立即行升主动脉置换术(四级手术)”“楚省人民医院转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四级手术),合并重度肝功能不全”,两条转诊信息下方,“6位特殊转诊患者已抵达急诊通道”的提示同步弹出。监控主管的声音带着急促:“沈院,各专科中心已启动应急响应,量子系统完成患者数据全量核验,手术间正在预消毒!”
沈知行刚将景行、景初的书包递到苏晴手里,手机就像炸开般震动起来。他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出门的背影,快速叮嘱:“今晚一定回家吃饭,景初的睡前故事我来讲。”苏晴笑着点头:“放心去吧,汤我会炖到你回来。”车门关上的瞬间,他已拨通骨科副院长的电话:“立刻到3号手术间,楚省转诊的胰十二指肠手术由你主刀,张主任当助手,八点准时开台。”
第一阶段:晨诊风暴——6位转诊者与双线布局
六点四十分,急诊通道已拉起临时警戒线。6位转诊患者被分别推送至对应科室:2位癌症中心的化疗患者、1位艾滋病中心的合并感染患者、1位罕见病中心的疑似病例,以及两位亟待四级手术的重症患者。沈知行快步穿过人群,迎面撞上抱着病历本的急诊科主任:“本地转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已跌破90\/60mmhg,心内科团队正在升压治疗;楚省的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麻醉科已提前评估风险。”
“通知指挥中心做好准备,我五分钟后到。”沈知行接过两份核心病历,指尖飞速扫过关键数据——本地患者38岁,夹层累及主动脉弓;楚省患者62岁,胰头癌合并肝硬化,手术风险评估达“极高危”。他转身对后勤主管喊:“6位患者的定制餐立刻启动,婴儿中心那边要是有需求,让林燕直接打我手机。”
七点十五分,指挥中心的巨型屏幕被分割成十二个画面:左侧是两个手术间的实时准备画面,心内科副院长正调试手术器械,普外科总主任在核对术前方案;中间是6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曲线,量子系统自动标注出“高危预警”节点;右侧是各中心的应急响应进度条,超市的营养品、餐厅的病号餐已在配送途中。
程昱团队守在量子终端前,江晓汇报:“两位手术患者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已同步至手术间,与国家数据库交叉核验无误;另外4位患者的贫困救助申请已自动预审,符合条件的3位已触发基金拨付。”沈知行点头,目光落在屏幕角落——苏晴发来一张照片,景初在幼儿园门口举着画,上面是“爸爸在指挥救人”。
第二阶段:手术攻坚——指挥台与手术刀的协同
八点整,3号手术间的无影灯准时亮起。普外科副院长站在主刀位,总主任递过手术刀,麦克风里传来沈知行的声音:“先游离十二指肠,注意保护门静脉,量子系统已标记血管走行异常区域。”屏幕上,患者的三维血管模型随手术进程实时更新,红色线条精准勾勒出病灶边界。五位助手围在旁侧,其中一位突然提醒:“院长,患者肝功能指标下降,是否启动备用止血方案?”
“立刻使用可吸收止血纱,通知麻醉科加深麻醉深度。”沈知行的指令通过音响传遍手术间,指挥中心的麻醉科主任同步调出用药清单,“所选药物为肝肾双通道排泄,符合患者个体情况。”手术进行到一小时,量子系统突然预警“胰瘘风险升高”,主刀副院长立刻调整缝合方式,总主任补充道:“按预案用生物胶加固,我们之前处理过3例类似病例,成功率100%。”
与此同时,5号手术间的升主动脉置换术也在紧张进行。心内科副院长握着人造血管,对总主任说:“患者夹层撕裂范围比术前预估的大,需要延长人工血管长度。”指挥中心的沈知行立刻对接后勤:“让器械科把备用的28mm人造血管送进5号手术间,五分钟内必须到。”监控画面里,配送员抱着器械箱狂奔,仅用三分二十秒就抵达手术间门口。
十点半,餐厅的营养师李姐推着餐车来到指挥中心。“两位主刀医生的‘高能量加餐’,含25克优质蛋白,能快速补充体力。”她指着餐盒上的时间,“按手术进度算的,现在吃刚好不影响操作。”沈知行让护士趁热送进手术间,目光扫过屏幕上的生命体征——两位患者的血压终于稳定在正常范围,量子系统的“风险预警”从红色转为黄色。
十一点,另外4位转诊患者的处置也在同步推进。癌症中心的林教授给患者制定了个体化化疗方案,超市送来的止吐药已按时服用;艾滋病中心的张主任为合并感染患者调整了抗病毒药物,餐厅的“免疫增强餐”刚送到病房;罕见病中心的陈主任正在给疑似病例做基因检测,初步判断为黏多糖贮积症4型,已联系后勤准备专用康复器材。
第三阶段:中场喘息——手术间隙的家庭微光
中午十二点十五分,3号手术间传来“吻合完成”的欢呼声。普外科副院长摘下口罩,接过助手递来的水:“多亏指挥中心的及时提醒,胰瘘风险彻底排除了。”指挥中心的沈知行松了口气,拿起手机给苏晴回消息:“手术很顺利,下午争取早点结束,景初的故事书我记着带了。”
五分钟后,5号手术间也传来好消息:升主动脉置换成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沈知行让程昱团队持续监测术后数据,自己快步走向急诊通道——6位患者的家属正焦急等候,他逐一说明情况:“两位手术患者都已脱离危险,另外4位的治疗方案也已确定,有任何需求随时找医护人员,后勤会全力配合。”
一点钟,沈知行在餐厅匆匆吃了份盒饭,刚放下筷子就接到婴儿中心的电话。林燕的声音带着笑意:“沈院,景初中午在幼儿园说想爸爸了,画了幅手术图给你,我放在你办公室了。对了,你让预留的早产儿暖箱配件,超市刚送过来,特别及时。”沈知行笑着回应:“麻烦你了,晚上我过去取画。”
一点四十分,指挥中心的屏幕上,两位术后患者的监测数据持续平稳。量子系统自动生成术后康复方案,同步至康复科和餐厅:“术后第一天流质饮食,第二天半流质,餐厅需添加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食材。”周明发来消息:“3位贫困患者的救助金已到账,家属刚在超市买了康复用品,直接用救助金结算的。”
两点半,沈知行到办公室取画。推开房门,一幅歪歪扭扭的水彩画贴在桌上:蓝色的手术灯、穿着白大褂的小人、跳动的绿色心跳线,角落写着“爸爸加油”。他小心地把画放进白大褂口袋,指尖碰到手机——苏晴发来视频,景行正在帮妈妈摘菜,景初举着勺子在旁边“捣乱”。“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炖的汤快好了。”景初的声音软软的,沈知行笑着说:“很快就回,给你带幼儿园门口的小蛋糕。”
第四阶段:暮夜归航——手术收尾与家的灯火
下午四点,6位转诊患者全部转入普通病房或IcU。普外科的术后患者已能轻微活动,家属握着沈知行的手:“从楚省转来的时候还担心来不及,没想到明泽的效率这么高,连术后餐都提前准备好了。”沈知行指着床头的营养清单:“这是餐厅按患者病情定制的,后续康复师会每天来指导,有问题随时找我们。”
四点半,沈知行组织各中心召开复盘会。心内科副院长说:“这次手术能这么顺利,多亏指挥中心的实时调度和后勤的快速响应,人造血管的及时送达太关键了。”普外科总主任补充道:“量子系统的术前评估比传统方式精准太多,避免了术中意外。”沈知行总结:“各中心和后勤的联动很到位,6位患者的处置全部符合金标准,后续重点盯紧术后康复。”
五点十五分,沈知行处理完最后一份医嘱,快步走向医院大门。路过超市时,他买了景初爱吃的草莓蛋糕和景行喜欢的乐高积木,小陈笑着说:“苏晴姐下午打电话问你什么时候下班,说汤炖了三遍了,就等你回去。”沈知行道谢,脚步更快了。
六点二十分,沈知行推开家门,一股浓郁的汤香扑面而来。“爸爸!”景初扑进他怀里,景行举着自己的作业:“爸爸,我今天得了小红花,老师说我画的医院特别像。”苏晴端着汤从厨房走出来:“手术还顺利吗?看你累的,快洗手吃饭。”
餐桌上,沈知行给孩子们讲手术的过程,用他们能懂的语言解释“人造血管”和“量子电脑”。景初突然举起他口袋里的画:“爸爸,明天能把这幅画送给做手术的叔叔吗?告诉他要快点好起来。”沈知行笑着点头,给女儿夹了块蛋糕。
八点半,沈知行坐在床边给景初讲睡前故事。景初抱着他的脖子:“爸爸,你今天救了好多人,是不是超级英雄?”他亲了亲女儿的额头:“不是爸爸一个人,是医院里所有的医生、护士,还有后勤的叔叔阿姨一起努力的。”景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很快就睡着了。
九点,沈知行坐在客厅整理手术总结。苏晴端来一杯温水:“今天回来得挺早,还以为你又要加班呢。”他握住妻子的手:“答应了孩子们要陪他们,再忙也得回来。”窗外,明泽医院的灯光依旧明亮,手术间的无影灯已经熄灭,但量子系统的监测屏还在闪烁——那里守护着生命,而家里的灯光,守护着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