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们……”倪大仁不知道该说什么,就见那个长得顶好看的小姑娘笑吟吟回头问:
“可以进去看看吗?”
“当然可以。”也没什么金贵东西,不怕看。
说完,倪大仁便大步把门推开了。
屋子的面积不大,靠墙的木架上码着木料,边角处散落着几柄不同规格的刻刀,刀柄因常年使用,摩挲得光滑发亮。
屋子中央是一张宽大的木工作案,上面摆放着各种雕刻工具,案上,一个半成型的山水摆件初具神韵。
江晚没有细看,径直走向那堆木材。
昨日在见到倪倪地摊上的小雕件时,她以为雕刻的人与江春儿一样,天赋异禀。但如今看来,应该不是人而是木材的问题。
“可否问一句,这些木材都是哪来的?”
若是别人,倪大仁可能还会掩藏一二,但是对眼前这两位,既然是英儿的朋友,那就没必要了。
“木材来自巴勒山。”
“巴勒山?”江晚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此山位于大梁边城和突和部的缓冲地带,因是座独山,所以被称为巴勒山。”萧祈年解释着。在突和部语里,巴勒就是单独的意思。
至于倪大仁为什么会用巴勒山的木料,萧祈年大概也猜到一些。
北境的山不少,但临近边城的山却不多。这就使得一些木材商人雇佣不怕死的伐木工,偷摸到巴勒山进行砍伐。而倪大仁之所以出现在那里,一来是这些木料确实便宜;二来他也可顺势替妻子打探一些突和部的消息。
江晚没再问什么,但是熟悉她的萧祈年却知道:她对巴勒山起了兴趣。
完颜宗英和牟氏的谈话速度很快结束,实际上分别多年的母子,也没有多少话可聊。完颜宗英出来见到萧祈年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出发吗?”
“?”萧祈年有点意外,对方似乎很着急。“不行。”
“为什么?”完颜宗英不理解,明明快马加鞭完全可以在入夜前进入边城,再快一点的话,或许明日他就能回到突和部。
“路上还要接应其他人。”何俊平已经按照原计划,在蓝旗镇和边城之间的一个小村子上等候。他和晚晚会在去往边城的路上“失踪”那么一会儿,将五万石粮食放下。
这一小段来回,起码半个时辰。
完颜宗英低下头,没再说话。
江晚却说:“其实现在出发也不是不行。”
就是今日住宿的条件会艰苦些,她能理解完颜宗英的心情,不是舍得离开刚刚找到的生母,反而恰恰是舍不得——他要尽快回突和部,说服他的大哥和可汗,只要两国交好,他便随时可以与牟氏见面。
萧祈年一向听江晚的,既然她说出发,那便出发。只是临行前,牟氏给完颜宗英匆忙打包了一些烙饼,并叮嘱:
“娘不急,一点都不急。我儿万万要注意安全,其他都不重要。”
“好。”完颜宗英将包袱系在胸前,郑重道:“阿娘,等我!”
牟氏一双好看的眸子中再次蓄满了泪,但是这一次是喜悦的泪,她的儿子说:等他。
今日目的地不是边城,而是谒边村。
此村离边城要更近些,数十年前叫做小安村。但小安村不安,因敌国战火,整个村子都没了,后来有苦行僧经过,为村子上的亡魂足足念了七日的往生咒,村子也改名为:谒边村。
江晚一行人到达谒边村外时,她一眼就看到了笼罩在谒边村上若有似无的佛光。
没想到数十年过去了,那位苦行僧留下的庇护还在。
一道黑影自远及近,正是多日未见的何钧平。
许是北境风霜太折磨人,将他雕琢得愈发刚毅,面容间尽是成熟之态。
“主子,县主。”何钧安不卑不亢地请安,面色沉静。
当初在江家村时,他对江晚确实生出了不一样的情愫。为了掐灭这份不该有的心动,这大半年来,他几乎没在京城多待。直到今日在这边境再次见到她——陛下亲封的明珠县主而非当初的小村姑,心中没有了往日的悸动,也没有了刻意回避的紧张。
“都准备好了?”萧祈年问。
“是。”一切都是按照主子的要求布置的。
江晚随在萧祈年身后一同进村,村中各家各户都有出迎的人,但奇怪的是,这些人不是身有残缺的壮年男子,便是上了年纪的老伯,哦,还有一些年幼的孩童。
村长叫做吴蒙,外号“独眼”,见到此人时,江晚也是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狰狞的刀疤贯穿额角至鼻尖,完好的左眼在看向人时,透着股沉稳的锐利。
这绝不是普通的村民。
这个疑惑直到安置妥当,萧祈年才告诉她:“谒边村被屠村过,整个村子无一生还。”
吴蒙等人都是从北地战场上退下来老兵残将,有的是无家可归现,有的则是怕成为家人的负累。
至于那些孩子……他们是谒边村收留的孤儿。
江晚没说话,抬手伸向支开的窗子,好似想要触摸萦绕在半空中的金色佛光:“那位苦行僧呢?”
萧祈年没想到江晚会对那位苦行僧起了兴致,但也知无不言:“枯禅大师……已经圆寂了。”
说这话时,萧祈年默默地攥紧了腕上的手持佛珠,枯禅大师在圆寂前,将一身的功德都加持在了这串佛珠上。
很显然江晚也想到了萧祈年腕上的那串手持,但是她没有再问。
“走吧,去做正事。”她来此,只为了一件事。
很快,两个人就来到了村尾的一处仓库。这个仓库完全是仿照军中粮仓所造,此刻空无一人。
萧祈年没有进去,默契的守在仓库外。
江晚独自推开门,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数十辆平板车。
她没有将那五万石粮食放在平板车上,而是寻了个就近的空旷角落。虽然明天装车会辛苦些,但总比现在就掉马好一些。
其实,江晚也是想多了。谒边村里都是退役的老兵,即使没有萧祈年的约束,他们的嘴巴也是最严的。
放好了五万多石的粮食,江晚离开了仓库。萧祈年更是什么都没问,只替她裹紧了身上披着的大氅,两人相携而行往村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