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骄阳似火。
灵隐寺外的飞来峰下,几个孩童正在一棵大樟树下追逐嬉戏,欢声笑语驱散了些许暑气。济公穿着他那件标志性的破僧衣,摇着蒲扇,正靠在树干上打盹,嘴角还挂着一丝满足的笑意,不知是梦到了什么好吃的。
“师父,师父!”小和尚必清气喘吁吁地从寺里跑出来,额头上满是汗珠,“出事了,出大事了!”
济公被他吵醒,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什么事这么大惊小怪的?是广亮又偷吃了你的点心,还是山下的酒铺又关门了?”
“都不是!”必清急得直跺脚,“是山下的陈家村,最近闹鬼闹得厉害,已经有好几个人病倒了!”
“哦?闹鬼?”济公一下子来了精神,坐直了身子,“说说看,怎么个闹法?”
原来,陈家村村口有一口百年古井,井水甘甜,是全村人的主要水源。可就在半个月前,村里的王二柱去井边挑水,回来后就突然得了怪病,浑身发冷,胡言乱语,说看到了一个穿着白衣的女子在井边哭泣。没过几天,又有几个去井边取水的村民相继病倒,症状和王二柱一模一样。
村民们都吓坏了,认为是古井里的冤魂在作祟,纷纷不敢再去井边取水,只能跑到几里外的河里去挑,十分不便。村里的老族长请了几个道士来做法事,可一点用都没有,反而病倒的人越来越多。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济公摸了摸下巴,“走,必清,我们去陈家村看看。”
一旁的广亮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闻言立刻说道:“道济,这种脏东西的事情,还是少管为妙,免得惹祸上身。再说了,寺里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们处理呢。”
“广亮啊,你这就不对了。”济公摇了摇蒲扇,“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看到百姓受苦,岂能坐视不管?至于寺里的事情,有你在,我放心。”
说完,济公便带着必清,朝着陈家村的方向走去,留下广亮一个人站在原地,气得吹胡子瞪眼。
陈家村坐落在灵隐寺以西约五里处,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此时的陈家村,却没有了往日的宁静。村口的古井旁围了不少村民,个个面带愁容,议论纷纷。
“唉,这井到底是怎么了?再这样下去,我们可怎么活啊?”
“我看就是冤魂不散,得赶紧把这井填了才行!”
“填了井?那我们以后喝什么水啊?”
济公和必清刚走到村口,就听到了村民们的议论声。他分开人群,走到古井边,探头往井里看了看。井水清澈见底,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水面上隐隐约约漂浮着一层淡淡的黑气。
“活佛!您可来了!”老族长一眼就认出了济公,连忙上前拱手行礼,“求您救救我们村子吧!”
“老族长不必多礼。”济公摆了摆手,“我已经听说了村里的事情。这井里确实有不干净的东西,但不是什么冤魂,而是一种邪祟。”
“邪祟?”村民们都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不错。”济公说道,“此邪祟名为‘寒水祟’,乃是由地下阴寒之气凝结而成,长期藏于井底,吸收了井水的灵气。近日天气炎热,阳气过盛,反而刺激了它的活性,它便通过井水侵入人体,导致村民们生病。”
“那活佛,您有办法除掉这个邪祟吗?”老族长急切地问道。
“办法倒是有,不过需要大家的配合。”济公说道,“首先,大家要暂时停止使用这口井的水,我会让人在井边贴上一道符,暂时压制住邪祟的气息。然后,我需要一些阳气旺盛的东西,比如晒干的艾草、雄黄、还有村里男丁的头发。”
村民们一听,连忙分头行动。有的去采摘艾草,有的去购买雄黄,还有的男丁主动剪下了自己的头发。
很快,所需的东西就都准备好了。济公接过东西,走到古井边,先将艾草和雄黄混合在一起,撒在井口周围,然后又将头发揉成一团,用红线系好,扔进了井里。最后,他取出一张黄色的符纸,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将符纸贴在了井壁上。
“好了。”济公拍了拍手,“这道符可以暂时困住邪祟,不让它再出来害人。但要彻底根除,还需要等到今晚子时,借月圆之夜的阳气,将它彻底驱散。”
村民们闻言,都松了一口气。老族长连忙说道:“多谢活佛!今晚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您。”
“嗯。”济公点了点头,“今晚子时,你们让村里所有的男丁都手持火把,在井边围成一个圈。记住,无论看到什么,都不要害怕,也不要离开自己的位置。”
交代完事情,济公便带着必清在村里找了一户人家住了下来,等待今晚子时的到来。
夜幕降临,月亮渐渐升起,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中,洒下清冷的光辉。
子时一到,济公便带着必清来到了古井边。此时,村里的男丁们已经手持火把,在井边围成了一个圈,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脸,也驱散了夜晚的寒意。
济公站在圈中间,对着古井说道:“寒水祟,我知道你在此地修行多年,但你不该危害百姓。今日我念你修行不易,给你一个机会,速速离开此地,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井里没有任何回应,水面依旧平静。
“敬酒不吃吃罚酒!”济公冷哼一声,从怀中掏出一把桃木剑,又取出一张符纸,贴在剑身上。他举起桃木剑,对着井口,嘴里大声念道:“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受持万遍,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役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内有霹雳,雷神隐名。洞慧交彻,五气腾腾。金光速现,覆护真人!”
随着济公的咒语声,桃木剑上的符纸突然燃烧起来,发出耀眼的光芒。济公将桃木剑对着井口一刺,一道金光从剑尖射出,直入井中。
“啊——”井里传来一声凄厉的尖叫,水面上的黑气瞬间变得浓郁起来,一个模糊的黑影在水中挣扎着,想要冲出井口。
“大家不要怕!守住阵型!”济公大喊道。
村民们虽然心中害怕,但还是紧紧握住火把,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火把的光芒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黑影困在了井里。
黑影在井里挣扎了许久,渐渐变得虚弱起来。就在这时,天上的月亮突然变得更加明亮,一道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古井上,与火把的光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阳气。
“就是现在!”济公大喊一声,再次举起桃木剑,对着井口刺去。这一次,金光更加耀眼,直接穿透了黑影的身体。
黑影发出一声最后的哀嚎,化作一缕黑烟,消散在月光中。井里的黑气也渐渐散去,井水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成功了!邪祟被除掉了!”必清高兴地喊道。
村民们也都欢呼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老族长走到济公面前,深深鞠了一躬:“多谢活佛!您真是我们村的大恩人啊!”
“老族长不必客气。”济公笑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以后这口井的水可以放心使用了,但要记得定期清理井底的淤泥,保持井水的清洁。”
“我们记住了!”老族长连忙点头。
为了感谢济公的救命之恩,村民们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济公也不推辞,和村民们一起围坐在院子里,吃着饭菜,喝着米酒,谈笑风生。
席间,有村民问道:“活佛,您真是太厉害了!不知道您还有什么本事啊?”
济公嘿嘿一笑:“我啊,别的本事没有,就会点小法术,能帮百姓们解决点小麻烦。只要大家有困难,随时都可以去灵隐寺找我。”
夜深了,济公和必清告别了村民们,踏上了回灵隐寺的路。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他们的身影。
“师父,今天真是太精彩了!”必清兴奋地说道,“我也想变得像您一样厉害,能降妖除魔。”
“傻孩子。”济公摸了摸必清的头,“降妖除魔不是为了炫耀本事,而是为了保护百姓。只要你心中有佛,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算没有法术,也能成为一个对百姓有用的人。”
必清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把济公的话深深记在了心里。
回到灵隐寺,广亮早已在门口等候。
他看到济公和必清回来,脸上露出了不屑的表情:“哟,这不是我们的大英雄吗?降妖除魔回来了?”
“广亮,你这是什么意思?”必清不高兴地说道,“今天师父在陈家村可是做了一件大好事,救了全村人的命!”
“好了,必清,别说了。”济公拦住了必清,“广亮,我们只是做了出家人该做的事情。对了,寺里没什么事吧?”
“能有什么事?有我在,能出什么事?”广亮嘴硬地说道,但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济公笑了笑,没有拆穿他。他知道,广亮虽然有时候有些贪财和小气,但内心还是善良的。
“好了,大家都累了,早点休息吧。”济公说道。
说完,他便转身回了自己的禅房。躺在床上,济公回想着今天在陈家村的事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要能为百姓们做点实事,就算再辛苦,也值得了。
而陈家村的村民们,因为古井恢复了正常,生活也渐渐回到了正轨。他们为了纪念济公的恩情,在古井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济公活佛到此一游”几个大字,让后人永远铭记济公的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