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早课钟声还没散,济公就被一股浓郁的稻香勾醒了。他翻了个身,摸过酒葫芦抿了口,正瞧见苏婉娘提着个竹篮站在禅房门口,篮子里装着刚蒸好的糯米团子,热气裹着桂花香飘进来。“圣僧,快尝尝新蒸的桂花团子,是用村里刚收的新米做的。”苏婉娘笑着把篮子递过去,“对了,沈莲姑娘说想跟您学学诵经,说是替她娘积点功德,这会儿正在山门外等着呢。”
济公一听有团子,立刻坐起身,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含糊不清地说:“学诵经好啊,比贫僧喝老酒还能静心。”他三下五除二吃完团子,抹了把嘴,跟着苏婉娘往外走。刚到山门口,就见沈莲穿着素色布裙,手里捧着本破旧的佛经,站在老槐树下,见了济公,连忙屈膝行礼:“圣僧。”
“免礼免礼。”济公摆了摆手,扇子一指山下,“不过今日怕是学不成了,你瞧那稻田里,咋围了那么多人?”三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溪云村外的稻田里,金黄的稻浪翻滚,一群村民围在田埂上,指指点点,像是出了啥大事。
苏婉娘皱了皱眉,“这几日正是收稻子的时候,莫不是有人丢了稻种?”三人快步往山下走,刚到田埂边,就见村长蹲在地上,脸色煞白,手里攥着根折断的稻穗,旁边几个村民也吓得直哆嗦。
“村长,出啥事儿了?”苏婉娘上前问道。
村长见了济公,像是见了救星,连忙站起身,声音发颤:“圣僧!您可来了!昨夜、昨夜有人在稻田里看到怪影了!”他指着面前的稻田,只见成片的稻子倒了一片,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圈子中间的泥土被翻得乱七八糟,还留着几个巨大的脚印,足有寻常人脚掌的两倍大。
“怪影?啥样的怪影?”济公蹲下身,摸了摸翻起的泥土,又看了看脚印,眉头微微一皱。
旁边一个年轻村民颤巍巍地说:“昨夜我起夜,路过这里,就见稻田里有个黑影,高得能碰到稻穗顶,浑身毛茸茸的,还发出‘呜呜’的叫声,吓得我连滚带爬跑回了家!今早来一看,稻子就变成这样了!”
“是啊是啊!”另一个村民附和道,“前几日李老汉家的鸡丢了两只,今日王二家的鸭又少了三只,怕不是那怪影干的!”
沈莲听得心里发毛,往苏婉娘身后躲了躲。苏婉娘也有些害怕,但还是强作镇定:“会不会是野猪?这几日山上的野猪常下来糟蹋庄稼。”
“不是野猪!”村长连忙摆手,“野猪的脚印哪有这么大?再说了,野猪哪能把稻子踩成圆圈?我看呐,是得罪了谷神爷,谷神爷发怒了!”
“谷神爷?”济公挑了挑眉,“村里还有谷神祠?”
村长点点头,“就在村东头的山脚下,几十年了,每年秋收前都要去祭拜,可今年收稻子忙,就忘了祭拜,说不定就是因为这个,谷神爷才发怒的!”
济公笑了笑,扇子一摇,“走,瞧瞧那谷神祠去,说不定谷神爷还在里头喝茶呢。”
一行人往村东头走,不多时就到了谷神祠。祠庙不大,只有一间正殿,门口的牌匾漆皮剥落,上面“谷神祠”三个字模糊不清,院子里长满了野草,显然很久没人打理了。正殿里的谷神雕像也破旧不堪,身上的彩绘掉了大半,手里的稻穗也断了一根。
济公走进正殿,眯着眼睛打量雕像,突然发现雕像底座的缝隙里,夹着根黑色的兽毛。他伸手把兽毛捏出来,放在鼻尖闻了闻,“这不是谷神爷的毛,是野熊的。”
“野熊?”村长吓了一跳,“这山里咋会有野熊?”
“别急,这野熊怕不是来捣乱的,是来求救的。”济公指着雕像后面,只见那里有个小小的洞口,洞口周围的泥土有被翻动过的痕迹,“你们瞧,这洞口刚挖没多久,里面说不定有啥东西。”
村长连忙让人拿来锄头,小心翼翼地挖开洞口。挖了约莫半尺深,突然听到“呜呜”的叫声,众人吓了一跳,连忙后退。济公走上前,伸手从洞里抱出一只小奶熊,浑身毛茸茸的,只有巴掌大,腿上还流着血,显然是受了伤。小奶熊见了人,吓得缩成一团,发出可怜的叫声。
“原来是这么回事。”济公恍然大悟,“那大野熊是小奶熊的娘,它为了找小奶熊,才跑到稻田里捣乱,想引你们来这里。它怕你们伤害小奶熊,就不敢现身,只能在夜里偷偷出来。”
村长和村民们这才明白过来,脸上都露出愧疚的神色。“都怪我们,没看清就说是谷神爷发怒,差点冤枉了熊妈妈。”村长连忙让人拿来草药和布条,给小奶熊包扎伤口。
沈莲看着小奶熊可怜的样子,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它的头,“它好小啊,熊妈妈肯定很着急。”
“别急,熊妈妈肯定就在附近。”济公把小奶熊放在地上,从怀里掏出块桂花糕,掰了点放在它嘴边。小奶熊闻了闻,慢慢吃了起来。济公又在洞口周围撒了些米糠,“熊妈妈闻到味道,就会来这里找小奶熊了。”
果然,没过多久,就听到远处传来“呜呜”的叫声,声音越来越近。众人连忙躲到祠庙外面,只见一只大野熊从树林里跑出来,体型庞大,浑身黑色的毛发,看到小奶熊,立刻跑过去,用鼻子蹭了蹭它,发出温柔的叫声。小奶熊也认出了妈妈,欢快地叫了起来。
大野熊抱着小奶熊,对着济公和村民们拱了拱身子,像是在道谢,然后慢慢走进树林里,消失在草丛中。
村民们见野熊走了,都松了口气。村长对着济公拱手道:“多谢圣僧,不然我们还在冤枉谷神爷,说不定还会伤害到熊妈妈和小奶熊。”
“举手之劳。”济公摆摆手,“不过这谷神祠也该修修了,每年秋收祭拜谷神,是村里的规矩,可不能忘了。”
村长连连点头,“圣僧说得是,明日我就组织村民,把谷神祠修一修,再好好祭拜谷神爷。”
一行人往村里走,路上,沈莲忍不住问:“圣僧,您咋知道那兽毛是野熊的?还知道熊妈妈是来求救的?”
济公笑了笑,“这野熊的毛和别的兽毛不一样,有股松油的味道,而且小奶熊受了伤,熊妈妈肯定很着急,它不敢直接找人类帮忙,就只能用这种方式引我们来。再说了,这谷神祠荒废了这么久,谷神爷要是真发怒,早就不是这点动静了。”
沈莲听了,心里对济公更加敬佩。苏婉娘也笑着说:“圣僧就是厉害,啥事儿都瞒不过您的眼睛。”
回到村里,村民们都在议论野熊的事,再也没人说谷神爷发怒了。张阿福也来了,他提着两袋粮食,走到村长面前,“村长,我捐点粮食,明日修谷神祠,我也来帮忙。”
村长点点头,“好,多谢你了。”
沈莲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自己刚到溪云村时,还是个无依无靠的逃荒女子,如今却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苏婉娘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拍了拍她的肩膀,“沈姑娘,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有啥困难,咱们大家一起帮你。”
沈莲点点头,眼眶有些湿润,“多谢苏姑娘,多谢大家。”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就开始修谷神祠。有的挑水,有的和泥,有的修补雕像,济公也来帮忙,他虽然穿得破破烂烂,干活却很麻利,一会儿帮着递瓦片,一会儿帮着刷油漆,惹得村民们哈哈大笑。沈莲和苏婉娘则在旁边帮忙做饭,给大家送水送点心。
修到中午,突然有人在谷神祠的后院发现了一个地窖。地窖不大,里面堆满了破旧的农具,还有一个木盒子。村长打开木盒子,里面装着几锭银子,还有一本账本。账本上记录着几十年前村里的收支情况,最后一页写着:“某年某月,捐银五十两,修谷神祠,助村民渡荒。”落款是“柳氏”。
“柳氏?”沈莲心里一动,“会不会是我娘?”她连忙拿过账本,仔细看了看落款的日期,正好是二十年前,和她娘失踪的时间差不多。
济公凑过去一看,“说不定真是你娘。你娘当年跑回村里,可能在这里藏过,这些银子,是她留给村民的。”
沈莲捧着账本,眼泪掉了下来,“娘,您真好,到最后还想着村民。”
村长也很感动,“柳姑娘真是个好人,当年村里闹饥荒,若不是这笔银子,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我们一直不知道是谁捐的银子,今日终于知道了。”
村民们听了,都很感激柳玉莲,纷纷说要在谷神祠里给她立个牌位,年年祭拜。沈莲点点头,“多谢大家,我娘要是知道,肯定会很高兴的。”
谷神祠修好后,村民们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济公亲自诵经,沈莲和苏婉娘献上供品,村民们也都虔诚地跪拜,感谢谷神爷保佑,也感谢柳玉莲的善举。
祭拜结束后,村民们在谷神祠前摆了几桌酒席,庆祝谷神祠重修完成。济公喝着酒,吃着菜,笑得合不拢嘴。沈莲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娘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娘的善举,也被村民们永远记住了。
夕阳西下,酒席散去,村民们陆续回家。沈莲陪着济公和苏婉娘往灵隐寺走,路上,沈莲说:“圣僧,苏姑娘,我想留在溪云村,帮着村民们种地,照顾谷神祠,替我娘守护这里。”
苏婉娘高兴地说:“太好了!以后我们就能天天在一起了。”
济公点点头,“好啊,溪云村有你这样的好姑娘,是村民们的福气。记住,你娘的善良,要一直传下去。”
沈莲重重地点头,“我会的,圣僧。我一定会像我娘一样,做个善良的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月光洒在小路上,三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灵隐寺的钟声隐隐传来,清脆而悠远,像是在为这世间的美好,轻轻喝彩。沈莲知道,她的新生活,从这一刻,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