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赵仙罴和家里人打了个招呼,开始前往孙思邈住的地方。
结果他刚出门,就看到隔壁大门走出一道熟悉的身影。
张牧监。
两个人目光交撞在一起。
张牧监脸色有些不自然。
赵仙罴直接无视张牧监,朝着左边巷子口走去。
张牧监面容一僵,哼了一声,甩了下袖子,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
来到青牛巷,赵仙罴对守在中间府邸门口的两名千牛卫抱了抱拳,提步走进院子。
两名千牛卫早就对赵仙罴的出现习以为常。
两人不作他想,只是觉得这个瘦骨嶙峋的少年,经孙神医医治后,气色已经好了不少。
来到院子里,赵仙罴问了孙思邈一声,获得允许后,开始阅读医书。
不是幻觉,不是做梦,昨天他那过目不忘的本领仍在。
这让他看起医书来速度极快,理解的也快。
在赵仙罴沉浸在翻阅医书时,孙思邈偶尔看一眼赵仙罴,似乎在思考什么。
中途,大约辰时末,有一名太监打扮的人到来,走到孙思邈身边轻声说了几句话,然后苦着脸,眼巴巴看着孙思邈。
孙思邈什么都没说,从屋子里拿出几剂药方和一瓶药膏递给了此人。
然后又写了一张药物使用说明。
来人倍感无奈,弯腰行了一礼后转身离开。
……
东宫,李承乾听回来的下人说,孙思邈不愿意来后,脸色顿时一沉。
他下意识抬起手,想将酒案上准备好的美味佳肴扫翻地上。
但他最终又停住了手,面无表情的命内侍,把带回来的药剂和药膏拿过来。
李承乾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腿疾,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
他屏退所有下人,关上大门,拿着药剂药膏以及煎服使用说明,认真看了起来。
“孤的腿不能瘸,不,不会瘸,一定能治好,一定能治好。”
李承乾在心里不停祈祷。
那天李承乾去找孙思邈,孙思邈给李承乾的答复是,如果李承乾能注意饮食,勤加运动,腿疾会有好转。
但李承乾不知道的是,那天李君羡也找了孙思邈。
孙思邈让李君羡带给李世民的话却是:
爱莫能助。
……
皇宫,太极殿。
朝会已毕,群臣散去。
大殿里只剩下李世民、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四个人。
面对喋喋不休将赵蕴古一事重提的魏征,李世民像一头暴怒的雄狮在大殿上来回踱步。
即便紧咬牙根忍着,李世民眼睛里也不时迸射出一缕缕森寒杀意。
最后李世民一脸冰寒问魏征道:“所以你想让朕做什么?为赵蕴古李好德翻案?”
魏征不是傻子,当然不可能感觉不到李世民对他的杀意。
他是刚刚得知大理寺丞赵蕴古被李世民一怒斩首,因为此前他在曹州一带视察水患,没有回京。
魏征摇头道:“臣之所以重提此事,并非是为了给赵蕴古翻案。
赵蕴古已死,哪怕他徇私枉法的证据不足,翻案的意义无非是让陛下在百姓面前失去信誉,这于国于民并没有好处。”
“那你还说!”李世民不明白了,魏征既然清楚这一点,为什么还要拿这件事烦他。
魏征脸色严肃看着满脸阴云的李世民道:“臣的意思是,陛下不可对天下人认错,可同样要避免以后继续发生这种事。
因为如果像这样的案子多了,即便陛下不承认自己的过失,百姓也会逐渐失去对您的信任。”
李世民眼睛一眯,暗自思量。
其实他知道魏征说的没错。
可是他作为一国之君,不可能承认杀错了人,这会有损他帝王的威严。
片刻,李世民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法子,看着魏征道:
“好吧,朕明白你的意思,传旨,从今往后,凡死刑者,务必经五次重审,方可定罪。”
魏征目的达到,躬身拜道:“陛下英明。”
长孙无忌房玄龄两人也手持笏板,躬身附和了一声。
李世民心情大好,离开两仪殿回到御书房。
看着堆在书案上,小山般的奏折,李世民开始一天的忙碌。
他要把这些奏折认真批复完。
他要完成自己的帝王宏愿。
突然,李世民打开一张奏折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以及一段话。
大致意思是李厚德觉得李好德一案,自己这个做哥哥的,多多少少也要承担一些责任,没管好自己弟弟。
所以请罪辞去相州刺史一职。
另外李厚德请求皇帝,恩准赵李两家儿女在丧期成婚。
因为两家早就有婚约,已经拖了三年,而他自己又有重病在身,恐怕等不到三年后看到自己女儿成家,更没机会看到外孙。
换作是程咬金没有献上那两件东西之前,李世民绝对不会批复这张奏折内的第二个请求。
但是在得到那两件东西后,李世民已经不在意赵家二郎那天,令他感到不满的追问以及离开时的态度。
还有,他隐隐觉得那两件东西和赵家二郎有关。
为了展示自己帝王宽广的胸襟,李世民大笔一挥,同意了李厚德的请辞。
同时恩准了赵李两家儿女,可以在守孝期简易的完成婚事。
……
青牛巷。
院子里,赵仙罴在不知不觉看完了十几卷医书。
天色也在不知不觉中昏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