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明师傅那句“仔细说说看”,如同在坚冰上凿开了一道裂隙,让“天工集”项目组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当林砚和沈砚心怀着谨慎的乐观,带着初步的构想再次登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时,一个更为现实、也更为严峻的挑战,如同横亘在必经之路上的巍峨山脉,清晰地显露出来——那便是缂丝技艺本身,那令人敬畏又望而生畏的时间壁垒。
这一次,陈师傅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他甚至让徒弟泡了两杯新茶,放在林砚和沈砚心面前。袅袅茶香中,谈话进入了实质阶段。
林砚将“天工集”项目的整体构想,以及希望以缂丝为核心打造一系列高端手袋、配饰,并登上巴黎国际设计周的愿景,尽可能详细且充满敬意地向陈师傅阐述。
陈师傅安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那双专注于缂丝机数十年的眼睛,时而微微眯起,时而又流露出思索的光芒。直到林砚讲完,他才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扫过林砚和沈砚心,最终落回自己那台沉默的缂丝木机上。
“林总,沈先生,”他的声音依旧平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重量,“你们的想法,我听明白了。让缂丝走出去,见见世面,是好事。我这把老骨头,也不是完全不通情理。”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但是,有些话,我必须说在前头。缂丝,之所以被称为‘织中之圣’,除了它的美,更在于它的‘难’和‘慢’。这不仅仅是手艺,这是和时间熬、和心神耗的功夫。”
他站起身,走到缂丝机旁,随手拿起一个舟形小梭,示意给二人看:“你们看这梭子,每次只能带过一根纬线。一幅简单的、尺幅不大的缂丝画,比如我这幅绶带鸟,”他指了指木机上已完成大半的作品,“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也需要近两个月才能完成。这还只是织造的时间,前期的画稿设计、勾描图稿于经线上、配线染色……无一不是功夫。”
“而你们想要的,”陈师傅的目光重新回到林砚脸上,带着一种近乎悲悯的清醒,“是用于时尚手袋的缂丝面板,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图案,更丰富的色彩过渡,甚至可能要求一定的耐磨和定型度。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工时可能会更长,对技艺的要求会更高,甚至可能需要在传统技法上做一些极其谨慎的尝试和调整。”
他轻轻摇头,语气斩钉截铁:“按照你们提到的,巴黎设计周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大半年。指望在这点时间里,靠我和我这两个徒弟,织造出足够支撑一个高端系列、并且每一件都达到‘天工’水准的缂丝面料,是绝对不可能的。除非……”
“除非什么?”林砚的心提了起来。
“除非降低标准。”陈师傅的声音沉了下去,带着一种匠人独有的执拗,“用更粗的丝线,减少色彩的层次,简化图案的复杂度,或者……交给那些只学了皮毛、追求速度的学徒去织。但那样出来的东西,还能叫缂丝吗?那是对祖宗技艺的背叛,我陈继明,绝不答应!”
最后一句话,他说的掷地有声,苍老的身躯里仿佛迸发出一股不容侵犯的尊严。
工作室里陷入了一片沉寂。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衬得室内的空气凝滞沉重。沈砚心眉头紧锁,他完全理解并尊重陈师傅的坚持,但这无疑给“天工集”项目泼下了一盆刺骨的冰水。时间的鸿沟,技艺本身的客观规律,像一道天堑,似乎无法跨越。
林砚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流露出失望。她只是静静地坐着,目光再次投向那台古老的缂丝机,投向那上面即将完成的、凝聚了无数心血的绶带鸟。那精美绝伦的画面,此刻在她眼中,仿佛是由无数个“哒、哒”的穿梭声,由无数个埋头苦干的日夜,一寸一寸编织而成的时光之河。
她理解了。陈师傅守护的,不仅仅是缂丝的技艺,更是这门技艺背后所代表的时间价值和匠心标准。任何试图为了效率而牺牲品质的行为,在他这里都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陈师傅,我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也绝对尊重您的底线。”林砚终于开口,声音清晰而沉稳,没有丝毫慌乱,“我们追求‘天工’,追求的正是这种不妥协、不将就的极致。如果我们为了赶时间而降低标准,那我们的‘天工集’从一开始就失去了灵魂,去不去巴黎,也就毫无意义。”
她的话,让陈师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料到林砚会如此干脆地认同他的观点。
“但是,”林砚话锋一转,眼神中燃起一种不服输的火焰,“我们是否可以在不降低技艺标准的前提下,换一个思路来解决‘时间’这个难题呢?”
她看向陈师傅,也看向沈砚心,缓缓说道:“我们不一定非要追求大面积的、独立成画的缂丝面料。也许,我们可以将缂丝作为最核心、最画龙点睛的部分,以小面积、高精度的‘艺术品级’嵌片形式出现。比如,一只手袋,我们只在其核心的翻盖或装饰区域,使用一块精心缂织的、图案完整的缂丝片,而其他部分则选用与之气质匹配的顶级皮革或面料。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展现缂丝的无与伦比之美,又将单件作品的缂丝工时控制在可行的范围内。”
这个思路,如同在黑暗中划亮了一根火柴。沈砚心立刻领会了其中的关键:“没错!集中力量,打造‘核心亮点’。将缂丝从‘面料’的角色,提升为‘核心艺术部件’的角色。这反而更能凸显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陈师傅沉吟起来,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个提议,似乎触动了他。将缂丝作为“部件”而非“整体”,固然与传统用法不同,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绕开了大规模生产的工时陷阱,同时又能保证每一片缂丝部件都能达到他要求的最高工艺标准。
“而且,”林砚趁热打铁,“我们可以提前规划,将所需的不同图案、不同尺寸的缂丝部件,分散到更长的时间周期内,由您和您的弟子们,在不影响其他创作的情况下,从容不迫地完成。我们甚至可以围绕这几片核心的缂丝部件,来构建我们整个‘天工集’系列的设计故事。”
技艺的壁垒依然高耸,但一条蜿蜒的小径,似乎已在绝壁上隐约显现。挑战并未消失,只是转化了形式。如何在这条小径上走稳,如何确保那“核心艺术部件”能真正承载起“天工”之名与巴黎之梦,成为了摆在项目组面前,下一个需要全力攻克的难关。
陈师傅久久注视着林砚,目光复杂,最终,他缓缓地点了点头。
“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一试。”
第23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