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苑”样板间的余温尚未散尽,跨界合作的掌声仍在耳畔回响,但林砚深知,沉浸在过去的成功中是前进的最大阻碍。一周后,她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召开了一场被周锐私下称为“定调子”的战略复盘会。会议室的氛围,少了几分危机时的凝重,多了几分面向未来的审慎与昂扬。
周锐率先用一组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为会议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过去三个月,得益于‘非遗本源’计划的成功实施和跨界合作的破圈效应,我们的关键指标全面向好。”周锐的声音洪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大众课程业务,在主动降速、提升客单价的情况下,营收环比增长百分之十五,利润提升了八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用户满意度调查中,‘课程深度’和‘文化价值感知’两项指标提升了近四十个百分点。”
他切换ppt,展示了另一组数据:“跨界合作方面,‘茶言观色’联名带来的新增用户转化率超出预期百分之二百,目前已成为我们第三大流量来源。而‘龙湖苑’项目,不仅直接带来了可观的合作收入和品牌溢价,其引发的‘新中式’风潮,已经让我们接到了来自家居、酒店、甚至科技产品领域的十七个合作咨询,经过初步筛选,有五个符合我们‘双向赋能’的标准,进入深度洽谈阶段。”
数据是冰冷的,但其揭示的趋势却是火热的。团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振奋之色。之前的舆论危机非但没有击垮他们,反而让他们完成了一次艰难的但至关重要的“淬火”,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但是,”周锐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我们也必须看到隐忧。大众课程市场经过我们前期的开拓和这次的危机净化,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接近第一个平台期。跨界合作虽然模式跑通,但高度依赖项目制,难以形成稳定持续的规模化收入。我们需要新的增长引擎。”
他的目光投向林砚,也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认为,是时候将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投向我们已经开始布局的‘天工集’项目了。巴黎设计周的邀请,是一个绝佳的战略契机。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打好这一仗。”
沈砚心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但他补充的角度截然不同:“周总从商业数据上看待‘天工集’的必要性,我则从文化传承的维度看待它的必然性。我们通过大众课堂完成了非遗的普及教育,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了非遗的生活化渗透。但这还不够。非遗中那些最顶尖、最耗费心力的技艺,其价值远非大众市场能够完全承载。我们必须为这些技艺找到与之匹配的价值高地,否则,它们依然面临着后继无人、逐渐凋零的命运。‘天工集’,就是要为这些皇冠上的明珠,打造一个配得上它们的展示与价值实现平台。”
一个从商业增长出发,一个从文化高度立论,却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种默契,是此前难以想象的。
赵小满从用户端提供了她的洞察:“我们的用户画像分析显示,经过这几年的沉淀和筛选,我们已经积累了一批具有高消费能力、高审美需求、并对我们品牌文化有深度认同的‘超级用户’。他们对更极致、更独特、更具收藏价值的非遗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购买意愿。‘天工集’正是满足这部分用户需求,并进一步拉升我们品牌天花板的关键。”
徐薇此时才从容开口,她的国际视野为讨论增添了新的维度:“巴黎设计周,不仅仅是‘天工集’的秀场,更是我们整个‘非遗纪元’品牌向全球精英阶层展示东方美学体系的一次绝佳机会。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一次产品销售,而应视为一次战略性的品牌发布。我们要通过‘天工集’,向世界定义什么是东方的奢侈品,什么是源于手工与时间的奢侈。这关乎话语权。”
会议的方向已经非常清晰。林砚聆听着伙伴们从各自角度进行的深刻剖析,内心那个模糊的战略构想变得越来越清晰、立体。
“大家说的都非常好。”林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我们之前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夯实基础’和‘拓宽边界’。那么,下一阶段,我们的核心战略就是——‘价值升维’与‘全球亮相’。”
她在白板上画了一个金字塔。
“塔基,是我们的大众课堂和基础文创产品,它们承担着普及教育、培养用户和稳定现金流的作用,是我们生态的根基。”
“塔身,是我们的‘非遗+’跨界合作,它们让非遗深度融入各种生活场景,扩大品牌影响力,探索商业模式的更多可能性。”
“而塔尖,”林砚在金字塔的顶端重重一点,“就是‘天工集’!它不追求规模,只追求极致。它的使命,是拔高我们整个品牌的价值天花板,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所能达到的美学高度与工艺巅峰。”
她环视众人,目光坚定:“这三者并非割裂,而是一个相互支撑、相互赋能的有机整体。‘天工集’在塔尖获得的声誉和美学定义,会向下灌注,提升整个品牌的价值感,让塔基和塔身的业务受益。而塔基和塔身的庞大用户群和广泛影响力,则为‘天工集’提供了潜在的客户基础和文化土壤。”
“所以,我们的战略非常明确。”林砚总结道,“巩固塔基,精耕塔身,全力冲刺塔尖。”
“对于大众业务线,”她看向周锐,“不再追求门店数量的扩张,核心转向‘单店盈利模型优化’和‘用户终身价值深挖’。我们要把现有的校区做深做透,开发更进阶的课程,探索会员制等深度服务模式。”
“对于跨界合作,”她看向沈砚心和赵小满,“坚持‘双向赋能’和‘精品项目’策略。宁缺毋滥,每一个合作都必须能为我们‘非遗+’的模式增加新的注解和厚度。沈老师牵头的委员会要严格把关。”
“而对于‘天工集’和巴黎设计周,”林砚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这将是我们未来半年乃至一年内,压倒一切的战略重心。我亲自负责,需要公司所有资源优先保障。这不仅是一次商业活动,更是一场文化战役。”
战略蓝图已然绘就,路径清晰无比。没有人再质疑,每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挑战巅峰的渴望与激情。他们知道,公司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更激动人心的发展阶段。从普及到精深,从国内到国际,从商业模式创新到文化话语权的争夺,“非遗纪元”的征程,将由此翻开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第23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