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安五年,春。
丹阳郡的密林中,一场致命的伏击刚刚结束。江东小霸王孙策,正独自一人与三名刺客缠斗。他勇猛无匹,接连斩杀两人,但自己也身中数枪,鲜血染红了战袍。当他奋力刺死最后一名刺客时,自己也虚脱地倒在地上,意识渐渐模糊。
“大哥……大哥!”周瑜率兵赶到时,只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孙策,和那三具冰冷的尸体。
“快!请医者!”周瑜的声音因恐惧而颤抖。
然而,丹阳最好的医者也只是摇着头,说伤势太重,箭头有毒,回天乏术。孙策的生命,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就在整个江东集团陷入绝望之际,一个自称“姜神医”的年轻人,被士兵带到了孙策的营帐。
“我能救他。”姜小伍看着床上脸色灰败的孙策,语气平静得不像是在说人命关天的大事。
周瑜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凤目圆睁:“你是什么人?敢在此大放厥词!若救不了我大哥,我定将你碎尸万段!”
姜小伍没有挣扎,只是直视着周瑜的眼睛:“都督,你若想让他死,大可以现在就杀了我。但若想让他活,就请给我一个干净的空间,一盆热水,一些烈酒,还有一把最锋利的小刀。”
他的眼神太过镇定,镇定得令人心悸。周瑜犹豫了,他看着床上的兄弟,最终选择了赌一把。
“我给你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若我大哥还醒不过来……”
“不用你说。”姜小伍打断他,径直走进营帐。
帐内,姜小伍立刻开始了他超越时代的“手术”。他让侍女用烈酒为他的手和“手术刀”(一把匕首)消毒,然后剪开孙策的伤口,用烈酒冲洗,在孙策因剧痛而昏迷的身体上,仔细地寻找着残留的箭头碎片。
这是一个血腥而精细的过程。在三国时代,这种做法无异于巫术。一个时辰后,当姜小伍满头大汗地走出营帐时,所有人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
“伤口已经清理,毒血也放尽了。他能不能活下来,看天意,也看他的意志力。”姜小伍说完,便瘫倒在地,他也只是个普通人,精神高度集中后,同样疲惫不堪。
周瑜冲进帐内,发现孙策的呼吸竟然平稳了许多,原本灰败的脸色也恢复了一丝血色。
奇迹,真的发生了。
三天后,孙策终于从昏迷中醒来。他睁开眼,看到的是喜极而泣的周瑜,和站在一旁,眼神略带疲惫的姜小伍。
“是你……救了我?”孙策声音虚弱,但眼神依旧锐利。
“算是吧。”姜小伍递过一碗肉汤,“你的身体底子好,但毒素还在体内,未来一个月,必须静养,不能再动武。”
孙策沉默了,他看着这个救命恩人,心中充满了感激,但更多的是警惕。此人行踪诡秘,医术如神,绝不简单。
“先生大恩,孙策没齿难忘。不知先生从何而来,欲往何处去?”
姜小伍心中早有腹稿,他躬身一拜:“在下姜小伍,本是北海一介郎中,因战乱流落至此。我观江东之主,有霸王之姿,故愿效犬马之劳。”
孙策与周瑜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一个郎中,竟敢言“霸王之姿”,此人的眼界,绝非常人。
“好!”孙策挣扎着坐起,“先生大才,孙策愿奉为上宾!”
### **第二章:江东的“战略家”**
孙策死里逃生,但对刺客的仇恨和复仇的冲动,让他急于再次出征。姜小伍却拦住了他。
“主公,万万不可!”姜小伍在议事厅中,第一次对孙策的决定提出反对。
“那许贡的门客,是吴郡太守许贡暗中指使!此等背主小人,我必杀之!”孙策怒不可遏。
“主公,杀一个许贡容易,但您想过没有,为何许贡要刺杀您?”姜小伍一针见血。
“因为他心向曹操!”
“没错!”姜小伍转向众人,“这背后,是曹操的影子!他怕您平定江东,成为他的心腹大患,所以暗中挑拨离间,收买江东士族,让您陷入内乱的泥潭。您若现在去攻打吴郡,正中曹操下怀。您会陷入与本地士族的缠斗中,而曹操则可以坐收渔利,甚至派大军南下!”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孙策和在场的所有将领。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刺客,却没看到背后的黑手。
“那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周瑜问道。
“隐忍,发展,整合。”姜小伍走到地图前,“主公,您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许贡,也不是山越,而是时间。您必须活着,活到让江东所有士族都认可您,活到曹操腾不出手来对付您。”
他提出了一个“三年计划”:
第一年,养伤,并利用这段时间,彻底清剿丹阳、会稽等地的山越部落。不是杀戮,而是“以工代赈”,将俘虏的山越人收编为部曲,让他们开垦荒地,修建水利。既消除了隐患,又获得了劳动力和兵源。
第二年,整合内部。对那些摇摆不定的士族,如吴郡的顾、陆两家,采取“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的策略。对勾结曹操的,如许贡,则搜集铁证,一举拿下,将其家产分给忠心之士,杀鸡儆猴。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开通海上航线,将江东的丝绸、瓷器卖到更远的地方,充实府库。
第三年,对外扩张。目标不是中原,而是相对薄弱的豫章和庐江,将整个江东连成一片,形成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这个计划,稳健而富有远见,让孙策和周瑜都刮目相看。他们意识到,这个姜小伍,不仅是个神医,更是一个顶级的战略家。
孙策采纳了姜小伍的计划,宣布“伤重,暂不理政”,将政务和军事委托给周瑜和姜小伍。
一时间,江东集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姜小伍的“山越改造计划”大获成功,数万山越人成了忠实的部曲。周瑜则利用姜小伍提供的经济策略,让江东的商业空前繁荣。
而孙策,则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他对姜小伍的信任和倚重,也与日俱增。
### **第三章:小霸王的“新獠牙”**
建安六年,孙策“伤愈”复出。
此时的江东,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模样。府库充盈,兵精粮足,内部空前稳固。孙策这只猛虎,终于露出了他磨砺了三年的新獠牙。
他的第一个目标,直指江夏黄祖。
“黄祖,杀我父亲,此仇不共戴天!”孙策的怒火,压抑了三年,此刻终于爆发。
“主公,此战不仅要报仇,更要一战而定,彻底夺取江夏,打开进入荆州的门户。”姜小伍站在他身边,递上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
计划的核心,是“水陆并进,中心开花”。
姜小伍利用从后世学来的知识,对江东水师进行了改造。他设计了更大的楼船,配备了更先进的投石机和“火箭”(在箭头上绑上浸满火油的布团)。
大战开始,周瑜率领主力水师,在长江上与黄祖水师展开决战。江东水师的楼船高大坚固,投石机射程远,威力大,黄祖的战船如同纸糊的一般,被一艘艘击沉。同时,“火箭”齐发,江面上火光冲天,黄祖水师瞬间崩溃。
与此同时,孙策亲率大军,由太史慈、甘宁为先锋,从陆路奇袭江夏城。黄祖水师一败,军心大乱,江夏城很快被攻破。
黄祖在乱军中被甘宁一刀斩杀,孙策终于报了杀父之仇。
此战,江东尽得江夏郡,兵锋直指荆州腹地。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养虎三年,这只老虎竟然变得如此凶猛。
紧接着,姜小伍又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攻取庐江,威慑合肥,将我们的防线推进到淮河一线!”
庐江太守刘勋,是个贪婪而无能之辈。姜小伍设计,让孙策派人送去大量珍宝,假意与其结盟,请他出兵攻打上缭。刘勋贪图宝物,果然中计,率主力离开庐江。
孙策则率大军星夜兼程,一举拿下空虚的庐江。等刘勋反应过来,已是无家可归,只得投奔曹操。
拿下庐江,江东的势力范围,已经与曹操控制的淮南地区接壤。孙策的威名,震动了整个天下。
### **第四章:霸业的基石**
建安八年,孙策在吴郡正式建立“霸府”,自任“江东大将军”,以姜小伍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总领军政。
此时的江东,在孙策的勇武、周瑜的儒雅和姜小伍的智谋三者结合下,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强大势力。
庆功宴上,孙策亲自为姜小伍斟满一杯酒,高高举起。
“先生,孙策敬你!若无先生,我早已是枯骨一具。若无先生,江东何来今日之盛世!”
姜小伍举杯回敬,一饮而尽。他看着眼前意气风发的孙策,看着身边谈笑风生的周瑜、太史慈、甘宁等人,心中感慨万千。
他成功了。他帮助孙策躲过了死亡的命运,并帮助他建立了一个稳固而强大的基业。
“主公,”姜小伍放下酒杯,神色变得严肃,“如今我已得江东,北有曹操,西有刘表,南有山越。我们虽强,但仍处四战之地。未来的路,更需谨慎。”
孙策重重点头,他早已不是那个冲动的少年,三年的磨砺和姜小伍的教诲,让他变得沉稳而深邃。
“先生放心,我懂。争霸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做的,是让江东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土地上。”
姜小伍笑了。他知道,有了孙策这个“发动机”,有了周瑜这个“稳定器”,再加上自己这个“导航仪”,江东的未来,不可限量。
他望向窗外,夜空中的星辰璀璨无比。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转向,一个全新的、由“小霸王”孙策主宰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他,姜小伍,作为这个时代的缔造者之一,将见证一个比历史上更加强大、更加辉煌的江东霸业,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