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薇与柳如烟散布的“狐妖惑人”谣言,如同瘟疫般在城中阴暗的角落滋生蔓延。
尽管沈清和等人第一时间进行了压制,但这种涉及神怪妖异、香艳秘闻的话题,最是容易勾起市井小民的好奇与传播欲。
一时间,沈府、小狐狸以及“苏念安”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沈清和出席商会活动时,能明显感觉到一些与会者投来的异样目光和窃窃私语;
顾知楠在文人聚会中,也偶尔会听到有人隐晦地提及“妖物乱性”、“书生狐媚”之类的话题;
就连霍野手下的兄弟在收保护费时,都听到摊贩们议论“霍阎王是不是被狐狸精迷住了”。
影响最大的,自然是苏念安。
她走在去书局的路上,能感受到背后指指点点的目光和压低声音的议论;
她即便只是趴在沈府院墙上晒太阳,都可能引来路过的行人惊恐又好奇的指认——“看!就是那只白狐!”
这种被当作“异类”和“谈资”的感觉,让苏念安倍感压力与委屈。
她开始尽量减少外出,即便出门也必定启动【气息遮掩】,力求低调再低调。
面对愈演愈烈的流言,几位气运之子不再满足于被动的防御,开始动用各自的力量,主动出击,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流言围剿战”。
林啸的手段最为直接有效。
他以“散布谣言、扰乱治安、疑似敌特煽动”为由,直接出动城防士兵,在全城范围内进行了一轮“肃清谣言的专项行动”。
几个传播谣言最活跃的茶楼、酒肆被暂时查封,几个跳得最欢的“长舌公”、“长舌妇”被“请”去军营“协助调查”。
冰冷的刺刀和军人肃杀的气势,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威慑力。
一时间,公开场合议论此事的人几乎绝迹。
霍野则发挥了他“城西霍阎王”的威慑力。
他派出手下兄弟,挨个“拜访”了那些在帮派势力范围内散播谣言的家伙。
不需要多说什么,只需要亮出腰间的家伙,或者“友好”地拍拍对方的肩膀,用“和蔼”的语气问一句:“听说你最近嘴巴不太老实?”,就足以让那些地痞无赖噤若寒蝉,甚至反过来帮忙辟谣。
对于白家和柳家,霍野更是派人日夜“驻守”在其宅邸附近,用无形的压力逼迫她们安分。
顾知楠则在舆论阵地上发力。
他联合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和报人,连续在几家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发表了数篇评论文章。
文章引经据典,从《山海经》谈到《聊斋》,论述“灵狐报恩”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批判当下捕风捉影、污人清白的恶习,呼吁民众保持理性,勿信谣传谣。
他还组织了几场以“科学与理性”、“尊重生命”为主题的公开讲座,巧妙地将谢辰那种极端“研究”与白薇薇等人的恶意诽谤联系起来,将其一同置于“非理性”的审判席上。
温文尔雅的语言,却如同绵里藏针,有效地引导了知识阶层的舆论风向。
沈清和则利用其在商界的巨大影响力,对白家和柳家背后的商业网络进行了精准打击。
凡是与这两家有密切生意往来的商号,都感受到了来自沈氏商会的压力——订单减少、货源受阻、合作中断。
沈清和甚至明确放出话去:“沈某行事,但求问心无愧。若有人听信谣言,与沈某离心,沈某亦不强求。”
这话看似大度,实则强硬,逼得许多原本观望的商家不得不掂量得罪沈清和的代价,纷纷与白、柳两家划清界限。
在四位气运之子联手、多管齐下的雷霆手段下,原本喧嚣尘上的流言蜚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压制了下去。
公开场合再也无人敢轻易议论,茶余饭后的闲谈也谨慎了许多。
白薇薇和柳如烟更是被彻底孤立。
白家生意受损,家族对她怨声载道;柳如烟则灰头土脸,在城中社交圈几乎无立足之地。
两人偷鸡不成蚀把米,悔恨交加,却已无力回天。
沈府内外,似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然而,苏念安知道,这场风波只是被强行压了下去。
怀疑的种子已经播下,白薇薇亲眼所见的“化形”一幕,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谢辰依旧在暗处虎视眈眈。
她趴在沈清和的膝头,感受着他轻抚自己毛发时指尖传来的温暖,心中充满了感激,却也有一丝隐忧。
她看着书房里偶尔齐聚、虽然彼此间仍有微妙竞争,却在此事上空前团结的几位男子,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
被这样珍视、被这样保护的感觉,很好。
可是,这份安宁,又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