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午夜的错频
单元剧:第27任机主 - 灵异事件信奉者 (时代背景:约2003-2004年)
从传销泥潭那充满人性挣扎与悔恨的沉重故事中脱离,林夏感到心绪难平。还愿系统展示的众生相,其丰富与深刻远超她最初的想象。下一个光点,第27任,闪烁着一种截然不同的、源于未知与恐惧的色彩。
背景资料浮现,带着一丝荒诞离奇的气息:
“灵异事件信奉者:坚信深夜接到过‘阴间’来电,吓得弃号。”
“阴间来电……”林夏微微蹙眉。在早期移动通讯网络尚不完全稳定,号码回收机制可能也存在漏洞的年代,一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通讯现象,确实容易与民间流传的灵异故事挂钩。她收敛心神,意识潜入那段被恐惧笼罩的回忆。
---
2003年冬,中国北方一个老工业城市。
孙大妈(第27任机主)那年五十多岁,是棉纺厂的退休工人。女儿给她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方便联系。对孙大妈来说,这“嘀嘀响的小匣子”既新奇又让她有点莫名的敬畏。她习惯了大声接听,仿佛声音小了对方就听不见。
她住在厂区分配的老楼里,邻里都是几十年的老同事,闲来无事常聚在一起唠嗑,内容也从家长里短延伸到各种奇闻异事。哪个楼道的声控灯半夜自己亮了,谁家老人去世前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都是他们热衷的话题。
一个寒冷的冬夜,北风呼啸着刮过楼宇间隙,发出呜咽般的声音。孙大妈早已睡下,床头柜上的手机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屏幕在黑暗中发出幽绿的光(早期单色屏)。她被惊醒,心口一阵狂跳。
摸索着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串极其古怪的号码:0 0000 00000,或者类似根本无法识别的、不符合任何编号规则的数字组合。
深更半夜,古怪的号码。孙大妈的汗毛瞬间立了起来。她犹豫着,还是按下了接听键,颤抖着“喂?”了一声。
听筒里没有任何人说话的声音,只有一种极其微弱、仿佛来自极遥远地方的、持续而稳定的“沙沙”声,像是电流的噪音,又像是……某种空洞的呼吸声?其间似乎还夹杂着极轻微的、若有若无的、类似金属拖拽的摩擦声。
“谁啊?说话!”孙大妈壮着胆子又问了一句。
回应她的,依旧是那空洞而诡异的“沙沙”声。
过了大概十几秒,电话突然被挂断了,只剩下一片忙音。
孙大妈坐在床上,心脏怦怦直跳,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她立刻回拨过去,听筒里传来的是“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的提示音。
第二天,她惊魂未定地把这事跟老姐妹们一说,立刻引发了各种猜测。
“哎哟!老孙,你是不是接到那种电话了?”
“我听说啊,有些没人用的‘空号码’,到了半夜阴气重的时候,就会串线,接到不该接的地方……”
“是啊是啊,我也听人说过,号码显示乱七八糟的,接了不出声,或者有怪声,那就是……”
大家心照不宣,脸上都露出了恐惧又带着点神秘兴奋的神情。
自那以后,孙大妈就对那部手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阴影。尤其是在夜晚,手机铃声一响,她就紧张得不行,生怕再接到那种“不干净”的电话。她甚至开始觉得,家里似乎也因为这通电话而变得有点“不太平”,晚上睡觉总觉得窗外有影子,或者听到莫名的响动。
她跟女儿说了这事,女儿认为是通讯故障或者恶作剧电话,让她别瞎想。但孙大妈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周围环境的渲染,让她无法接受这种科学的解释。她坚信自己撞了邪,而那个号码就是连接“那边”的通道。
最终,为了求得心安,她不顾女儿的反对,坚决地去营业厅注销了这个“不吉利”的号码。当她拿到销号凭证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她把那部手机也收了起来,再也不愿使用。
她的愿望是什么?系统界面捕捉到的,是孙大妈在恐惧驱使下,最本能、最直接的诉求:
【愿望】:让那‘东西’别再缠着我和我的家了,求个清净平安。
这个愿望源于最朴素的趋吉避凶心理,是对未知恐惧的驱散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林夏明白,这并非一个需要她去“捉鬼”的任务。那个“阴间来电”极有可能是早期的网络串线、信号干扰,或者某种技术故障导致的空号响铃。但孙大妈的恐惧是真实的。她登录了“山河渡客”账号,发布了一段旨在安抚与解释的文字,配图是一张在老旧窗台上,被冬日暖阳照亮的、安静生长的水仙花,象征着安宁与新生:
“【渡语·其二十七】一声午夜的错频铃响,一串虚无的号码显示,在她心中投下了巨大的恐惧阴影。科学的边界之外,是人们用想象填补的未知。她弃号求安,并非愚昧,而是对宁静家园最本能的守护。岁月流淌,技术日臻完善,那些曾令人惶惑的‘怪信号’早已消弭于无形。愿这份迟来的释然,能化作一缕阳光,驱散那段记忆的寒意。号码已逝,信号已稳,唯愿万家灯火,皆得安宁。”
这条微博引发了关于早期通讯趣闻、技术发展与社会心理的怀旧讨论。许多人分享了千禧年初遇到的各种奇怪通讯现象,以及当时人们的各种解读,氛围轻松而充满感慨。这股“愿力”,是对那个特定技术过渡时期的集体追忆,也带着一种理解过往认知局限的宽容。
林夏知道,这无法改变孙大妈当年的恐惧经历。但她希望,这种以现代视角进行的回顾与释然,能形成一种象征性的“驱散”,让那份滞留于过去的恐惧,在时光的解读和众人的共鸣中,得以消解。
她完成了这次“还愿”,回应了那份对清净平安的最深切祈求。
---
【本单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