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萧凛握着刚批阅完的奏折,眉头紧锁。自从被册立为储君,各地进贡的贺礼塞满库房,但朝堂之上的暗流却愈发汹涌。昨日早朝,五皇子萧瑾突然上奏,以 “西北军费开支过大” 为由,弹劾他滥用职权,紧接着七皇子萧珩也附议,指责他在抗疫期间独揽大权。
“殿下,林姑娘求见。” 玄影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萧凛放下奏折,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快请进来。” 林夏身着淡青色襦裙踏入殿内,发间别着一支简单的银簪,手中抱着一摞竹简。07 在她脑海中提示:“检测到其他皇子近期频繁密会,联合概率达 89%。”
“我听说了朝堂上的事。” 林夏将竹简放在案上,展开一幅手绘的地图,“五皇子背后是户部尚书,掌控着钱粮;七皇子与禁军统领来往密切。他们这次联手,显然是有备而来。” 萧凛看着地图上标注的势力分布,眼神愈发冷峻:“这些年,他们表面上对太子唯命是从,没想到藏得这么深。”
林夏指着地图上的一处标记:“殿下,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西北大捷后,不少将领得到提拔,其中有几位是七皇子的旧部。若能让他们主动请辞,既能削弱七皇子的兵权,又能彰显殿下的公正无私。” 萧凛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甚妙。只是这些将领跟随七皇子多年,如何能让他们倒戈?”
“用恩威并施之法。” 林夏从袖中掏出一封信件,“这是我让秋菊暗中收集的,七皇子克扣军饷的证据。只要将此事透露给那些将领,他们定会寒心。再许以高官厚禄,何愁他们不效忠于您?” 萧凛接过信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林姑娘心思缜密,有你相助,是本皇子之幸。”
然而,计划实施并不顺利。当萧凛在朝堂上提及将领请辞之事时,七皇子立刻跳出来反对:“皇兄这是何意?莫不是想排除异己,独揽军权?” 五皇子也在一旁煽风点火:“西北战事刚平,正是用人之际,此时调走将领,恐寒了将士们的心。”
萧凛正要反驳,林夏突然出列。她福了福身,不卑不亢地说道:“两位殿下误会了。此次调整,正是为了让将士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听闻七皇子麾下的王将军,在西北战场上多次违抗军令,导致贻误战机。这样的将领,如何能委以重任?”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七皇子脸色涨得通红:“你、你血口喷人!可有证据?” 林夏示意秋菊呈上证据,当看到自己亲笔签署的克扣军饷文书时,七皇子顿时哑口无言。萧凛趁机宣布:“念在七皇子不知情的份上,此次不予追究。但王将军等人,必须即刻交出兵权。”
首战告捷,却也彻底激怒了其他皇子。没过几日,宫中便传出谣言,说萧凛与林夏有私情,甚至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他们在西北军营的 “风流韵事”。谣言像野火般迅速蔓延,连宫中的宫女太监都在私下议论纷纷。
萧凛气得摔了茶杯:“这些卑鄙小人,竟用如此下作的手段!” 林夏却显得格外冷静,她仔细分析着谣言的传播路径,发现源头竟是皇后一党的残余势力。07 在她脑海中展开数据模型:“建议采用‘舆论引导’策略,转移民众注意力。”
于是,林夏让孙伯庸在民间宣扬萧凛在西北抗疫的功绩,又安排人手编写故事,讲述萧凛如何带领百姓渡过难关。同时,她还亲自撰写文章,发表在京城的各大书院,驳斥那些不实谣言。随着正面消息的传播,谣言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五皇子和七皇子见阴谋未能得逞,又想出新的计策。他们联名上奏,请求皇帝举办一场 “文韬武略” 大赛,表面上是为了选拔人才,实则想借此机会让萧凛出丑。皇帝不知其中缘由,欣然应允。
萧凛得知消息后,面色凝重:“五皇子文采斐然,七皇子武艺高强,这场比赛,我恐怕难以取胜。” 林夏却胸有成竹地笑道:“殿下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 她连夜制定训练计划,请来京城的大儒指导萧凛诗词文章,又让玄影传授他实战中的制敌技巧。
比赛当日,皇宫校场人山人海。五皇子率先登场,一首《盛世颂》惊艳全场,赢得满堂喝彩。七皇子则展示了一套精妙的剑法,招招致命,令人叹为观止。轮到萧凛时,他不慌不忙地走上台,先是以一篇《治国策》阐述自己的施政理念,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点头称赞。
在武斗环节,面对七皇子的猛烈攻击,萧凛巧妙地运用玄影传授的技巧,避其锋芒,伺机反击。就在众人以为胜负难分时,萧凛突然使出一记奇招,将七皇子击倒在地。全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比赛结束后,皇帝龙颜大悦,当众夸赞萧凛:“皇儿文武双全,实乃储君之典范!” 五皇子和七皇子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然而,他们并未就此罢休,反而变本加厉,开始勾结江湖势力,意图对萧凛进行暗杀。
林夏通过 07 的情报网,提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她和萧凛商议后,决定将计就计。他们故意放出萧凛独自出宫的消息,在途中设下埋伏。当刺客们现身时,等待他们的却是训练有素的天狼卫。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刺客们被一网打尽,从他们身上搜出的信件,清楚地表明幕后主使正是五皇子和七皇子。
铁证如山,皇帝勃然大怒。他下旨将五皇子和七皇子贬为庶人,逐出京城。看着两人灰溜溜离去的背影,萧凛握紧林夏的手:“若不是有你,我恐怕早已落入他们的圈套。” 林夏微笑着摇头:“殿下心怀天下,这是您应得的胜利。只是,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这场权力斗争,远未结束。”
正如林夏所说,新的危机很快到来。边疆突然传来战报,敌国大军压境。朝中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求和,一派主张迎战。而此时,萧凛发现,在这看似普通的战事背后,似乎也隐藏着某些势力的阴谋。他和林夏又将如何应对?这场储君之争,又会走向何方?答案,在风雨欲来的局势中,等待着他们去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