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看着视频里朱允炆削藩的仓促,忍不住叹了口气,随手点开评论区,弹幕果然被调侃朱允炆的内容刷屏:
“建文削藩,主打一个‘越削越反’——燕王本来只想安稳当个王爷,愣是被他逼成了皇帝。”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他在宫里还天天念‘勿伤吾叔’,生怕朱棣死了担骂名,结果人家直接兵临城下,他自己一把火不知所踪,这操作我给满分(负的)。”
“论‘反向助攻’,朱允炆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朱元璋看得脸都黑了,对着光屏骂道:“竖子!早知如此,当初就该让你跟着徐达学打仗,别天天抱着圣贤书啃!” 可骂归骂,心里也隐隐觉得——若朱允炆真有老四一半的狠劲,也不至于丢了江山。
【视频画面一转,切到朱棣登基后的场景,解说声激昂:“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四年终登大宝。在位期间,五征蒙古(鞑靼、瓦剌皆被打服),收复安南,设奴儿干都司,巩固东北疆域;派郑和七下西洋,扬威海外,最远抵达东非;编纂《永乐大典》,汇集古今典籍,堪称盛世壮举。”】
【弹幕立刻跟上,满是对朱棣的调侃与理解:
“朱棣这辈子,就差把‘我爹选错了’刻在脑门上——兢兢业业二十年,五征蒙古、下西洋、修大典,全是为了证明‘我比建文强,我当皇帝没毛病’。”
“要是朱元璋当年直接传位给他,说不定他还没这么拼,毕竟‘证明自己’这股劲,才是他最大的动力。”
“永乐大帝这名号,够响!比‘太宗’霸气多了,改得好!”】
永乐年间的朱棣,看着弹幕里“懂他”的评论,紧绷的肩背终于放松下来。
是啊,他争这皇位,打这江山,何尝不是想让爹看看——您选孙子,不如选我。此刻被后世人说中心思,非但不恼,反而觉得畅快,尤其是“永乐大帝”四个字,听得他通体舒泰,忍不住对身边的杨荣道:“后世称朕为‘永乐大帝’,不错,有眼光。”
朱元璋看着朱棣的功绩,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老四确实能打,能治世,比允炆强太多……可标儿才是他心头的朱砂痣啊。
选嫡还是选能?这道题,他这辈子都没算明白,此刻更纠结了,只能闷哼一声:“能折腾!比咱当年还能折腾!”
朱元璋发了一条弹幕“朱棣,你皇帝当的不错,继续好好的当,别给我丢脸,还有皇位是我传给你的,不用内疚了”
朱棣看见了这条消息顿时感觉,直了,这些年的辛苦全都直了,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然后也发了一条弹幕“爹,儿臣想你了”
李世民在太极宫看得连连点头,对房玄龄道:“朱棣这皇帝,有股子狠劲——既能亲征蒙古,又能遣使远洋,上马击狂胡,下马治天下,这等帝王,难得。”
他自己就是马上皇帝,最懂亲征的风险与魄力,对朱棣多了几分惺惺相惜,“比起躲在宫里的皇帝,这般敢上战场的,才算真汉子。”
【视频继续,画面切到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月,却奠定‘仁宣之治’根基。他停止大规模用兵,减免赋税,平反冤狱(包括建文旧臣),重用杨士奇等贤臣,虽体态肥胖,却心思缜密,被后世称为‘守成贤主’。”】
【弹幕评论温和许多:
“胖仁宗是真的懂民生——爹打了一辈子仗,他来搞休养,这父子搭配绝了。”
“十月皇帝干出别人十年的事,光平反建文旧臣这一点,就比他爹大气。”
“难怪大臣喜欢他,稳重,能兜底。”】
朱高炽在东宫看着,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肚子。他这辈子总被爹嫌胖,没想到后世只夸他“贤主”,倒也舒坦,对身边的儿子朱瞻基道:“看到了?治天下,不光靠打,还得靠养。”
【画面再转,到了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亲征擒拿叔叔),延续休养生息政策,整顿吏治,经济繁荣,史称‘仁宣之治’。他还是书画高手,《瓜鼠图》流传至今,堪称‘被皇帝耽误的艺术家’。”】
【弹幕画风突变,开始“剧透”:
“朱瞻基是真牛,可惜儿子是‘大明战神’朱祁镇——这落差,比珠穆朗玛峰还大。”
“不怕富二代玩物丧志,就怕他儿子满心‘报复’,还成了瓦剌留学生(指土木堡之变被俘)。”
“爷爷五征蒙古,爸爸平定叛乱,到他儿子这儿,直接被蒙古俘虏,朱家这基因是随机分配的?”】
“什么?!” 朱瞻基正在御花园作画,看到“大明战神是他儿子”,手里的画笔“啪”地掉在宣纸上,墨汁晕开一大片。
他猛地站起来,气得浑身发抖:“朱祁镇?那小子能成‘战神’?怕不是‘战五渣’!” 爷爷朱棣横扫蒙古,父亲朱高炽稳坐江山,到他这儿也算及格,怎么会生出个被俘虏的儿子?他现在恨不得冲进东宫,把那还在玩泥巴的朱祁镇拎起来打一顿。
嬴政在咸阳宫看着,想起自己的胡亥,突然没了嘲笑朱瞻基的心思。
大秦二世而亡,人家至少撑到了第五代,他有什么资格笑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他对着蒙恬叹道,“后世帝王,纵有先祖功业,也难保子孙不犯错。”
【视频最后简述朱瞻基战绩,随即弹幕彻底放飞:
“接下来,有请‘大明战神’朱祁镇登场——瓦剌七日游,土木堡送人头,宠信王振,坑死几十万大军,把爷爷爸爸攒的家底败光,败家子皇帝前三名,胡亥都得敬他三分。”
“朱瞻基要是知道儿子这么废,估计生下来就直接掐死了,省得气活过来。”
“难怪宣宗爷爱斗蛐蛐,可能早就预感到儿子是个坑,提前躺平了。”】
大明正统年间,已是皇帝的朱祁镇看着弹幕,气得掀翻了案几。
他想起自己被俘的经历,本就憋屈,此刻被骂“胡亥都不如”,更是怒不可遏:“我爹朱瞻基!你给我取的什么破名字!‘祁镇’?镇得住个屁!”
他又想起母亲孙氏,当年若不是母亲得宠,父亲怎会早早立他为储?越想越气,对着内侍吼道:“传旨!把当年给朕取名的礼部官员,全给朕抓起来!”
林远看着光屏上的鸡飞狗跳,笑着摇了摇头。这朱家祖孙,真是一代有一代的故事——有朱棣的证明欲,有朱高炽的稳重,有朱瞻基的无奈,还有朱祁镇的荒唐。历史就像个大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得很。
这帝王家的烦恼,从来都比寻常人家,更重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