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采集,生存之道
李玄初知道,光是这些还不够,稳定的食物来源才是根本。他观察族人狩猎,发现他们大多依靠蛮力和简单的投掷,效率低,危险大。
他没有直接传授高深的法术,而是通过行动示范。他用削尖的木棍,演示如何更精准地投掷;他设置简单的陷阱,捕捉小型的动物;他带着金角银角(它们的寻宝天赋同样适用于寻找可食用植物),辨认出哪些野果甘甜无毒,哪些植物的根茎可以充饥,哪些草药可以治疗简单的伤痛。
他将这些知识,通过图画(用木炭在石板上画)、或者直接带着族人去辨认的方式,一点点地教给他们。一个勇敢而善于学习的年轻猎人(后来部落的优秀猎手),很快掌握了这些技巧,大大提升了狩猎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也避免了误食毒物的危险。
虽然这些“发明”相对简单,并未引动大规模的功德,但李玄初能感觉到,随着人族生存能力的提升,整个族群的气运在缓慢增长,而他那份与人族紧密相连的因果和气运,也在随之水涨船高。
小圣师之名,石像永念
李玄初就这样,如同一个悄然而至的精灵,陪伴着这个初生的人族部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日出日落。他从未宣称自己是他们的救世主,只是用他稚嫩的方式,引导、启发着他们自身的智慧。他教他们生火、建房、织衣、辨识食物与草药……他带来的,是文明的种子。
族人们从一开始的好奇、警惕,到后来的依赖、感激,再到最后的由衷敬爱。他们不知道这个漂亮得不像话、身边总跟着两只神奇小兽的孩子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但他们知道,是他带来了温暖的火,坚固的屋,蔽体的衣,是他让他们吃得更好,活得更安全。
他们不知道“仙师”、“道长”之类的称呼,在他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驱动下,他们用自己能想到的最崇高的词汇来称呼他——“小圣师”。
在他们眼中,李玄初就是上天派来指引他们、庇护他们的“小圣人”!
当部落的生活因为“小圣师”的到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族人们不再挨饿受冻,脸上开始出现笑容时,他们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永远铭记“小圣师”的恩德。
他们挑选了部落附近最坚硬、最洁白的一块巨石。在燧人氏、有巢氏、缫衣氏和几位最出色的猎手的带领下,全族人一起动手,用他们能找到的最坚硬的石器,怀着无比虔诚和感恩的心,开始雕琢。
他们没有高超的技艺,雕琢的过程缓慢而笨拙。但他们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敬意。最终,一尊栩栩如生的石像矗立了起来。石像雕刻的,正是李玄初穿着嫩黄小道袍、头戴花环(他们凭记忆雕出了花环的模样)、脸上带着纯真又温暖笑容的模样!他的脚边,还依偎着两只圆滚滚、形态可爱的“小兽”(金角银角的q版)!
石像落成的那一天,整个部落举行了最隆重的祭祀。他们用最肥美的猎物、最鲜甜的果实,供奉在石像前。族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自发地来到石像前,恭敬地叩拜,口中念念有词,表达着对“小圣师”最深的感激与祝福。
李玄初隐在不远处的树林里,看着那尊虽然粗糙却充满真情的石像,看着那些真心叩拜的族人,感觉鼻子有点酸酸的,心里却暖得像是要化开一样。他并没有现身,只是默默地将这份真挚的情感,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系统提示:与人族羁绊大幅加深。获得人族群体信仰(微弱)。气运与人族初步相连。获得称号:人族‘小圣师’。此称号蕴含人族愿力,可微弱提升宿主在人族地域的运势及感知。】
功德,不仅仅是天道降下的玄黄之气,更是这发自内心的感念与铭记。
李玄初知道,他该离开了。他的帮助已经起到了效果,剩下的路,需要人族自己一步步去探索、去成长。他不能,也不应该一直庇护他们,那样反而会扼杀他们自身的潜力。
在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那尊洁白的“小圣师”石像上时,李玄初最后看了一眼这个他倾注了心血、充满了感情的部落,带着金角银角,悄然驾起混沌葫芦,消失在天际。
他留下了火种,留下了房屋,留下了衣物,留下了知识,更留下了一份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文明的基石。而“小圣师”的传说,则在这个部落,乃至随着日后人族的迁徙扩散,成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神话。
他的洪荒游历,因与人族的这段缘分,而变得意义非凡。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但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记得,在洪荒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与他血脉相连(造化意义上)的种族,正在茁壮成长。而他,将是他们永远的秘密守护者与“小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