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声音,把沉默的两人都吓了一大跳,本能的神经紧绷。
要知道,
他们现在可是处于双凤山指挥部,刚刚说的可是私密话。一旦传入李世安,或者军情局耳中,后果难以预料。
尤其是沈海,他在一瞬间思绪万千,有纠结,有害怕、有后悔。
总之就是五味杂陈。
好在这仅仅只是一瞬间,
两人马上就高兴了起来,因为他们听清楚了内容,也看清楚了来人。
沈海甚至激动的起身:“官福兄弟,你终于痊愈了!”话音未落,已经上前几步,给了来人一个有力的拥抱。
刘官芳虽然强装镇定没有起身,但是微微颤抖的身躯早就出卖了他。
来人也没有介意,双手有力的拍了拍沈海,然后松开了对方的怀抱。
来到刘官芳面前,恭敬的双膝跪地,“大哥,这些日子,让你担心了!”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
却让在场三个铁血男子汉,几乎在同一时间,都红了眼睛。
又是寂静片刻,
刘官芳才平复心情,缓缓扶起来人,“起来吧!让我好好看看。”
来人不是别人,
正是刘官芳的弟弟刘官福。
刘官福昏迷许久,
清醒之后又长时间在巡抚衙门养病,加上刘官芳忙于部队整编与训练,驻守在双凤山,两人根本没有时间见面。
此时可不是交通发达的后世,没有快速往返的交通工具,这仅仅两公里的直线距离,却让兄弟俩很难相见。
这个在后世,即使绕路步行,也不过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却因为双凤山是军事要地,又有着高大城墙阻隔。
两兄弟竟然有着二十来天未见。
这不是刘官芳不在意刘官福,
恰恰相反,是他太在意了,这才没有经常跑去巡抚衙门看望。
不仅因为双凤山是军事要地,他作为主将不能随意离开,更因为这短短的两公里直线距离,有着数个重要关卡。
这些重要关卡,
即使是他也不能随意通行,更因为他不想让李世安,与军情局误会。
因为在他看来,他们这些新投靠的人,现在还处于被监视观察期间。
刘官福不仅是在巡抚衙门养伤那么简单,还是作为人质扣押在那里。
哪怕李世安亲自解释过。
他依旧只顾着埋头训练军队。
此刻见到恢复如初,
再次生龙活虎的刘官福,他高高悬挂的心,这才终于放了下来。
男人之间的兄弟情很简单,一个拥抱,一个眼神,双方就明白了。
虽然无言,但关怀无需多言。
刘官芳最先冷静下来,有些疑惑的问道:“阿福,你怎么到这来了?”
“你刚刚说的是什么意思?古检点约见我的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这一路的关卡可是不少…。”
“是啊,你是怎么上来的?”沈海也是好奇,“现在可是全城戒严,我负责宾阳门,直接上来也是层层通报…。”
“你是怎么悄无声息上来的?”
沈海的疑惑很正常,即使他自己作为新军高级武将,亲自负责宾阳门。
他出城也需要禀报上级,并且跟自己的副手标(团)参谋官报备。
上双凤山指挥部,也是需要提前禀报的,必须经过刘官芳同意。
也就是说,他来到这里,需要有人向刘官芳通报,获得同意才能上来。
可是现在刘官芳明显不知情。
这也就意味着,刘官福不需要这些手续,无需禀报就能上来。
这样的情况,按理说,只有比刘官芳地位更高的夏雪宜才能做到。
正常情况下,即使是陆汉卿这个第一镇参谋长也无法不经通报上来才对。
除非他使用军情局局长身份。
而且,即使他以军情局局长身份上来,也是需要相应的关防手令文书。或者李世安签署的“驾帖”(逮捕令)。
当然,
除了这些地位高的人以外,还有特殊情况,即使官职低一些,但是只要拿着军情局令牌与相应关防手令也可以。
还有一种情况,只要拿着李世安签署的“驾帖”(逮捕令),与对应的军情局或者军法处官员身份令牌也能上来。
只是后者正常情况下,不可能是一个人上来,而是一群人上来才对。
而且就算上来,也不可能和睦,因为那种情况可是抓人。
只是先前出现这种情况,也通报了刘官芳,毕竟只是抓捕连以下人员。
抓捕之前也给刘官芳打了招呼,需要他控制局面,甚至是配合抓捕。
但是现在太奇怪了…
对此,
沈海有些担忧的看向刘官芳,后者微微摇头,给了一个安心的眼神。
他虽然不知道刘官福为什么能上来,但是至少他知道不是抓他们的。
如果是抓捕他们的,不可能派参谋部的人来,更加不可能是刘官福。
毕竟刘官福只是一个五品参谋官,
哪怕是军情局见官大一级的身份,也不够资格抓捕他们两个人。
另外,他们只知道刘官福在总参谋部担任四级参谋官(正五品营级)。可没听说刘官福还有军情局的身份。
毕竟参谋官在军情局兼职的人,几乎都是公开身份的,这是工作需要。
不然一群谁也不知道身份的人抓人,军方的人怎么可能束手就擒?
总要有些人出面证明,参谋部的一部分人公开,就是最好的安排。目前为止,他们还不知道隐藏的军情局人员。
同时刘官芳也坦然自若,他不相信李世安会让军情局无凭无据的抓人。
刘官福看到两个人的反应,虽然不是特别灵的脑瓜子,但也看出了两人所想,笑着拿出一块令牌,以及一份手令。
伸手递给刘官芳,说道:“你们问这个啊?简单!凭借它们上来的!”
刘官芳本能的接过,却见令牌为铜牌,正面刻着,军情局三个字。背面则是刻着二处七组,编号:。
这个是阿拉伯数字。
不是此时的汉字编号。
虽然阿拉伯数学,在前朝的前朝已经传入清廷,但至今依旧很少使用。
大部分读书人依旧不知道。只有学杂学算术几何的人略知一二。
如果李世安不出现,
这些数字在读书人中普及,最快也要二十年后的洋务运动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