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指挥所内一台专线保密电话的红灯急促闪烁。
参谋迅速接起,神情肃穆地聆听片刻,随即立正,声音洪亮而坚定:
“是!坚决执行命令!”
他放下电话,快步走到赵前身边,压低声音却字字千钧:
“营长!军区急电:塔国政府军无视我方多次严正警告,悍然派遣成建制装甲部队武装入侵我国领土,并首先向我开火,严重侵犯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命令我部:
坚决、彻底、干净地歼灭一切敢于继续挑衅、入侵之敌!不惜一切代价,扞卫国土尊严!后续支援已在途中!”
“明白了!” 赵前营长深吸一口气,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最后一丝顾虑被钢铁般的意志取代。
这道命令,彻底解开了反击的枷锁!他猛地抓起麦克风,声音通过营部广播系统和数据链指令,响彻整个钢铁防线:
“全体注意!我是赵前!军区命令:坚决歼灭入侵之敌!重复,坚决歼灭!这不是演习!这不是警告射击!这是卫国之战!
目标就在你们眼前!给我打!狠狠的打!让这群不知死活的家伙,有来无回!”
“磐石-1,执行!”
最后的命令通过数据链瞬间同步至所有作战单元!整个装甲2营的防御体系,如同精密咬合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
坦1连的8辆96主战坦克,早已依托反斜面工事和预设射击掩体隐蔽就绪。
车长们通过车长周视镜和微光\/红外夜视仪,死死盯着数据链终端上标注的A集群冲击路线。
当代表t-72的红色箭头群终于冲出最后一道山脊棱线,进入预设的“死亡走廊”时,连长的命令通过车际数据链瞬间下达:
“全连!穿甲弹!目标:敌先导坦克!集火!开炮!”
“轰!轰轰轰——!”
八门125毫米滑膛炮几乎同时怒吼!脱壳穿甲弹(ApFSdS)带着刺耳的尖啸,如同死神的标枪,在夜空中划出致命的流光,精准地扑向刚刚暴露在开阔地上的政府军t-72!
“轰!轰隆!”
冲在最前面的两辆t-72瞬间被击中!
125毫米穿甲弹在97年足以有效击穿t-72的侧后装甲!一辆炮塔被掀飞,一辆弹药殉爆化为一团火球!后续的t-72猝不及防,队形大乱!
装步3连的86式步兵战车利用预设的土坡和巨石掩体,73毫米低压滑膛炮和并列机枪猛烈开火,交织成密集的火网,死死封锁住狭窄的河谷出口!
冲在最前面的几辆政府军bmp-2顿时被压制,车体上火星四溅!
“红箭!打掉领头的bmp!” 反坦克导弹阵地的班长根据数据链共享的目标信息,早已锁定目标。
“咻——!” 红箭-73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狠狠扎入一辆试图强行冲击的bmp-2车体中部!
“轰!” 剧烈的爆炸将其炸成一堆废铁,彻底堵住了狭窄的通道!
后续的政府军步兵被迫下车,在猛烈的机枪火力下伤亡惨重,冲击势头被硬生生扼住!
坦2连的96坦克和装步1排的步兵,利用相对开阔但起伏的地形,与突入的政府军混合编队展开了激烈的机动对射。
96的125炮在远距离精度上占据优势,不断有t-62或btR中弹起火。
同时,数据链将敌集群的实时位置共享给后方的火力连。
“火力连!目标c集群后方集结地域!高爆榴弹!全连急促射!放!”
“轰轰轰轰——!”
122毫米榴弹群如同冰雹般砸落在试图组织二次冲击的政府军后续部队头上!
火光冲天,破片横飞,将人员和装备撕得粉碎!政府军右翼的攻势瞬间瓦解!
“鹰眼”歼八R侦察机如同不知疲倦的雄鹰,在安全的空域持续盘旋。
它的雷达牢牢锁定着地面那些高速移动的钢铁目标,光学吊舱将高清图像实时回传。
突然,飞行员的声音通过数据链接入地面指挥所频道:
“地面指挥所!‘鹰眼’报告!发现低空快速目标!方位300,距离8公里,高度50米,速度220!数量4!类型判定:
米-8武装型!携带火箭巢!航向指向你部左翼阵地!威胁等级:高!重复,高!”
“防空分队!敌武装直升机群!方位300!低空突袭!‘前卫-1’准备!高炮集火射击!” 赵前的命令和敌情信息通过数据链几乎同时抵达防空阵地。
部署在阵地侧后的双管37毫米高射炮阵地迅速调整炮口,雷达死死咬住目标。
数个“前卫-1”单兵防空导弹小组从隐蔽处跃出,射手扛起发射筒,依据数据链终端推送的目标方位和速度信息,迅速完成概略瞄准!
“锁定!发射!”
“咻!咻!咻!”
数枚“前卫-1”导弹拖着白烟,如同复仇的毒蛇,迎头扑向低空袭来的米-8!同时,37毫米高炮的怒吼也响彻天空,编织成密集的弹幕!
一架米-8被导弹直接命中凌空爆炸!另一架被高炮炮弹击中尾部,冒着黑烟打着旋坠向戈壁!
剩余两架惊恐地抛掉火箭巢,狼狈地掉头逃窜!来自空中的致命威胁,在信息化预警和高效拦截下,被瞬间粉碎!
整个战场,在数据链这条无形却坚韧的“神经”串联下,形成了一张立体的死亡之网。
坦克、步战车、炮兵、防空兵、侦察机……所有作战单元的信息被高效融合,指令被精准分发,火力被协调覆盖。
政府军“山猫营”赌徒式的、看似凶猛的多路突击,在东大装甲2营信息化支撑下的高效、精准、立体化防御反击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燃烧的坦克残骸遍布前沿,政府军士兵的尸体横陈在焦黑的土地上。
幸存的装甲车辆狼狈后撤,队形散乱,再无半点进攻的锐气。空中,歼八R“鹰眼”的身影如同胜利的宣告者,仍在忠诚地巡弋。
叶修看着信息终端屏幕上,代表敌军的红色箭头群如同退潮般快速萎缩、后撤,代表己方的绿色防线稳如磐石。
耳机里是各连队清晰、简短的战况报告,再无过去的混乱与焦虑。
数据流在屏幕上无声地刷新,冰冷而高效地记录着这场由钢铁、火焰和数字共同铸就的胜利。
赵前营长缓缓放下望远镜,看着硝烟弥漫、遍地狼藉的战场,看着那些仓皇逃窜的敌军背影,对着麦克风,声音沉稳而有力:
“各分队注意,巩固阵地,抢救伤员,补充弹药,保持最高戒备!敌人,还没死透!我们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磐石’,永不后退!”
这道命令,同样通过数据链,瞬间传遍了每一辆战车、每一个散兵坑、每一门火炮。
冰冷的屏幕和钢铁的洪流,共同守护着身后那片不容侵犯的热土。
燃烧的火线,在信息化战争的初啼声中,见证了东大军人用智慧与热血铸就的、新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