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危机暂时解除,桃花村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生机。但林峰的生活,却进入了一个更加忙碌和充实的新阶段。药仙传承带来的庞大信息,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
他首先做的,是巩固自身。连续数日,他闭门不出,在卫生所后院的小丹房中静坐冥想,梳理脑海中那些关于药理、丹道、阵法以及自然之道的碎片化知识。这些知识博大精深,许多地方晦涩难懂,远非他目前的境界能够完全领悟。但他并不贪多求全,而是选择与自身《太初衍道经》和《太初丹经》相契合的部分,优先参悟。
其中,关于“草木生机”与“净化浊气”的法门,对他触动最大。药仙之道,核心在于调和阴阳,激发万物内在的生机,而非一味地对抗与灭杀。这让他对之前炼制“破邪丹”、“辟邪散”的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他尝试调整丹方,加入了几味具有温和滋养、扶正祛邪功效的药材,炼制出的新丹药,效果更加绵长持久,副作用也更小。
同时,他对真气的运用也有了新的体会。不再仅仅是刚猛霸道的冲击,而是尝试着将真气化作更加柔和、充满生机的能量,如同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滋养自身经脉,甚至尝试着去滋养后院的那些药材。他发现,被这种生机真气滋养过的药材,长势更加旺盛,蕴含的灵气也纯净了几分。
除了闭关修炼,林峰也开始将部分传承知识,有选择地运用到桃花村的实际发展中。
他改进了药材种植的方法。不再仅仅依靠“小蕴灵阵”汇聚灵气,而是根据不同的药材习性,结合《地脉风水术》中的浅显法门,微调田垄的走向和灌溉的水源,让药材更能吸收天地精华,生长得更加和谐自然。他还教村民们识别更多的伴生草药和益虫,利用生态平衡来减少病虫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桃花村的药材品质,因此又上了一个台阶。
对于村民们的健康,林峰也不再局限于治病救人。他根据药仙传承中“治未病”的理念,结合村民的劳作习惯和体质特点,配制了一些简单的药茶和药膳方子,让张月蓉组织妇女们学习治作,日常饮用,用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他还定期在村中开设讲堂,传授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和常见草药用法,提升村民整体的健康水平。
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看似平凡,却让桃花村的根基愈发扎实稳固。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林峰的信赖和拥护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外界,关于桃花村的消息也在持续发酵。省报那篇关于“桃花村勇斗邪兽”的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加上清虚子道长和一些过往商旅的口口相传,“桃花源记”的药材和农产品声名远播,订单络绎不绝。甚至连邻县的一些小诊所和药铺,都慕名前来寻求合作。
苏婉从省城打来电话,语气兴奋中带着一丝担忧:“林医生,现在的订单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产能,而且有不少外地的药材商想直接来村里收购,开价很高……我担心,树大招风啊。”
林峰对此保持清醒。他叮嘱苏婉:“苏总,稳住。我们的核心是品质和可持续性,不是盲目扩张。订单可以接,但必须严格把控质量,宁缺毋滥。拒绝那些只想低价收购原料的中间商,优先与认可我们理念、愿意共同发展的终端渠道合作。另外,加强‘桃花源记’的品牌建设,让人们记住的是我们的品牌和信誉,而不仅仅是产品。”
他还让张月蓉和老陈叔加强了对进出村子人员的登记和管理,提醒村民们保持警惕,不要被外来人的高价诱惑,泄露种植技术或随意出售未经验收的药材。
平静的日子过了大约半个月。这天,清虚子道长前来辞行。
“林小友,贫道云游已久,也该回山门看看了。”清虚子抚须笑道,“此次桃花村之行,收获颇丰,尤其是与小友一番交流,更是受益匪浅。他日若有闲暇,欢迎来我龙虎山做客。”
林峰对这位亦师亦友的老道十分不舍,但也知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他准备了一些村里最好的药材和几瓶新炼的丹药送给道长,聊表心意。
清虚子欣然收下,临行前,他神色略显凝重地对林峰低声道:“小友,月湖之事,虽暂告段落,但根源未除,那强行冲击封印的邪力,恐不会善罢甘休。你得了前辈遗泽,福缘深厚,却也责任重大。万事小心,若有难处,可凭此符来龙虎山寻我。”说着,他递给林峰一枚刻画着云纹的青色玉符。
林峰郑重接过,心中感动:“多谢道长!林峰谨记!”
送走清虚子,林峰站在村口,望着远山,心中思绪万千。药仙的传承,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也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沉重的责任。桃花村是他的根基,但未来的路,注定不会只局限于这一村之地。
他握紧了手中的玉符,眼神坚定。无论前路如何,他都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走下去。而现在,他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应对可能到来的风暴。消化传承之后,是时候尝试冲击《太初衍道经》的下一层境界,并炼制更高级的丹药了。
新的挑战,总是在平静中孕育。而林峰,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