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饭盒递过去的时候,娜娜没接。她的手指刚从终端上抬起来,金属关节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再尝一口?”他又问了一遍。
苏珊笑了,“你还真指望她喝第二口?”
“她不是已经记了口感数据。”陈浩坐回椅子,饭盒放在桌上,“说明至少不难喝。”
卡尔伸了个懒腰,“机器人连汤都能评级,下一步是不是要写诗了?”
娜娜平静地说:“我可以调用数据库里的诗歌模板,生成符合押韵规则的作品。”
“听听。”陈浩一拍桌子,“咱们基地第一个诗人居然是个机器人。”
屋里安静了一瞬,随即又笑开。但这次笑声落得快,像是被什么托住了。
投影还在转,科技成果归档的标题浮在半空,灰蓝的光打在墙上。陈浩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忽然说:“我们记下了怎么活下来,那接下来呢?”
没人回答。
他拿起那只旧饭盒,边缘有划痕,底部还沾着一点干掉的食物残渣。“这玩意儿陪了我三年。那时候锅一热就炸,饭一半糊一半生。现在好了,锅不炸了,电不停了,地也能翻得整整齐齐。”
他顿了顿,“可吃饭的时候,大家还是闷头吃。没人说话。机器记得每顿饭用了多少瓦电,但没人记得谁讲过笑话。”
苏珊皱眉,“你这是想搞文艺了?”
“我不是想唱歌跳舞。”陈浩摆手,“我是觉得,光活着不够。得让人觉得,活着有意思。”
卡尔靠在椅背上,“你是想办节日?”
“对。”陈浩点头,“咱刚把科技理顺,能不能也弄点别的?比如……文化节?”
空气一下子轻了点,又沉了点。
苏珊立刻摇头,“我们现在这点人,搞什么文化节?种地都还不够人手。”
“也不是天天搞。”陈浩解释,“一年一次,就几天。让大家歇下来,看看画,听听音乐,玩玩游戏。不用多复杂。”
“资源怎么算?”卡尔问,“场地、材料、人力,全得从生产里抽。”
“不抽。”陈浩说,“用边角料做装饰,空闲时间排节目。灯光用电走备用线路,不影响主网。我算过,最多占一天总耗能的百分之零点三。”
苏珊不信,“你连耗能都算好了?”
“我没算。”陈浩老实说,“但我让娜娜算过。”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娜娜。
她坐在那里,眼睛微微发亮,显然是刚调出了数据。“根据现有能源储备与设备负载情况,在非高峰时段举办为期三天的文化活动,可实现零干扰运行。照明、音响、投影系统均可由太阳能阵列独立供电。”
卡尔吹了声口哨,“你还真准备了。”
“我只是回应提问。”娜娜说,“并且发现人类历史上九成以上的节庆活动,都在能源消耗低于日常均值的情况下完成。”
苏珊愣住,“等等,你连这个都知道?”
“我知道两百三十七种文明的节日模式。”娜娜说,“包括农业祭典、机械狂欢节、数据觉醒日、静默冥想周……还有地球时代常见的‘春节’‘圣诞节’‘泼水节’。”
陈浩咧嘴,“你看,知识库都支持我。”
“我不是反对庆祝。”苏珊说,“我是怕你们搞得太大,最后变成负担。以前不是没试过。上次生日蛋糕,奶油机坏了三天。”
“那次是意外。”卡尔笑,“谁能想到奶油泵会卡住?”
“所以我建议简化流程。”陈浩说,“第一天展览,展示咱们做的东西——破锅变新锅的过程,农田自动化路线图,通信网络升级记录。第二天空出时间,自由活动,想唱歌唱歌,想画画画画。第三天搞个小比赛,看谁修工具最快,谁种菜最整齐,赢的人奖一条毛巾。”
“奖品还挺寒酸。”卡尔吐槽。
“毛巾也是新产的。”陈浩认真说,“吸水好,还不起球。”
苏珊忍不住笑出来,“你就打算拿条毛巾当奖杯?”
“重点不是奖品。”陈浩说,“是让大家知道,咱们不只是在干活。咱们也在创造东西。这些东西值得被人看见。”
屋里安静了一会儿。
娜娜突然开口:“人类对仪式感的需求,在心理学模型中属于基本情感激励机制。长期缺乏正向反馈环境,会导致动力衰减率上升百分之二十三。”
“你看。”陈浩指着她,“连机器都说我们需要点热闹。”
苏珊叹了口气,“如果只是小范围试试,我不拦着。但别拉所有人进场。有人不想参加,也得允许他们安静待着。”
“当然。”陈浩点头,“自愿报名,自由退出。没人强迫。”
卡尔摸着下巴,“游戏环节要不要设奖品?除了毛巾,还能加双袜子。”
“你挺上心啊。”陈浩笑。
“我就是好奇。”卡尔耸肩,“万一有人赢了十场,是不是得发床被子?”
娜娜说:“可建立积分系统,设置上限奖励。例如累计得分前十名,授予‘基地之星’称号,并提供优先使用公共设施的权利。”
“称号听着像小学生评比栏。”苏珊笑。
“但有效。”娜娜说,“数据显示,虚拟荣誉对群体积极性的提升效果,有时超过实物奖励。”
陈浩一拍大腿,“那就定了。文化节,试行三天。名字叫……‘活得像个人节’怎么样?”
“太丧了。”苏珊立刻否决。
“比‘生存纪念日’强点。”卡尔说。
“叫‘重启节’吧。”娜娜提议,“象征系统恢复运转后的新生周期。”
陈浩想了想,“行,就叫重启节。第一届时长三天,以后看情况延长。”
他说完,看向三人,“同意的举手。”
苏珊迟疑了一下,举起手。卡尔紧跟着举了。娜娜的手本来就在桌上,她轻轻抬起两根手指,像是在模拟投票动作。
“全员通过。”陈浩笑,“第一届重启节,正式立项。”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前,伸手关掉了“里程碑级科技总结”的页面。画面一闪,换成了空白文档。
“接下来要做的事不少。”他说,“展览内容得整理,活动流程得排,还得找人负责各个项目。”
“我可以协助规划时间线。”娜娜说,“并调取历史节庆案例作为参考。”
“你现在就查查。”陈浩说,“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开场的。要不要放烟花?”
“早期文明常用火光仪式象征希望。”娜娜说,“现代替代方案包括灯光秀、无人机编队、全息动画等。”
“咱们没无人机。”陈浩叹气,“但可以挂灯串。工坊还有二十米彩带,是上次包装零件剩的。”
卡尔说:“我那儿有块报废的显示屏,拆了能做个简易舞台背景。”
“苏珊呢?”陈浩转头,“你愿不愿意负责展览区?把咱们这几年的变化,做成一条参观路线?”
苏珊犹豫,“我不会设计。”
“不用多好看。”陈浩说,“就把东西摆出来,配上几句话就行。比如这张图,标‘以前的锅’,那张标‘现在的锅’。底下写一行字:‘它没炸,因为我们没放弃。’”
苏珊笑了,“你这文案也太烂了。”
“但真实。”陈浩说,“咱们不需要漂亮话。我们需要的是,让人走过这条路线时,能停下来看一眼,心里想一句:哦,原来我们走到这儿了。”
空气又静了一下。
娜娜的手指动了动,终端重新亮起,搜索框跳出一行字:“人类节庆文化史”。
苏珊低声说:“至少可以办个画展。有人一直在本子上画画,我不知道是谁,但看过几张,挺好的。”
卡尔说:“游戏环节得分组,不然一个人包揽所有奖品,大家都没劲。”
陈浩正要说话,突然听见头顶传来一声轻响。
是投影仪散热扇的声音,转了几圈,停了。
他抬头看了眼,又低头,“没事,电源稳定就行。”
娜娜已经调出设备状态,“冷却系统正常,无负载异常。可能是风扇老化,建议下周更换。”
“记进维护清单。”陈浩说,“现在先不管它。”
他转回来,脸上还有点兴奋的红,“舞台搭在生活区外空地,展览放会议室,游戏区划一半训练场。音响用维修间那个老喇叭,我昨天试过,还能响。”
苏珊看着他,“你全想好了?”
“差不多。”陈浩笑,“就差一个事。”
“什么事?”
“开幕式谁来讲话?”
卡尔立刻往后缩,“别看我。”
“娜娜?”陈浩问。
娜娜抬头,“我可以背诵预先录入的致辞文本。”
“不要背书。”陈浩摇头,“我要的是……一句话,能让所有人听完,觉得明天值得过。”
苏珊轻声说:“也许不该由一个人讲。”
“那怎么办?”
“每个人说一句。”她说,“比如,你讲科技,我讲农业,卡尔讲工具,娜娜讲数据。最后合起来,就是我们的重启。”
陈浩愣住,慢慢笑了。
“行。”他说,“就这么办。”
他伸手拿起饭盒,轻轻放在桌中央。
“第一届重启节,从这一刻开始筹备。”
娜娜的终端页面向下滚动,跳出新的分类目录:节庆策划草案、活动时间轴、物资清单模板。
她的手指悬在确认键上方,没有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