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眠团队的“睡眠令”和准点下班的作派,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投入了“卷王之王”这潭深水,激起的涟漪远比预想中要大。起初是好奇和观望,但很快,这种“特立独行”就引来了不适,甚至敌意。尤其是在一些习惯了加班文化、并以此作为部门价值和存在感证明的兄弟部门看来,林眠团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挑衅。
危机在一个周三的下午悄然降临。
老陈负责的测试环境部署,卡在了基础设施部。按照流程,他提前三天提交了资源申请,所有表格填写规范,需求明确。但到了预定部署时间,基础设施部的接口人却回复:“服务器资源紧张,需要排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紧张?”老陈看着邮件,眉头紧锁。他明明查过内部资源池仪表盘,闲置资源充足。“李工,我们这个是‘智慧城市’项目的测试环境,优先级应该是很高的,能不能协调一下?”他试图沟通。
对方回复得慢条斯理,带着点官腔:“老陈啊,理解你们项目急,但每个部门都急,都得按规矩来嘛。资源调度有流程,不是谁喊得响就给谁的。”
另一边,小米需要市场部提供一份关键的用户画像数据分析报告,用于完善交互设计。她联系了市场部负责数据的同事,对方满口答应,却迟迟不给。催了几次,对方要么说“数据还在清洗”,要么说“老板临时安排了其他紧急任务”,总之就是拖。
甚至连行政部都来掺一脚。张桐申请一批高性能计算配件,用于算法验证,行政部以“采购流程复杂,需要多方比价”为由,将采购周期拉长到了两周,而按照常规,这类研发急需的配件有快速通道,通常三到五个工作日就能搞定。
这些看似独立的“流程问题”、“资源紧张”和“优先级冲突”,几乎在同一时间段爆发,目标直指林眠的新团队。手法不算高明,甚至有些拙劣,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团队的进度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阻碍。
“他们这是故意的!”王磊在团队的小会议室里,有些气愤地捶了一下桌子。他以前在市场部时就深知这些门道,“看我们准时下班,不顺眼,故意卡我们!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
老陈叹了口气,脸上是深深的无奈:“我就知道……在这种地方,不随大流,总是要吃亏的。现在测试环境下不来,后续的自动化用例都没法跑,耽误一天就是一天啊。”
小米也忧心忡忡:“用户数据拿不到,我的设计决策就缺乏依据,只能靠猜,这样出来的方案根本站不住脚。”
张桐没说话,但紧抿的嘴唇和不断敲击桌面的手指显示了他的烦躁。他的算法急需算力验证,拖延意味着无法及时调整和优化。
一股焦虑和愤懑的情绪在团队中蔓延。最初的将信将疑,此刻似乎正在被现实印证——不加班,不“合群”,连基本的协作都变得困难。有人开始偷偷看表,计算着如果今晚加班,能不能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一点,但一想到那条“睡眠令”,又硬生生忍住了。
林眠安静地听着众人的抱怨和焦虑,脸上没什么表情。他早就预料到会有阻力,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直接。
“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他开口,声音平稳,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们需要分析问题本质。”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关键词:资源、流程、协作、优先级。
“他们卡我们,无非几点:一,显示权威,告诉我们在这里要守‘规矩’;二,试探我们的底线和应对能力;三,可能确实对我们的工作方式有误解或抵触。”林眠分析道,语气冷静得像在分析一段代码。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去吵架?还是去找他们老板?”王磊急切地问。
“吵架是最低效的沟通方式。找上级是最后的手段,容易激化矛盾。”林眠否定了这两个选项。“我们要用他们无法拒绝的方式,打破僵局。”
他看向老陈:“陈工,基础设施部说资源紧张,你把资源池实时监控数据截图,连同我们项目的优先级批文(陈总之前签发的),直接邮件发给基础设施部总监,抄送陈总和我。邮件正文只陈述事实:我方于x月x日提交申请,符合流程,目前资源池状态如下,为确保‘智慧城市’项目关键节点,恳请协调。”
老陈眼睛一亮:“对!用数据说话,把皮球踢回去!看他们怎么在总监面前说资源紧张!”
林眠又看向小米:“市场部那边,你直接去找他们要数据的那个人,当面沟通。带上你的设计稿,直观地展示缺少数据对项目最终用户体验的影响。告诉他,如果因为数据延迟导致项目返工或效果不达预期,责任需要明确。同时,将我们的沟通纪要和后续影响评估,邮件同步给市场部总监和苏总监。”
小米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当面沟通虽然更有压力,但往往比邮件拉扯更有效。
“张工,你的采购问题。”林眠看向张桐,“把采购申请、项目紧急性的说明、以及延迟采购对算法验证进度的影响评估,直接提交给行政部总监,抄送陈总。明确指出,这属于研发紧急物资,申请走快速通道。”
张桐言简意赅:“明白。”
“那我们呢?”王磊和其他人看向林眠。
“你们继续推进手头不受影响的工作,保持节奏,不要自乱阵脚。”林眠说道,“同时,王磊,你整理一份我们团队自组建以来,在‘禁止加班’的情况下,各项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数据,与公司同类项目的平均水准做对比。”
“林总监,您这是要……”王磊似乎明白了什么。
“既然他们质疑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就用数据证明它的有效性。”林眠语气淡然,“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我们的效率,不是靠加班堆出来的,而是靠方法、专注和良好的状态。卡我们,耽误的不是我们一个团队,而是公司的重点项目。”
他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记住,我们不是在请求施舍,而是在推动公司重要项目的正常进行。我们遵守了公司的明面规则,现在,有人想用潜规则来阻碍我们。那我们就把事情摆到明面上,用规则和数据反击。”
会议结束,团队成员们带着明确的任务和一股被点燃的斗志离开了会议室。林眠的策略清晰而强硬,不卑不亢,直指要害。
老陈立刻去整理邮件,小米鼓起勇气走向市场部,张桐也提交了加急采购申请。
这场来自其他部门的刁难,成了林眠团队面临的第一次真正危机,也成了检验这支“异类”团队成色的试金石。是会被潜规则压垮,还是会用他们的方式,在这片崇尚“卷”的土地上,硬生生撕开一道口子?
所有人都拭目以待。而林眠,已经做好了迎接更大风浪的准备。他知道,这只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