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调遣兵马护送你等至武都、汉中边境,不过举手之劳。”
——
建安十六年,十月十七,正午。
金城东南十里,武都郡方向。
马超率别驾苏权、长史姜囧为诸葛川一行送行。
马岱因接手河西四郡军务,未能前来。
诸葛川望着马超,笑道:
“千里相送,终须一别。”
“孟起已送十里,若再前行——”
“只怕要直抵汉中。”
“届时张鲁见你亲临边境,恐要心惊胆战,以为凉州大军压境了!”
马超闻言大笑:
“伯治此言,可莫教那张鲁听去!”
(
“不然,他肯定会在半路将你掳走。”
“嗯……”
马超故作深沉地思索片刻,眯眼望向汉中方向,语带戏谑道:“若真如此,反倒给了我攻伐汉中的由头!”
“届时你我联手……”
“一举擒杀张鲁,夺下汉中!”
诸葛川闻言失笑,调侃道:“啧啧。”
“看来为了成全孟起你的霸业,我途经汉中时,还得张扬些才行。”
“否则!”
“若因太过低调,安然过了汉中进入西川,张鲁却未动手,岂不遗憾?”
话至此处,他自己先笑出了声。
“哈哈哈!”
马超亦随之大笑。
笑声渐歇,诸葛川敛去嬉色,正容拱手。
“孟起,就此别过!”
道路 ** ,马超凝视即将远行的挚友,肃然道:“伯治,可还记得我曾对你说过的话?”
他目光扫过西川与荆州,意味深长道:“若他日谋事受阻……”
“只需修书一封。”
“纵使我尚未归附那人……”
“亦当为你诸葛川兴兵南下,万军驰援!”
此言虽隐晦,诸葛川却心领神会。
同样听出弦外之音的,还有曾被诸葛川点拨“马超或终投刘备”的姜囧——此刻他猛然抬头,难以置信地望着马超背影。
眼中尽是难以置信!
这一切,诸葛川尽收眼底。
他唇角微扬,朗声回应马超:
“放心!”
“若真到那时,我诸葛川绝不推辞!”
“大不了……”
“我入赘马家,与你绑在一处。”
话音未落,他已后退一步,翻身上马。
“孟起,后会有期!”
黄忠、关平、张苞、徐庶等人也纷纷拱手告辞。
黄忠高声道:“孟起,改日再会!老夫定要与你分个胜负!”
“若嫌不够,老夫把云长、翼德、子龙都叫来!”
关平抱拳:“马将军,保重!”
张苞咧嘴一笑:“马将军,黄老将军说得对!我爹张飞知道你来,肯定乐坏了!”
……
少年姜维跑到姜囧身旁,紧紧抱了抱父亲,随后在徐庶的搀扶下登上马车。
向朗与马谡默默点头,示意告别。
目送众人即将远去,马超拱手回礼,随即侧身对身旁将领下令:
“董种听令!”
“率五百精骑护送伯治一行至武都与汉中交界,途中不容半点闪失。”
“若有差池……”
“你提头来见。”
董种——马超妾室董氏之弟,闻言当即拍胸上前:
“姐夫放心!”
“诸葛军师若有半分损伤,不用你动手,我自己砍了这颗脑袋!”
说罢,他转身点齐五百西凉铁骑,列阵待发。
马背上的诸葛川望着这一幕,心底涌起暖意。
董种此人,他再熟悉不过。
中文简体字
前世历史中,马超投效刘备期间,建安二十年正月初一。
董种作为马超的妻弟前来拜年,马超捶胸吐血道:\"全家百余口尽遭屠戮,如今你我二人有何可庆贺的?\"
董种闻言羞愧难当。此后每逢正月,他只去探望马超,绝口不提贺岁之事。这种情况持续到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马超终因大仇未报含恨而终。
纵观马超与董种的历史渊源,足见其用心良苦。
\"孟起,川儿...告辞!\"
诸葛川扬鞭策马向东南而去。很快,载着女眷及徐庶、姜维、马谡、向朗等人的车队随之启程。当初跟随诸葛川北上的百余护卫也毫不迟疑地跟上。最后是董种率领的五百西凉铁骑。
不知过了多久,道路 ** 。直到诸葛川一行完全消失在视野中,马超才转身对苏权和姜冏说:\"出发,回金城!\"
......
五日后,武都郡与汉中郡交界的阳平关。
负责护送任务的董种率五百骑兵来到关前,在守军紧张注视下,于距城墙五百丈处勒马停步。
\"诸葛军师,末将就送到这里了。再往前,恐怕会引起守军误会。\"董种说着指向紧闭的城门和严阵以待的守军。
诸葛川见状苦笑道:\"董将军着实不必如此。\"
\"不,姐夫命我护送你们至边境,怎能半途而废!\"董种坚决道。
话音未落,他已策马奔至距城百丈处,猛然勒马对城头大喝:\"城上众人听令!\"
\"若诸葛军师途经汉中有半点差池——\"
\"我家姐夫马将军......\"
\"必率大军踏平汉中!\"
放完狠话,董种返回诸葛川身旁复命。
\"军师放心,某已警告过汉中守军。\"
\"只要张鲁不想在与刘璋交战时腹背受敌......\"
\"就绝不敢动你们分毫。诸位大可放心通行。\"
说罢抱拳致意:\"军师,诸位,后会有期!\"
\"某这便回去复命了。\"
转眼间,烟尘滚滚中,董种带着五百西凉铁骑绝尘而去。
留在原地的诸葛川只觉目瞪口呆。
好个董种!
他原打算低调过境,
谁知对方竟摆出这般阵仗。
当着守军的面扬言:
若他有何闪失,西凉军即刻发兵汉中,
让张鲁同时面对两线作战。
乍听狂妄,
细想却入情入理。
只是......
这种\"排场\"实在非他所愿啊!
万一惹得张鲁兴起,非要留客款待......
怕等回到荆州时,
都要赶上初雪了。
想到这里,
诸葛川不由扶额长叹。
诸葛川凝视着眼前这座在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阳平关。这座雄关承载了太多汉末三国时期的传奇故事!
此时他脑海中浮现出后世关于这座军事要塞的记载:阳平关亦称白马城、尽口城,始建于西汉时期。它背靠巍峨秦岭,面朝滔滔汉江与雄伟巴山,向西与走马岭隔咸河遥相对峙,牢牢扼守着通往巴蜀的金牛道与连接秦陇的陈仓道要冲。
这里与汉江两岸的定军山、天荡山形成掎角之势,堪称汉中盆地的重要西大门。作为巴蜀北进关中的前沿阵地,其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可谓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晋代张荟在《南汉记》中记载:\"蜀地有三处天险:阳平、江关、白水...每座关隘都难以攻克\"。《隋书》地理志更是详细描述了阳平关的战略价值:\"此处西控川蜀,北通秦陇,背倚景山,前有定军、卓笔两山拱卫,右据白马、金牛,左依云雾、百丈,汉江及其支流环绕其间,堪称天下至险之地。\"
正因如此,阳平关历来被誉为\"蜀地咽喉\"、\"汉中门户\",后世史家更评价\"汉中最险要之处莫过于阳平关\"。这座雄关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在此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诗。远的不说,单是诸葛川所知,在三国后期诸葛亮自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北伐时...
阳平关见证了诸葛亮八年的运筹帷幄。这里既是北伐的起点,又是退守的根基。六次祁山征程中,有四次大军都是从这里踏上陈仓古道。
战事间歇,诸葛亮在此操练兵马,积蓄力量。整军经武,只为下一场北伐做好准备。
\"阳平关啊!\"诸葛川轻叹,\"昔日蜀汉虽据险要,却始终未能突破关隘。屡次北伐,功败垂成。\"
\"今世得我与孟起相助,阳平关将不再是蜀汉门户,而是一处内关。真正的门户,当是关中潼关!\"
\"蜀汉铁骑终将自长安而出,过潼关,直指中原。六出祁山的往事已成云烟。这一世,唯有东征!所谓北伐,待我们平定江东,饮马长江之时,再谈不迟。\"
收回思绪,诸葛川对等候在侧的黄忠说道:\"叫关吧。既然隐秘过境已无可能,不如堂堂正正穿越汉中。若张鲁有意相见,自会派人相邀。若无表示,我们径直取道西川返回荆州便是。\"
黄忠得令,立即催动黄骠马来到关前。他朗声道:\"南阳黄汉升在此!此行仅为借道汉中,别无他意。请开关放行!\"
洪亮的声音在城楼间回荡,守关将士听得清清楚楚。
(
刹那间,城头守兵一片哗然。
\"竟是连斩曹营数将的黄忠黄汉升!\"
\"今日得见真容!\"
\"传闻此人不逊当年吕布,乃当世第一猛将!\"
\"谁能想到,白发老将竟能......军中称雄!\"
\"方才与黄忠交谈的,莫不是近来声名大噪的诸葛川?\"
阳平关城头议论四起。
片刻嘈杂后,众将士目光齐刷刷投向守城主将——
杨昂!
开城迎客还是与刘备、马超结怨,全凭这位主将定夺。
守军自然不愿交战。
眼下汉中主力正与益州军对峙,此处仅驻三千兵马。
若惹来西凉铁骑,后果不堪设想。
城楼之上,杨昂对部下的灼灼目光恍若未觉。
他长久凝视城下诸葛川一行人,突然抬手喝令:
\"开关!迎诸葛先生与黄将军入城!\"
\"杨二!\"他转向身旁亲兵,
\"速速飞马前往南郑,将诸葛川、黄忠入境之事禀明主公!\"
\"禀告主公,在军令抵达前,我会派人盯着他们。\"
\"遵命!\"亲兵匆匆下城复命。
安排妥当,杨昂长舒一口气。
士兵们听到命令,立即列队准备行动。 ** 喊道:\"所有人都跟我往关下走!\"
主将一边整理盔甲一边对部属说:\"咱们既然是东道主,理当出去迎接诸葛先生和黄老将军这样的贵客。\"
约莫一刻钟之后。
当诸葛川与黄忠带领的部队进入阳平关时,守关大将杨昂已率众在此恭候多时。
还没等诸葛川开口寒暄。
杨昂已快步上前,抱拳行礼。
\"末将杨昂,拜见诸葛先生!\"
\"问黄将军安好!\"
\"方才因关防要务未能及时开门相迎。\"
\"若有怠慢之处,还望二位见谅。\"
说话时。
杨昂内心倍感诧异。
他虽料到诸葛川年纪不大,但万万没想到对方竟如此年轻。
就连他那不成器的长子看起来都比这位军师年长几岁。
\"原来是杨将军!\"
\"将军言重了,能承蒙开关放行,我等已感激不尽!\"
\"怎敢有责怪之意?\"
诸葛川眼中掠过一丝讶异,这才确认眼前之人正是杨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