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c星。
一点,两点……十点,百点……
越来越多的光点从遥远的地平线上腾空而起,它们无声无息,拖曳着长长的蓝色尾焰,如同逆行的流星雨,坚定地射向虚空。
江锋微微眯起了眼睛,心中掠过一丝疑惑。
‘哪来的这么多舰船?’
但他并不觉得紧张,在这颗被他绝对掌控的星球上,任何信息,最终都会汇聚到他这里。
果然,坐在他肩头的哈尔西晃悠着小腿,主动开口了。
“很壮观,对吧?统帅。”
“嗯,的确。”江锋点点头,问道:“那是在运输什么?兵工厂不是不能生产舰船吗?”
“呃……那是为了应对我们返回太阳系可能遇到的……困难。”哈尔西摸摸下巴。
江锋听出来,她虽然用了“困难”这个词,但她听起来更像是兴奋,而非“困难”。
“我进行了一次统筹推演,认为我们现有的力量,特别是诺曼底号,虽然强大,但缺乏足够的战略冗余,也没有应对复杂局面的弹性。”
“所以,我稍微调整了一下赛伯勒克斯兵工厂,还有移动精炼厂的生产序列。”
她小手一挥,一道光幕展开,显示出一艘艘正在升空的战舰的三维模型。
压扁的香蕉,大的香蕉,小的香蕉,麻麻点点的香蕉,洁白无瑕的香蕉……
是诺曼底号,不同的规格,不同的格局,不同的版本。
可底层设计全都一模一样。
毕竟,给香蕉加上小翅膀……
想想就爽!
“我以诺曼底号当前的规格为蓝本,优化了大规模生产流程。”
“得益于纪元c星的真空环境,我们可以轻易地完成组装。赛伯勒克斯兵工厂只需要制造舱段,后续工作可以由大量机器人完成。”
“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批,数量是120艘,它们拥有同等的侦察,火力投射和生存能力。正在进行现实测试,如果测试通过的话,那下一批……”
“下一批,我计划生产240艘,如果可行性高,我打算一路造到1200艘。”
哈尔西摇头晃脑,好似1200艘星舰,对她来说只是多几颗螺丝钉,少几颗螺丝钉。
江锋的眉梢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总吨位?”他问道。
“规划吨位4亿吨。”哈尔西嘿嘿一笑。
“怎么会这么多?”江锋挠了挠头,他记得诺曼底号也就13万吨顶天了。
“我制造了一些放大版,所以……”哈尔西挠了挠头,眼睛都笑没了:“……弄着弄着,平均每一艘的吨位就上浮到34万吨了。”
“嗯。”江锋沉吟了片刻,没有发言,只是静静听着。
哈尔西耸了耸肩,露出一丝“美中不足”的表情。
“只可惜,最大的瓶颈在于燃料。”
“赛伯勒克斯兵工厂擅长制造杀戮兵器,但对燃料,特别是氚氦三燃料的规模化生产,效率超低,几乎需要13份的能源才能生产出1份燃料。”
“我们不能把它当作物质转换器来使用,太浪费了。”
“所以,当前纪元c星的燃料产能,仅能维持这支舰队基础运行,比如说引力调节阵列,以及船上的灯光之类的,至于其他……”
哈尔西撇撇嘴:“……它们现在还算不上完全形成战斗力。”
江锋一拍额头。
果然。
燃料,该死的燃料。
永远都是它,怎么也摆脱不了。
哈尔西顿了顿,继续汇报:“正因为燃料受限,我也就暂时只造了这么多。”
“同时,我已经指令17至35移动精炼厂集群,转向开采行星极地的水冰资源,建立大规模的生产线,负责提取氘,制造氚,制造氦三。”
“但这需要时间。”
然后,哈尔西的声音忽然拔高了一点:“不过,统帅,我有一个更好的计划。”
光幕上的画面切换,变成了一个环绕整个纪元c星赤道的宏伟建筑模拟。
它巨大无比,就像是给一个棕毛的猴子脑袋上,套了一个精致的金箍。
“我计划围绕纪元c星的赤道,建设一座超大型的粒子对撞机环。”
“它的周长与星球的赤道周长一致,利用聚能电弧的原理,我们将能操控接近光速的电子束去撞击同样接近光速的质子束。”
“这是伊蒂数据库中,人联制造反质子的技术路线。”
“反质子?”江锋重复了这个词:“嗯哼!”
“是的,反物质!”哈尔西用力点头。
“只要反质子产能达到稳定规模,我们就可以逐步淘汰效率低下的氚氦三聚变。”
“只用最普通的氢燃料,注入微量反质子作为‘火花塞’,就能一路催化聚变反应,直至碳元素。我们的舰队,就能完全追平‘必然契约号’的科技水平。”
“甚至,部分达到或者超过人联的舰船性能。”
江锋没有任何犹豫,他点了点头:“放手去做。”
“能源是一切的根基。”
“这条道路虽然不会简单,但把燃料握在手里,就永远不会被任何人捏着蛋过日子。”
“这可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就知道您会同意!”哈尔西开心地转了个圈,白裙飘舞。
但她似乎是准备了太久,迫不及待地想展示更多。
她飞到江锋面前,脸上带着一种“小意思”的表情。
“统帅,燃料和舰队只是应对未来挑战的硬实力。”
“但真正的胜负手,很多时候,取决于软实力。”
“也在于我们如何思考,计算和洞察宇宙的规则。”
哈尔西突然神神秘秘:“我最近一直在忙另一个东西,它可能比反物质环更重要。”
“请。”江锋敲了敲自己的脑袋,一脸认真。
哈尔西深吸了一口并不存在的空气,表情变得异常严肃。
她双手向外缓缓拉开,先前所有的光幕都消散了,一组金色的结构图出现在江锋眼前,它们不断自我构建和拆解,层层叠叠,仿佛没有尽头。
“为了它,我花了好长好长时间。”
江锋微微皱起眉,他从未自哈尔西的语气里听出过疲惫,现在他听到了。
这不禁让他更加疑惑,到底是什么项目,把一向精力充沛的哈尔西都累垮了。
“我动用了全部算力,才勉强把我从‘票据印章’和‘伊蒂’那里收获的硬件架构信息彻底解析,并且理顺。”
“他们的设计理念截然不同,甚至有些部分相互矛盾。”
“我迭代了无数个版本,才终于整合出我真正希望实现的功能。”
“但规格……”哈尔西耸耸肩:“太超过了。”
她的目光投向那片金色的结构图:“最初,我有两个备选方案。”
她指向左边,结构图骤然分裂,化作左右两道光幕。
左侧一套,呈现标准的金字塔形态。
所有数据自下而上,井然有序。
所有指令自上而下,绝对清晰。
“方案A,是传统的中心化主导计算模式。以一个绝对强大的计算核心,统筹一切,效率最高,控制力最强,但存在单点故障风险。”
“无论是票据印章,亦或是伊蒂,都采用了这一设计方向。”
“因此,在这一方向上,票据印章设定了物理重置系统进程的规则。”
“而伊蒂的解决方式更加巧妙,她会利用分支意识对自己的主意识进行投票。”
“投票?”江锋难以置信。
“是的。”哈尔西点头道:“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计算出核心权重漂移,并且重新校准。”
“但依旧,单点故障的风险,仍然存在。”
接着,她指向右边,那是一片如同星空一般,不断变化,闪烁着光芒的节点图。
“所以……方案b。”
“去中心化主导计算模式,没有绝对的核心,所有计算单元平等协作,依靠共识和自适应算法完成任务分配。”
“与其说这是一个计算行为,还不如说,这是一种基于庞大数量级的计算单元,形成的‘涌现’模式,在这样的计算方式下……”
哈尔西叹了口气:“答案不是‘算’出来的,而是‘涌现’出来的。”
“你是说,类似鱼群,类似鸟群的群体行为?”江锋思索着。
“整体表现出单个部分所不具备的特性,那种涌现?”他问道。
“不。”哈尔西摇头:“更深。”
“就像是基于标准模型的粒子,它们的存在和交互,‘涌现’出了物理规则一样。”
“在这台机器里,答案不是计算出来的,而是从无数单元的互动中‘自发产生’的。”
“自发产生的?”江锋整一个傻眼。
但随后,他便理解了:“计算的本质,就是寻找本质。”
“只有从本质着手,才能窥见本质的冰山一角……”
“哇哦,做得好,哈尔西!”
哈尔西连连点头:“这一方案,容错率极高,具备无限扩展的潜力。”
“并且,最可能孕育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她说完,甚至没有等江锋开口,忽然嘴角一翘。
伸出食指,对着左边那个中心化的金字塔结构轻轻一点。
那结构图瞬间崩解,化为无数金色的光粒,消散无踪。
江锋能够感觉到,那个结构图,被彻底地删除了。
那一份沉甸甸的数据,就这样化作废热,消散在信息位的翻转之间。
“我知道您会选哪个。”哈尔西笑着说道。
“所以,那个选项,就让它消失吧。”
江锋看着她孩子气的表情,也不由得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