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过。
玄机谷口,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带着草木的湿润气息,却已然被一种无声的紧迫感所取代。不同去向的弟子们,已依照指令,分批集结,准备启程。没有喧哗的告别,没有冗余的仪式,一切都在一种高效而肃穆的氛围中有序进行。
首批出发的,是那四十五名被派往九州各地的弟子。他们化整为零,或独行,或三两结伴,穿着与未来身份相符的衣物——商贾、游学士子、行脚医生、镖师,甚至引车卖浆者流。手中的玄铁令牌已被小心藏匿,唯有眼神中那份经过玄机谷淬炼过的沉静与锐利,是彼此间无声的识别。他们向着墨文主簿与负责协调的教员们最后行了一礼,便转身投入那苍茫的山道林荫之中,如同水滴汇入江河,瞬息不见踪影。他们的身影将散入大唐的肌理,成为墨羽网络中最基础的、却也是分布最广的感知节点。
紧接着,是那九名肩负科举重任的弟子。他们大多身着干净的儒衫,背负书箧,神情间带着士子特有的矜持与些许对前路的憧憬。他们将经由不同的路线前往长安,以清白身份参加今岁贡举,目标是散入朝廷的各个角落,成为未来可能影响朝局走向的暗棋。临行前,东方墨并未再多言,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过他们,一切期许与告诫,早已在此前的训示与一年的教导中交付。
最后准备的,是潜入长安的九人。他们最为低调,衣着普通,甚至刻意掩饰了自身的气质。他们将通过墨羽在长安已有的隐秘渠道融入帝都,目标明确——监控宫闱,特别是感业寺与萧淑妃、王皇后的一举一动。青鸾亲自检查了他们的联络方式与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而谷中,那选拔出来的、预备专攻海事的二期九名弟子,则已与首批留用的九位师兄师姐汇合。这十八人并未即刻离去,他们被青鸾召集在一处僻静的校场,开始接受最初的、关于海事基础的训示。摊开的海图,古怪的航海仪器,以及青鸾清冷而精准的讲解,为他们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领域。他们知道,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命运将与波涛汹涌的大海紧密相连。
当最后一支队伍的身影也消失在谷口,玄机谷仿佛瞬间安静了许多。春风依旧拂过校场,吹动那些无人使用的兵器架微微晃动;讲堂内桌椅整齐,等待着新一批主人的到来;药圃与匠坊依旧有人打理,但那份因八十一个年轻生命汇聚而产生的蓬勃朝气,已然随之四散而去。
东方墨独自一人,踏着石阶,登上了位于墨渊阁后方、整个玄机谷视野最为开阔的观星台。此台以青石垒砌,高出周遭林木,台上设有简仪、仰仪等观测天象的器械。他凭栏而立,玄色衣袂在渐起的山风中微微拂动。
极目远眺,重峦叠嶂,云雾缭绕,隔绝了尘世喧嚣。但他的目光,却仿佛穿透了这千山万壑,精准地投向了北方——那是长安城的方向,是感业寺所在的方向。
星象所示,凤格已显,契机将至。
他布下的天罗地网,已然初张。
海事精锐在谷中磨砺,长安暗探正潜入帝都,科举新血将步入朝堂,四方基石遍布天下……所有的棋子,都已按照他的意志,落在了这盘名为“天下”的棋枰之上。
这一切的布局,一切的等待,都只为了那个身处感业寺青灯古佛下的女子。为了在她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能够拥有足以抗衡甚至掌控局势的力量,能够助她冲破桎梏,真正开启那“凤鸣九霄”的命途。
他微微仰头,望向湛蓝的天空,日头正好。心中推演着星象变化的轨迹,计算着那可能到来的时机。快了,他能感觉到,那命运的齿轮,已然开始缓缓转动,发出只有他这等窥得天机之人才能听闻的、沉闷而巨大的轰鸣声。
“潜龙将起,凤鸣待时。”他低声轻语,嘴角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蕴含无限深意的弧度。
下一刻,他转身,步下观星台。衣袂飘然,身影沉稳如山。
布局已成,只待风云际会。
而他,将与这张初成的天罗地网一起,静候那历史性时刻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