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莲华诀》的大成,如同在李明达体内开辟了一片浩瀚的内力海洋。此刻,她立于殿中,手持一柄精钢长剑,剑身映照着宫灯,流淌着冷冽的光泽。先前修炼内功时的沉静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亟待释放的锋锐。
她深知,内力是根基,而剑法,方才是让这根基化为实际战力的关键。《流云十三式》的剑谱要诀早已烂熟于心,但以往练习,总觉形似而神非,缺少了那份真正的“流云”之意。如今,内力充盈,感知敏锐,她决心要以这全新之境,重新锤炼她的剑。
“云起青萍。”
她轻叱一声,剑随身走。不再是徒具其型的起手式,长剑递出之瞬,体内浑厚内力自然灌注剑身,剑尖竟发出细微的嗡鸣,一道若有若无的剑气随之漾开,荡起地面细微的尘埃。她的身形也变得飘忽起来,足尖轻点,如云气初升,难以捉摸。
“云卷云舒。”
剑招展开,不再是机械的劈、刺、撩、抹,而是真正带上了云的变幻无常。剑光时而绵密,如云层翻涌,护住周身;时而骤然凝聚,如云龙探爪,疾刺一点。内力在经脉中奔腾,完美契合着剑招的节奏,她感觉自己仿佛不再是舞剑,而是在引导着剑,成为身体延伸的一部分。剑风呼啸,却不再散乱,而是凝练汇聚,在殿内带起一道道清晰的气流。
然而,通往“人剑合一”的道路并非坦途。当她尝试将更多内力倾注剑锋,试图斩出那“剑气如虹”的境界时,问题出现了。内力运转与剑招配合间出现了细微的滞涩,凝聚的剑气往往在离剑数尺后便涣散开来,徒留一阵劲风,未能形成无坚不摧的实质剑罡。
一次,两次……十次……
汗水再次浸湿了她的衣裳,手臂因无数次全力挥斩而酸麻胀痛。她停下来,微微喘息,凝视着手中长剑,眉头紧锁。她回想起剑诀中关于“意与气合,气与剑合”的论述,又联想到那日目睹“青衣先生”出手时,那份举重若轻、仿佛与周遭天地融为一体的和谐。
“是了,并非力越大越好,”她若有所思,“关键在于‘契合’,在于‘引导’,而非‘驱使’。”
她调整呼吸,不再急于求成。她放慢剑速,仔细体会内力从丹田升起,流经手臂,注入剑身,最终从剑尖透出的每一个细微过程。她尝试着将心神融入剑中,不再视其为死物,而是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臂指使。剑招流转间,她仿佛能感受到剑身的每一丝震颤,内力的每一分流向。
如此又不知练习了多久,从午后直至月上中天。殿内的烛火换了一批,她的眼神却愈发明亮。
终于,在某一刻,她心无杂念,体内《素心莲华诀》的内力圆转自如,与《流云十三式》的剑意水乳交融。她福至心灵,一式“长虹经天”顺势而出。
这一剑,没有之前全力施为的爆裂声响,反而带着一种奇异的宁静。只见剑身光华内敛,一道凝练如匹练、色泽淡金、长约七尺的灼热剑气应势勃发,如惊鸿破空,如长虹贯日,悄无声息地掠过殿宇,直击向远处一根用以测量剑气的包铁木柱!
“嗤——”
一声轻响,并非金铁交鸣,而是如同热刀切入牛油。那坚实的包铁木柱上,赫然出现了一道深达寸许、光滑无比的焦黑剑痕,边缘处还有青烟袅袅升起。
剑气如虹!
李明达保持着出剑的姿势,微微喘息着,看着那道剑痕,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与明悟。她感受到手中长剑传来的欢欣震颤,那是一种血脉相连、心意相通的感觉。
人剑合一,她于此刻,终窥门径。
收剑而立,她周身的锋锐之气缓缓内敛,但那双眸子,却比殿外夜空中的星辰,更加璀璨。内功剑法,皆已登堂入室,一只雏凤,已然拥有了搏击长空的初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