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市,胡商酒肆地下密室。
灯火将东方墨的身影拉长,投在挂满情报摘要的墙壁上,仿佛一个沉默的巨人,正在审视着整个帝国的脉络。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尘灰以及一种高度紧绷后的寂静。刚刚送走的几名“墨羽”核心成员带走了最新的指令,此刻,这里只剩下他一人。
桌面上,铺开着最新汇总的讯息:百骑司调查方向的微妙偏移、萧家暗中抛出的“替罪羊”渐渐浮出水面、吐蕃边境日益频繁的异动和军队集结的迹象、来自萧府那场密议的每一个字句、宫中萧淑妃异常的宁静与璎珞隐秘的活动、乃至晋阳公主那带着稚气却执拗的搜寻……
无数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在他脑中飞速穿梭、碰撞、组合,最终串联成一条清晰而危险的链条。萧家为了自保,已然疯狂,不惜铤而走险,试图引外敌入室,以一场边境烽火来浇灭内部燃烧的火焰。
其心可诛!其罪当灭九族!
东方墨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厉芒。但随即,这抹厉色便被更深沉的冷静所取代。愤怒无济于事,他需要的是绝对理性的谋划和精准无误的行动。
他深知,此刻绝非收网的良机。萧家树大根深,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军中,与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仅凭目前掌握的、关于他们试图勾结吐蕃的意图和零星证据,尚不足以将其连根拔起。贸然揭发,很可能被反咬一口,打草惊蛇,甚至逼得他们狗急跳墙,造成更大的破坏。
他需要等待。等待吐蕃方面真正采取大规模行动,等待萧家与吐蕃勾结的罪行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等待一个能将萧家党羽一网打尽、且让朝廷上下无人敢为其辩解的绝佳时机。
但等待,绝非消极的袖手旁观。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那片广袤的西北疆域。绝不能让吐蕃的长驱直入成为现实!那将导致生灵涂炭,山河破碎,这正是他组建“墨羽”、暗中守护所要避免的结局。
“昼伏夜行……”他低声自语,指尖点在吐蕃预定的几个进军路线上,“那就看看,是谁的‘夜行’更胜一筹。”
一个清晰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形:
其一,继续深挖,固证待机。 “墨羽”必须像最耐心的猎人,继续严密监控萧家与吐蕃之间的一切联系,资金、物资、人员往来,所有蛛丝马迹都要悄无声息地记录在案,形成无可辩驳的铁证链。同时,对萧家在朝堂、军中的党羽网络进行更深入的渗透和摸查,为最终的清算做好准备。
其二,精准干扰,延缓挫败。 立即指令陇右、河西地区的“墨羽”力量,对吐蕃的军事准备进行隐秘的、非对称的干扰。目标并非正面阻击,而是制造麻烦:散布谣言动摇军心、在其粮草补给线制造几起“意外”的火灾或丢失、破坏一些次要的桥梁道路、甚至利用边境复杂地形,引导小股吐蕃军队进入唐军预设的巡逻区域……手段务必多样、隐蔽,旨在拖延吐蕃的集结和进攻速度,挫其锐气,让其疑神疑鬼,觉得“时机不佳”或“计划泄露”。
其三,情报引导,借力打力。 将一些经过筛选、不会暴露“墨羽”存在的边境异常情报,通过匿名或难以追查的方式,传递给边境线上那些忠诚且富有经验的唐军将领。让他们能够提前警觉,加强戒备,甚至可以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有效的反击,进一步打击吐蕃的试探行动。同时,将萧家可能与边境异动有关的模糊线索,透露给朝中诸如魏征等正直敢言、且深得太宗信任的重臣,在他们心中埋下怀疑的种子。
其四,稳固后方,护持关键。 宫中局势依旧微妙。必须确保武媚的安全,冯公公这条线不能断,需继续提供必要的预警和支持,让她能在这暴风雨前的宁静中稳住自身。同时,对于晋阳公主……东方墨眉头微蹙,这是一个意外的变数。需密切关注璎珞和萧淑妃的动向,既要保护公主不受到伤害,也要防止她的情愫被利用来制造事端。必要时,或需通过某些间接方式,让她“自然”地放弃寻找。
谋定而后动。东方墨深吸一口气,眼中唯有冷静到极致的锐光。他就像一位站在云端之上的棋手,同时操控着多方棋局,既要推动敌人走向预设的败局,又要确保整个棋盘不会因为对方的疯狂而崩坏。
他走到案前,提笔蘸墨,在一张特制的细小纸条上写下数行加密指令,字迹沉稳如铁。随后将其卷好,放入一个细小的铜管中。
“玄影。”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密室低唤一声。
一道黑影如同从墙壁阴影中分离出来一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即刻发出。最高优先级。”东方墨将铜管递出。
“是!”黑影接过,身形一晃,再次融入阴影,消失不见。
东方墨独自立于密室中央,目光再次投向那幅巨大的疆域图。长安、边境、吐蕃、萧府、宫廷……所有的一切,都在他心中清晰呈现。
昼伏,是为了积蓄力量,隐匿踪迹。 夜行,则将如利剑出鞘,于无声处定乾坤。
这场关乎国运的暗战,已然全面展开。而他,将是这漫长黑夜中最清醒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