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长安,杨柳堆烟,飞絮蒙蒙,一派帝都的繁华与慵懒。然而,在这片看似平和的景象之下,一股无形的紧张感,正随着来自西北方向的驿马疾驰,悄然浸润着皇城的心脏——太极宫。
两仪殿内,薰炉里上好的龙涎香静静焚烧,青烟笔直,却仿佛被殿中凝重的空气所冻结,难以散逸。李世民身着常服,背对殿门,负手立于那幅巨大的《西域舆图》之前。他的身形依旧挺拔如松,但微微蹙起的眉峰,以及负在身后、无意识摩挲着玉扳指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御案之上,那份由安西都护府六百里加急呈送的军报,已然被翻阅得边角微卷。上面不仅有主帅裴行俭亲笔所书的决战方略,更附有数页以特殊符号标记、来源标注为“周天北斗”的密件,详述了西突厥乙毗咄陆部最新的兵力部署、粮草囤积点、各部族间的龃龉裂痕,乃至几条可供奇兵穿插的隐秘山道。这份情报之详尽、精准,远超常规斥候所能及,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天眼,正高悬于西域上空,将敌营内外窥探得一清二楚。
殿中,侍立着当朝首辅房玄龄、国舅长孙无忌,以及兵部、户部的几位堂官。众人皆屏息凝神,目光或落在皇帝背影上,或低垂看着金砖地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寂静。唯有侍立在御榻之侧,一身亲王常服的李治,能清晰地听到自己胸腔内那颗年轻心脏,正因激动与一丝难以名状的参与感而“咚咚”加速跳动。
良久,李世民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殿内众臣。他并未立刻言语,而是拿起那份军报,踱步至殿中央,声音沉稳却带着千钧之力,打破了沉寂:
“裴行俭已定下决战之策。”他开门见山,将裴行俭依托“周天北斗”所提供情报拟定的方略,择其精要,清晰道出,“正面,以我军步卒结坚城之阵,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挤压突厥骑兵的活动空间,此为正兵,旨在消耗、牵制。两翼,则以安西精锐骑射反复扰袭,使其首尾难顾,疲于奔命。”
他略作停顿,目光再次落回军报,手指在其中一行上重重一点,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锐利:“然此战决胜之关键,并非在于正面战场之得失,而在于此处——‘抽薪’之策!”
“据‘周天北斗’所呈,乙毗咄陆连月用兵,师老兵疲,其本部与附庸之阿史德、处木昆等部,因赏罚不公、战利分配不均,早已离心离德,怨声载道。其粮草命脉,维系于三大囤积点,守备虽严,却非铁板一块,且有内应可资利用。”李世民的声音在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敲在重臣的心上,“裴卿之意,遣一员胆大心细之骁将,率绝对精锐之师,借‘星网’所辟之隐秘路径,于决战之日,绕过敌军主力,直插其腹地!一则以雷霆之势,焚其粮草,断其根基;二则,以信号为约,策动早已心生异志之部落,阵前倒戈,反噬其主!”
当“周天北斗”与“星网”这两个词再次从皇帝口中说出时,殿内几位核心重臣的眼神都微微闪烁了一下。自洮州之役起,这个神秘而高效的情报网络便已进入帝国最高决策层的视野。它如同一个幽灵,无处不在,无所不知,却始终隐藏在层层迷雾之后,只通过特定的渠道,向前线主帅传递足以改变战局的信息。无人知其主事者为准,势力范围几何,但其所提供的每一次情报,都精准得令人心惊。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快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那一丝深究与忌惮。此等力量,若能为国所用,自是社稷之福;若怀异志,则后患无穷。陛下对其信任有加,其中权衡,绝非表面那么简单。
房玄龄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裴参军此策,深合兵法‘以正合,以奇胜’之要旨,更兼‘攻心为上’,直指敌军致命弱点。若能成功,乙毗咄陆纵有十万铁骑,亦必土崩瓦解,西域大局可定矣!”他先是肯定,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凝重,“然……老臣以为,此策行险,胜则辉煌,败则恐损我军锐气。其关键之处在于三:其一,那支执行‘抽薪’之策的奇兵,需有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勇,亦需有穿越险阻、如期抵达之能;其二,‘星网’所承诺之内应,是否绝对可靠?阵前倒戈,非同小可,若临阵变卦,我军奇兵恐陷重围,万劫不复;其三,正面大军需顶住敌军困兽之斗之压力,为奇兵创造时机。三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他的分析鞭辟入里,既点明了胜利的希望,也揭示了潜藏的巨大风险,目光不由再次投向那幅西域舆图,仿佛要穿透万水千山,看清那幕后执棋之人,究竟布下了怎样一盘大棋。
侍立在侧的李治,几乎是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场最高级别的军事决策讨论中。他听着父皇条分缕析的阐述,听着房相冷静客观的评估,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流在胸中激荡。那些原本只在兵书上看到的“正奇”、“攻心”、“伐谋”策略,此刻正以如此鲜活、如此惊心动魄的方式,在他眼前展开。他不由自主地向前微微倾身,试图将舆图上的每一个地名、每一条可能的进军路线都刻入脑海。
与此同时,那个萦绕在他心头许久的谜团——关于“周天北斗”,关于那神秘“青衣人”的身影,再次浮现。他想起晋阳妹妹提及“青衣先生”时那崇拜又带着几分神秘的笑容;想起自己偶尔向武才人请教经史时,她谈及西域风物、突厥内部矛盾时,那远超深宫女子应有的、一针见血的见解,其视角之奇特,信息之精准,时常令他暗自震惊。他隐隐感觉到,无论是救晋阳、提供边关情报,还是如今这决定西域命运的“星网”,其背后,似乎都指向同一个身影——一个智深如海、手段通天,却甘于隐匿于尘埃阴影之中的奇人。一股混合着无限敬佩、强烈好奇,以及一丝因无法触及而产生的怅惘之情,在他年轻的心湖中剧烈翻腾。他下意识地攥紧了袖中的玉珏,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更靠近那远在千里之外、执子无形的高人。
户部尚书此时也出列,奏报为支持此战,粮秣、军械、赏赐已筹备至何种程度,确保前线无后勤之忧。
李世民静听完毕,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终落在那份军报上,眼神锐利如鹰隼,做出了最后的决断:“裴卿既已谋定于前,朕便许其后动于后!传朕旨意:安西所需之一应援兵、器械、赏银,着兵部、户部即刻协调,星夜驰援,不得有误!另,赐裴行俭临机专断之权,凡利于战局者,可先斩后奏!此战,关系大唐西域百年安定,务求——”他声音陡然提升,如同金铁交鸣,响彻殿宇,“全功而返!”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诺,声浪在巍峨的殿宇中回荡。
帝王的意志,如同最强劲的弓弦,将名为“战争”的利箭,彻底引满,瞄准了遥远的西域。一场决定无数人命运、乃至帝国版图走向的决战,就此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长安城上空的风,似乎也带上了一丝来自戈壁的铁锈与血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