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副团长心知肚明,此刻装糊涂反倒不妥。沉吟片刻后叹道:\"若按旧例,我定会说八路武装同属抗日力量,折损任何一方都是国家之痛。但这话说出来,您未必肯信。\"
\"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此举实为利益考量——黑云寨若能夺得秋粮,意义重大。虽说寨中自给自足尚存疑问,但从敌寇手中夺粮,本是义不容辞。\"
\"再者,与贵寨联手进驻大沽镇,既能劫敌粮草,又可挫其锐气,岂非两全?\"
许平暗自冷笑:话说得漂亮,实则官腔十足。黑云寨出力,却仅得些许粮草回报。至于 支援?他根本不抱指望。
若真为抗敌大计,何不联合新一团、新二团等部共袭大沽镇?将平原粮仓扫荡一空才是上策。但楚云天早有警示:鬼子正借秋收布下口袋阵。抢粮恐入彀中,不抢则坐失良机——这进退两难的困局,正是楚云飞借方副团长之口点醒他的深意。
许平忽转向朱传武,朗声道:\"传武兄弟!眼下都是自己人,不必拘礼。我想听听你的高见。\"
这一转圜,分明是在回避方副团长的试探。方副团长心中不悦,却也明白:空谈利益捆绑而无一纸承诺,终究难以取信于人。临行前楚云飞早有嘱咐:与许平这等枭雄周旋,试探仅是开端。
试探需要讲究策略,不能太过直白。必须权衡利弊,把道理讲清楚。至于最终能给出什么承诺,对方有两种选择:要么被动等待馈赠,要么主动开口索取。
但无论哪种方式,他都像一头饥饿的雄狮,可能被喂饱,也可能永远无法满足——后者可能性更大。因此必须通过试探来摸清他的真实需求。
楚云飞曾叮嘱方副团长,这个许平深不可测。对付八路武装不能用金钱、权力或美色这些手段。虽然晋绥军358团也不兴这套,但在其他部队里,这些方法往往奏效。
某些势力对此更是趋之若鹜,但对八路行不通。八路更看重武装实力。如今黑云寨兵强马壮,粮饷充足,要想让他们为晋绥军358团效力,绝非易事。
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让方副团长探查许平的喜好;二是确认他们是否真如传闻所说,渴望获得正规军番号,成为一支劲旅。但问题是,就连第二战区长官阎锡山也未必能给许平这个番号。
楚云飞派方副团长前来,主要就是打探许平的意图。若能顺便获取关于八路新一团、新二团的情报,那就更好了。
见许平转移话题询问副官,方副团长虽有不悦却心中一动。那个叫朱传武的副官立即立正敬礼,看向许平说道:\"恕我直言,以我的资历和职位,实在不敢在两位长官面前妄加评论。\"
许平笑着对方副团长说:\"方兄带兵有方啊,楚团长更是治军严明。这样得力的副官,真叫人羡慕。\"
方副团长抿了口茶,意味深长地说:\"许寨主似乎对朱传武很感兴趣?不知您觉得他会作何感想?\"许平察觉对方在转移话题,但谈话的走向已然改变。
许平咧嘴一笑,目光转向方副团长,“这事儿说白了不难办。黑云寨怎么配合358团打大沽镇暂且不论,关键是楚团长派兵进大沽镇的真实目的,总得摊开来讲明白吧?”
方副团长推了推圆框眼镜,“许寨主,楚团长的意思可能比较复杂。但不管怎么说,先发制人这个道理我懂。可光抢先手就够了吗?就没有别的打算?”
许平长叹一声,“记得楚团长在大沽镇搞演习那次,打完硬仗说要帮场子。358团打鬼子确实够狠,可眼下形势复杂,秋收在即。要是楚团长另有盘算,方兄不妨直说。藏着掖着的话,合作恐怕难成。”
方副团长脸色微变,随即笑道:“许寨主痛快!要谈利益的话,您尽管开价——要多少粮食、多少装备?358团尽量满足。当然您也不会狮子大开口,咱们好商量。毕竟打大沽镇要对付的日军可不少。”
许平心中冷笑:这是要拿我黑云寨当枪使?打得赢就上山引鬼子,打不赢就在镇里当炮灰。358团打的好算盘!嘴上却说:“方副团长怕是不知道,这方圆百里除了鬼子占的平原,就属我黑云寨产粮多。论家伙事儿也不差。要光拿粮食 说事,恐怕谈不拢。”
说着突然起身走到朱传武身边,抽了抽鼻子:“咦,怎么有股东北味儿?”这晋西北地界上,虽说也有东北来的,但眼前这人说话带着古怪的腔调——像是掺了胶东口音的东北话,难怪一直摸不清他的底细。
许平已听此人说了两番话,从口音判断,此人极可能是东北人——那两千二百万从山东闯关东者的后代。但他又隐约觉得,这人或许自幼生长在关内。许平眉头微蹙,如同猎犬般抽了抽鼻子,最终点头道:\"传武兄弟竟是东北人,这在晋绥军358团可不多见。\"
要知道,358团主力多为西北子弟,\"先人板板\"之类的方言遍地,偏生冒出个东北口音,着实稀奇。许平虽心生疑惑,却未追问,转而看向面色阴沉的方副团长:\"方兄,我再重申一次——你我道不同,你们能与八路军合作,却难与我和黑云寨同道。但一心抗日这一点,我许平问心无愧!\"
\"无论 军、地方武装还是山野之流,抗击外敌皆义不容辞。若贵部真欲夺取大沽镇以破坏日军秋收,我许某敬重。但楚团长与方兄应当清楚,日军正借秋收筹划大扫荡。\"
\"倘若进驻大沽镇抢收粮食,不知楚团长作何打算?我更想说的是——与其各自为战,不如五方联军共取大沽。待粮食到手后分头撤离,既能粉碎鬼子的口袋阵,又可保存实力。筱冢义男这老狐狸,不就是赌我们不会联手吗?\"
许平冷笑一声,目光灼灼盯着方副团长:\"去年至今,鬼子刻意在晋绥军与八路军之间制造摩擦。我黑云寨虽处深山,这些把戏却看得分明。\"他忽然展颜一笑,\"若楚团长愿谈分成,许某倒不介意再议。但想拿黑云寨当枪使?绝无可能!要干就真刀 联手干!\"
粮食分配尚在其次,关键是能瓦解敌军扫荡。即便敌众我寡,联军分散撤退亦能保全实力。只是——对方答应得未免太痛快了些……
倘若仅靠黑云寨与358团进驻大沽镇,随后却一个躲进深山,一个藏入沟壑,任由日军直扑八路军的团、新一团、新二团,那便是你358团行事不仗义!
我早已言明,避免摩擦的关键在于日军动向。你能否保证,第二战区阎锡山不会借晋绥军之手,故意放出利用日军对付八路的风声来设局?
许平不论你有何盘算,先将话挑明——我倒要瞧瞧你对此事究竟作何打算。至于利益得失,若我无兴趣,按我的法子行事反倒更干脆。但要促成五方势力合力冲击日军口袋阵,绝非易事!
许平心知肚明:若晋绥军早已知晓日军有此谋划,其掌握的情报必然比团楚云天更为详尽。他断定,358团楚云飞必是得了风声,才敢行这虎口夺食之计——趁日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之际抢收粮草,甚至可能拿黑云寨当替死鬼!
然而许平难以推拒。眼下黑云寨的行动旨在粉碎日军扫荡,如何破局、何时迂回保存实力,皆需他全盘谋划。此刻他已暗下决心:必要时亲赴358团团部,哪怕与楚云飞虚与委蛇吃顿饭,也要达成两个目标——精兵简政,网罗人才。
比如眼前这寡言的朱传武,正是许平的重点招揽对象!
方副团长闻言,目的虽达却难掩悻然。他抿了口茶忽而笑道:“大当家果然快人快语!楚团长之意不过是与你细商此事。不如改 来团部一叙?”
许平扬手道:“正合我意!但我有个提议——这位东北籍副官不妨留下作联络官,由他引路带我前往358团,如何?”
蹊跷的是,方副团长竟痛快应下这突兀要求,反令许平心生疑窦。他盯着木桩般杵在眼前的朱传武,陡然泛起不祥预感:此人确是人才,但若是个榆木疙瘩,即便留在身边监视又有何用?
当许平察觉朱传武的东北口音时,顿悟此人恐非本地出身。然其为何投身晋绥军358团,尚不得而知。这般人物当个营长绰绰有余,只是暂未决断是任其为特务营长,还是主力营长。
许平不禁眉头微蹙,心想若是能把团的张大彪调来当营长就精彩了。眼下这支号称集团军的队伍急需整顿,若能编成三个主力营,那可是重中之重!
他暗自思忖,这情形倒像看过的《亮剑》电视剧,当团长的麾下统率七八个营也不足为奇吧?
许平绕着朱传武踱了三四圈,对方突然\"啪\"地敬了个标准军礼:\"许寨主有何吩咐?\"见朱传武不知如何称呼自己,又补了句:\"方副团长命我担任联络官,您尽管指示。\"
\"嗨,哪有什么指示。\"许平摆摆手笑道,\"就想找你唠唠嗑,成不?\"
朱传武眉心拧成了疙瘩。说实话他压根不愿跟打交道,可身为联络官又由不得自己。更令他诧异的是,寻常不出五分钟就会原形毕露,眼前这位却深不可测——难怪方副团长和楚团长都称许平是\"一代枭雄\"。
这词儿莫名让他想起另一个人。那人与许平年岁相仿,却透着贵公子气度,枭雄特质恐怕要在他父亲身上才显......这些念头在朱传武脑中翻腾,偏又理不清头绪。
\"真没正经事。\"许平掏出烟卷点燃,\"先前方副团长在场不便明说。你护主心切我能理解,但现在既然派你来当联络官,咱们总得处好关系不是?\"
沟通对朱传武而言简直是道坎。十年军旅生涯在他身上烙下深深印记,比起耍嘴皮子,他更习惯在炮火中摸爬滚打。
许平眯眼打量着这个老兵。从对方持枪的茧子能看出,这人起码服役十年以上。但为何沦落到来当副官?忽然灵光一闪——抗战前确有大批东北军流入西北,混编进各部队也是常事......
许平对西北行营那场轰动全国的 事件了然于胸,却怎么也想不通朱传武这号人物为何会重返西北军。
在晋绥军这等杂牌部队里当个副官,莫非是东北军安插在358团的眼线?这念头刚起就被他否决——东北军早已烟消云散,哪还有余力搞这些名堂。看来此人必是楚云飞精挑细选的人才,只是那群操着西北腔的糙汉子里混进个东北口音,也只有在真心抗日的队伍里才容得下这般光景。
想到楚云飞的为人,许平笃定此人胆识谋略俱佳,却未必真懂用人。否则他的团里怎会冒出叛徒汉奸,连个像样的将领都没培养出来?反观李云龙麾下,魏和尚、张大彪、段鹏哪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许平不禁嗤笑出声,冲着朱传武摆手道:\"把话挑明,你若愿听我的,这事就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