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老蒋的通电威胁和群雄的步步紧逼,还在戈壁滩上吃沙子的柯明义接到了雪片般的告急文书。
左玉波看着各地传来的消息,眉头紧锁:“老板,压力太大了。老蒋这是要撕破脸皮,阎老西、李德邻他们也在趁火打劫。咱们要是一个处理不好,别说开发了,恐怕立刻就是四面楚歌。”
柯明义站在刚刚铺好水泥地面的指挥部里,看着窗外尘土飞扬的工地,脸上没什么表情。
“怕什么?他们吵得越凶,越说明咱们这条路走对了。他们不是要分蛋糕吗?好啊,那就让他们来分。不过,这桌子怎么摆,盘子怎么放,得按规矩来。”
“您的意思是?”
柯明义嘴角露出一丝嘲讽,“召开一次‘西北开发协调会议’。把老蒋的代表,还有阎锡山、李宗仁、龙云,当然还有延安的人,全都请到这戈壁滩上来!咱们当面锣、对面鼓,把事情说清楚!”
“在这里?”左玉波有些愕然,“这地方……”
柯明义打断他:“就是这里!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地方,用什么样的速度在建设!也让他们明白,离开了我们‘东山’的技术、设备和组织能力,他们所谓的‘开发’,就是一句空话!”
命令一下,邀请函通过秘密和公开渠道发了出去。
虽然各方对会议地点选在荒凉的工地颇有微词,但巨大的利益诱惑和老蒋掀桌子后形成的微妙局势,迫使他们的代表最终还是捏着鼻子来了。
几天后,在这片刚刚平整出来的土地上,几顶硕大的军用帐篷支了起来,中间摆上一张长条木桌,就成了决定西北命运的谈判场。
帐篷外,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帐篷内,各方代表唇枪舌剑,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
老蒋的代表何应钦率先发难,板着脸:“柯先生,西北开发,关乎国运,必须由中央主导!人员、资金、设备、产出,都应由中央统一调配!这是原则问题!”
柯明义还没说话,阎锡山的代表就阴阳怪气地接上了:“何部长,中央主导我们没意见。可这西北靠近我们山西,我们出人出力出资源,总不能白白辛苦吧?这利益分配,得讲究个公平!”
李宗仁的代表也帮腔:“就是!我们桂系在华南牵制了大量日军,流血牺牲,西北造出的武器弹药,理应优先补充一线部队!”
龙云的代表则强调云南在矿产和技术工人方面的贡献。
延安的代表说话最硬气:“我们支持在联合抗战的前提下共同开发。但必须明确,开发成果要用于增强全民族的抗战力量,而不是成为某些人壮大私兵的资本!”
吵吵嚷嚷,谁也说服不了谁。
柯明义一直冷眼旁观,等他们吵得差不多了,才轻轻敲了敲桌子。
帐篷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他身上。
“诸位,说完了?”柯明义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掀开帘子,指着外面热火朝天的工地,“看看那里。我们脚下,以前一片荒漠,现在厂房林立,道路四通八达。”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靠的是什么?不是靠嘴皮子,也不是靠什么‘中央委任状’,是靠我们‘东山’的技术、设备,是靠成数万老百姓、工人和技术员流血流汗干出来的!”
他走回桌前,双手撑着桌面,身体前倾,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想参与进来,可以。但有四个条件,没得商量!”
“第一,成立‘西北开发联合委员会’,各方派代表参加,但技术和生产管理,必须由我们‘东山’主导!外行不能领导内行!”
“第二,各方按出资、出人、出资源的比例,分享未来十年的工业产出份额,白纸黑字写清楚,谁也别想多吃多占!”
“第三,在这里,只有一个规矩,就是‘东山’的生产管理条例和‘信用券’结算体系!不接受的,现在就可以走!”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柯明义眼神锐利如刀,“所有在这里生产出来的武器弹药,优先用于对日作战!谁敢拿着这些装备打内战,或者暗中资敌,别怪我翻脸不认人,断了他的供应,还要让他成为全民公敌!”
四个条件,条条强硬,尤其是最后一条,几乎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刀。
帐篷里死一般寂静,何应钦脸色铁青,想反驳,却又找不到理由,阎锡山、李宗仁等的代表面面相觑,盘算着利弊,延安的代表则微微点头。
柯明义这是摆明了车马:蛋糕可以分,但怎么做蛋糕,分给谁吃,得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