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的侦察机在云层上方嗡嗡叫着,像只烦人的苍蝇。
飞行员透过舷窗往下看,黄土高原上,那支车队像条钢铁蜈蚣,蜿蜒前行,车龙扬起的尘土老高,隔着老远都能看见。
最扎眼的是车队里那些经过伪装、但依旧能看出轮廓的高射机枪,枪口斜指天空,像一片移动的钢铁丛林,阳光照在金属枪管上,偶尔反射出刺眼的光。
飞行员撇撇嘴,推动操纵杆,飞机开始俯冲,带着刺耳的呼啸声降低了高度,意图进行威慑和更清晰的侦查。
几乎就在他刚冲出云层的同时,地面上那些“钢铁丛林”瞬间活了!
训练有素的防空射手们根本不需要等待命令,几乎是本能反应,粗长的枪口齐齐微调,动作整齐划一。
下一刻,沉闷而连续的怒吼撕裂了高原的寂静!
“咚咚咚咚——!”
数不清的炽热弹链如同暴怒的火鞭,猛地抽向天空,在蔚蓝的画布上瞬间织出一张密集的死亡之网,弹头划破空气的尖啸声甚至压过了飞机的引擎轰鸣。
鬼子飞行员吓得魂飞魄散,猛拉操纵杆,飞机几乎是擦着那泼天而来的弹雨边缘,狼狈不堪地重新钻回云层。
机身剧烈颠簸,他能听到几发子弹打在机腹上的“哐哐”声,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不敢再下去试探了,绕着车队远远飞了一圈,除了看到更多同样配置的防空车辆和隐约可见的、坐在卡车上眼神警惕的士兵,再也得不到更多细节,他悻悻地调整方向,返航汇报。
“目标车队规模庞大,目测车辆超过两百,配备极其强大的防空火力,反应迅速,射击精准,其行进方向明确,为西北纵深,建议,建议暂不进行低空拦截,代价可能过大。”
这份语带保留的报告被送到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时,引起了短暂的讨论。
“八嘎!柯明义这是把家底都搬出来了吗?这么多高射机枪,他要去西北干什么?”一个参谋皱着眉头。
“还能干什么?建工厂,搞军工!”另一个参谋语气带着点嘲讽,也带着点无奈,
“帝国当前首要之务,是巩固南洋战果,获取关键资源,并防备英美反扑及苏联可能的异动。只要他们不主动攻击我们的核心交通线和重要城市,暂时,我们没必要去西北那片戈壁滩上跟他们死磕,无论输赢,付出的代价都太大。”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壮大?”
“壮大?在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从头开始建工厂?谈何容易!等他们搞出点名堂,帝国早已拿下南洋,届时再回头收拾他们,易如反掌!现在去碰那颗硬钉子,得不偿失。”
争论很快平息。基于现实的考量,或者说,是基于对南洋更大利益的追逐,司令部最终默许了柯明义的这次行动。一道命令被下达:加强对该方向的空中监视,但避免与其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鬼子的侦察机依旧会时不时出现在车队上空,但都保持在安全高度,远远地“护送”一段,像一群无可奈何的秃鹫,看着猎物大摇大摆地走进自己的巢穴,然后调头返航。
柯明义接到车队的报告,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瞧见没?老左。”他对身旁的左玉波说,“试一试小鬼子,还是有好处的。”
左玉波扶了扶眼镜,望向浩浩荡荡的车队方向,语气带着一丝兴奋:“看起来,暂时真的可以往大了搞。”
柯明义:“别高兴的太早,再多试试,看看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