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子的动作太快了,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三月初,当国际社会还在为南洋一系列闪电陷落而震惊得合不拢嘴时,日本再次展现了其恐怖的战争动员能力。
已经完成“大练兵”、装备了南洋自产武器的第三批百万新兵,如同开闸的洪水,浩浩荡荡地涌入东南亚。
这批生力军的到来,迅速填补了占领区的兵力空隙,将那些刚刚插上日之丸旗子的油田、矿山、橡胶园守得铁桶一般。
南洋的日占区,不再是飘摇的浮萍,而是开始向着坚硬的堡垒演化。
与此同时,在中国关内,第四批,也是最后一批百万日本新兵,踏上了他们的“练兵场”,这些脸上还带着稚气、眼神却充满狂热的新兵蛋子,被分散补充到华北、华中的各个师团。
他们的任务很明确:在真实的战场上,用中国人的鲜血和生命,完成从新兵到老兵的蜕变。
太行山,“东山”基地指挥部。
左玉波将最新的情报汇总放在柯明义面前,语气沉重:“老板,鬼子的第四批百万新兵已经就位。
加上之前完成练兵留在关内的部队,以及原有的关东军、华北华中方面军,他们在咱们家门口的兵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质量在提升,数量也维持在三百四十万这个可怕的数字。”
柯明义盯着沙盘,上面代表日军的蓝色旗帜密密麻麻,仿佛一片望不到边的毒菌。
“看到了吗?老左。”柯明义的声音很冷,“鬼子这是把咱们中国,当成了他们永久的练兵场和资源补给地。南洋的胜利,让他们更加坚信这条‘以战养战’的路子走对了。”
他拿起一枚代表日军新兵部队的蓝色小旗,插在沙盘上的某个位置:“这新来的一百万,就是来吸血的。
他们要用我们的资源壮大自己,用我们的战士来磨练他们的新兵,等到这批新兵也见了血,成了老兵,鬼子手里的牌就更多了。”
左玉波推了推眼镜:“关键是,他们在南洋那套‘武装移民、就地建厂’的模式太毒了。
现在东南亚都快成了他们第二个本土,资源、武器甚至兵员都能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这战争潜力,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可怕。”
但柯明义感觉小鬼子的重心明显转向了肥得流油、防御空虚的东南亚。
对于地大物博、人多势众、浑身硬骨头、超级难啃的中国,他们现在的策略可能是:维持现状,别出大乱子就行。
他盯着地图和情报,脑子里冒出一个大胆又危险的念头:如果咱们也顺势而为,主动减少进攻,只保持必要的防御,给小鬼子一颗“定心丸”。
那么小鬼子会不会将更多的精力和视线投向东南亚。
毕竟,对他们来说,从东南亚抢现成的石油、橡胶等,那可是泼天的富贵。
这个想法让他心跳加速。
如果这种危险的“默契”真的能形成,哪怕只有一两年,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窗口期!
“老左,”柯明义猛地抬起头,眼神灼灼,“你说,咱们要是现在开始,闷声发大财,在西北、在西南,甚至就在小鬼子眼皮子底下,敞开了建大炮、坦克、飞机工厂,小鬼子会管吗?”
左玉波被这想法吓了一跳,推眼镜的手都顿住了:“老板,这,太冒险了吧?咱们小打小闹搞兵工厂,鬼子还能忍。
真要大规模搞重工业,那不是摆明了告诉鬼子,我们在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他们能坐视不管?”
“此一时彼一时!”
柯明义走到地图前,手指戳在东南亚,“以前鬼子把咱们当唯一的目标,自然看不得咱们壮大。
现在呢?南洋那些油田、橡胶园,才是他们的心头肉!除了大练兵,只要咱们不主动去进攻刺激他们,不去让他们下不来台,他们很可能就假装看不见!”
他越说越觉得有可能:“你想想,发动一次大规模战争要消耗多少资源?万一打输了,他们在南洋的布局都可能受影响!
只要咱们的‘发展’不直接威胁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他们很可能选择成本更低的办法,加强重点城市和交通线的防御,而不是劳师远征来打我们的深山老林和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