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峡劫掠的消息,像一颗炸雷,把西安会议桌上刚刚达成的脆弱默契炸得粉碎。
重庆的蒋介石第一个拍了桌子:“娘希匹!马步芳这几个蠢货,无法无天!眼里还有没有中央政府!”
他气的不是物资被劫,而是三马公然挑战了他试图主导的分配秩序,更是心疼那批眼看就要到手的装备。
延安的窑洞里,气氛同样凝重。“这是破坏抗战大局的土匪行径!”
一位领导人怒不可遏,“必须坚决打击,以儆效尤!”
但愤怒之余,更多人思考的是后续影响。陕北与甘宁毗邻,若趁机拿下三马地盘,对拓展战略空间、获取资源极为有利。
山西的阎锡山、广西的李宗仁等人,反应则复杂得多。他们同样谴责三马的愚蠢,但私下里,却打起了小九九。
阎老西盘算着:“宁夏那边有黄河水运之利,若能被咱晋绥军渗透一二……”
李宗仁则想着:“甘肃地域辽阔,若是能插上一脚,将来进退余地就大了。”
离得远的,如云南龙云,则暗暗担忧:要是让延安或者阎锡山轻易吞下西北,实力暴增,日后格局恐对自己不利。
一时间,讨伐三马成了政治正确,但“讨伐之后怎么办”这个更关键的问题,却让各方势力心怀鬼胎,迟迟无法达成一致。
讨贼联军还没出发,关于战后地盘划分的暗战就已经先打响了。
太行山里,柯明义看着各地传来的密电,对左玉波冷笑:“瞧瞧,还没打死老虎,就开始琢磨怎么分虎皮、虎骨了。这德行,能成事才怪。”
左玉波皱眉:“老板,这么拖下去不是办法。三马尝到甜头,可能变本加厉。苏联方面也可能因此对援助通道失去信心。”
柯明义手指敲着地图上西北的位置,“那就给他们找个‘公证人’。咱们不直接去抢地盘,那太扎眼。但咱们可以帮他们定个规矩。”
他很快通过渠道,向重庆、延安及主要地方势力提出一个“建议性方案”:
1. 立即组建联合讨逆军,以中央军、八路军为主力,晋绥军、桂军等派部队象征性参与,速战速决,剿灭三马主力,首要目标是夺回被劫物资、打通通道。
2. 战后地盘处置遵循“抗战优先、民生为本”原则:
主要交通线(如苏联援助通道)沿线及关键节点,由联合委员会(各方代表组成)共管,确保畅通。
原有行政体系暂维持,但必须服从抗战大局,不得阻挠物资运输、兵员招募。
三省资源开发,引入“东山”体系的“五小工业”模式,由联合委员会监督,所得利益按比例补充各抗日力量军费,优先保障当地民生。
3. “东山”体系愿意提供:部分情报支持、协助培训联合委员会的技术管理人员,并承诺优先用物资换取三省产出的矿产、畜牧产品,帮助当地恢复经济。
这个方案,看似公允,谁都不得罪,却暗含玄机。
它避免了直接瓜分引发的冲突,用“共管”和“联合开发”模糊了地盘归属,实质是将西北纳入了以“东山”技术经济模式为纽带的新秩序中。
柯明义不当占领者,却要当规则制定者和经济链条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