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的报纸佬们,这回可算是不只盯着中国军队又丢了哪座城、死了多少人了。
以前《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这类西洋大报,一提到中国战场,满篇都是“悲惨”、“溃败”、“绝望”,配图不是哭喊的难民就是燃烧的村庄,看多了都让人觉得压抑。但现在,一些不一样的词开始冒头了。
比如,有记者跟着日军采访“秋狩”行动,本来想拍点“皇军威武”的画面,却意外拍到一支中国部队利用复杂地形打了就跑,愣是用土制地雷和冷枪啃掉了日军一个小队,还烧了好几辆运粮的卡车。
这报道发回去,标题就变成了《中国军队应用神秘新战术,日军后勤线频遭“幽灵”袭扰》。
“没良心炮”这东西虽然土,但威力实在吓人,根本瞒不住。
有西方武官甚至搞到了一些残骸碎片和战场照片,发表在报刊专栏里,分析这种“简陋但极具创意”的武器如何给装备精良的日军造成巨大心理阴影和实际伤亡。
文章里充满了“惊人的智慧”、“因地制宜的抵抗”这类字眼。
最让他们抓心挠肝的是那本《对日作战纲要》。这名字开始在各种战地报道和情报分析中被反复提及,被描述成一本“神秘手册”、“中国军队的战术圣经”。
记者们挖空心思也想搞到一本,想知道里面到底写了什么,能让一支被认为即将崩溃的军队忽然变得这么难缠。
各种猜测都有,有的说是德国顾问的秘密教材,有的说是苏联人提供的,甚至还有离谱的传言说是某个隐世的东方军事天才写的。
总的来说,西洋人看中国的眼光悄悄变了点味。从前觉得你只能被动挨打,纯靠人命去填,现在发现你居然还会动脑子,还能用他们看不懂的办法让日本人吃瘪。
这带来了一点“惊讶”,甚至是一丝“尊重”。中国人在他们心里的形象,从“可怜的受害者”稍微向“顽强的抵抗者”偏了那么一点。
但他们骨子里的看法没变。绝大多数西方观察家和政府官员还是认为,中国这点小聪明改变不了大局。
日本工业实力摆在那儿,军队那么强大,中国再怎么挣扎,最后恐怕还是打不赢。这点“惊讶”只是让这场注定失败的抵抗,看起来稍微悲壮和有趣了一点而已。
至于苏联那边的报纸,调门可就高多了。《真理报》之类的媒体可劲儿夸,说中国人民的斗争是“英勇无畏”的,是为了保卫家园和自由,狠狠谴责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
他们不断强调苏联“深切同情并坚定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话里话外都暗示着——“看,我们才是你们真正的朋友,那些西洋佬只会看热闹!”
明眼人都知道,苏联人这么卖力吆喝,主要还是因为担心日本在中国练完了兵,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远东的地盘。
他们巴不得中国能多拖住日本一天,最好能把日本拖垮,所以拼命给中国打气,顺便给自己拉点好感度。
这些国际舆论的变化,悄悄影响着各国政府的小算盘。苏联乐得见日本被拖在中国泥潭里,偷偷给延安送了点药品和破旧武器。
英美还是老样子,嘴上喊两句“呼吁和平”,实际屁都不放一个,生怕惹毛了日本;德国人则一边跟日本称兄道弟,一边偷偷卖军火给蒋介石,生意做得飞起。
总之,世界终于发现,中国这场仗打得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窝囊。
虽然没人觉得中国能靠自己打赢,但至少现在大家都搬来小板凳,抓把瓜子,想看看这出戏接下来怎么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