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那“秋狩”行动一搞,可算是把所有人都打醒了。以前还想着能偏安一隅,现在明白了,小鬼子是刨根来的!要活命,就得有枪有炮!
这下可好,全国上下,但凡是能跟“军”字沾点边的厂子,全都疯了!
机械厂最先抖起来! 那订单,雪片似的飞过来!以前是求着人家买机床,现在是各大兵工厂、修械所提着现大洋,堵在厂门口催货!
老板们眼睛都红了,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转,工人三班倒,机器烫得能烙饼也不敢停!啥精密不精密,能车出枪管、能造出零件就是好机床!
老师傅们被当祖宗供着,工资翻着跟头往上涨。车间里全是叮叮当当的响声和油烟味儿,听起来那叫一个提气!
可原材料一天一个价,黑市的特种钢贵得能吓死人,老板们一边数钱数到手抽筋,一边又为明儿的原料愁得掉头发。
纺织厂和被服厂直接变身! 啥时髦料子都不织了,清一水的灰布、黄布!车间里震耳欲聋的全是织布机的咣当声。
女工们手脚麻利地踩着缝纫机,出来的不是旗袍洋装,全是捆得结结实实的军装、绑腿、背包!一车一车的布匹运进来,一箱一箱的军服运出去。
老板看着库存清空,笑得合不拢嘴,可转头一看,棉花价格又被炒上了天,心里又咯噔一下。
化工厂成了香饽饽中的香饽饽! 这可是造火药的根基!以前生产肥田粉、花露水的厂子,现在全都琢磨着怎么搞出硫酸、硝酸来。
厂区里整天冒着诡异的黄烟绿雾,味道呛得人直流眼泪,可没人敢抱怨。这些都是“抗日的味道”!
老师傅带着学徒日夜守着反应罐,生怕出一丁点差错。肥皂、药品这些紧俏货也优先供应前线,老百姓想买?排队去吧!还得看有没有货!
五金厂、橡胶厂、皮革厂也跟着鸡犬升天! 叮叮当当的,全在敲军用水壶、工兵铲!
橡胶厂不再做气球胶鞋,全力生产军用胶底鞋,那味道,半条街都能闻到。皮革厂里,一张张牛皮被鞣制成腰带、枪套、皮鞋,供应给军官们。
表面上看,这可真是工业的“黄金时代”,厂子开足马力,工人有活干有饭吃,老板赚得盆满钵满。
可这繁荣,它畸形啊!
所有的钱、所有的料、所有的人,全都往军工这一条道上挤。老百姓用的洋火、布料、肥皂、铁锅,反而没人生产了,价格飞涨还买不着。
这就好比一个人,把全身的血都灌到一条胳膊上,胳膊是粗了,可身子其他地方都快饿死了!
那些老板们,晚上摸着鼓囊囊的钱箱子,心里却直打鼓。这好日子能过多久?仗要是打输了,这一切全是泡影。可要是打赢了……这庞大的军工产能到时候又卖给谁去?
他们就在这种又兴奋又焦虑的煎熬里,一天天地过着,只能盼着国军能顶住,盼着这仗能早点打完,至于未来?谁心里都没底。
这就是抗战下的“繁荣”,一种让人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痛快的扭曲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