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以西的小村庄里,夜色如墨。土屋内,窗户被厚毯子遮得严严实实,只有一盏昏暗油灯在桌上摇曳。
一人深吸了一口劣质烟卷,烟雾中,他拿起那份字迹模糊的密信,又仔细看了一遍。坐在两侧的两人,神情严肃。
这人缓缓开口道,这个西进的建议很有胆量和眼光,与前段时间讨论的转移方向不谋而合。另一人点头,眉头紧锁,说老蒋正全力打造中央军,若困在江西,下次“围剿”力度必定空前,跳出包围圈是活棋也是险棋。
第三人指着信纸后半部分,说那“太行山热心乡绅”“奇技”以及用苏联援助的“书册”“样品”去交换的方式不一般,对方对己方和苏联的动向似乎都很了解。第一人补充说,对方还点名了太行山江村王姓货郎,说明在北方特别是太行山一带有实际力量,这封信的价值可能比想象的更大。
第一人站起身,在狭小的土屋里踱步,分析道,写信的人或其代表的势力,极度反感老蒋,至少坚决抗日,有很强的战略眼光,能预判国际形势,手里还有己方急需的技术或资源,且在北方根基不浅,行事隐秘。
第三人表示同意,还说对方更倾向于“交易”而非无偿援助,用苏联技术资料和样品去换他们的“奇技”,显示出对方对自身东西的价值很自信,也表明是相对平等的合作姿态。
第一人眼睛一亮,说这是个机会,如果能通过这条线获得技术支持,无论是转移路上还是到新根据地,都大有裨益,信中暗示的“巩固根本”的东西,很可能是军工、医药或通讯方面的关键技术。
第二人比较谨慎,说机会虽好,但风险也大,万一这是敌人的陷阱或者对方另有所图呢?第三人沉吟片刻,说陷阱的可能性有,但不大,如果是老蒋的人,没必要绕这么大圈子,更不会提出让他们西进陕甘的建议,更可能是某支隐藏在敌后的抗日力量或有渠道、有技术的秘密组织,他们想帮忙又要保证自身安全。
第一人点头,拍板决定这件事值得冒险接触,但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他随即做出部署,要立刻通过渠道核实太行山地区特别是“江村”附近有没有新的抗日力量或“王姓货郎”,且要秘密进行。还要从最近接收的苏联援助里挑选部分有技术含量但不那么核心的资料和实物样品,数量要精,以显示诚意并试探对方。
同时,要选派最精干可靠的交通员,先到外围观察,确认安全后再用暗语尝试接触,一旦有异常立刻撤离,东西宁可销毁也不能落入敌手。如果第一次接触成功,对方拿出的东西有价值,可以尝试小规模交换,并告知对方,目前主要精力在打破“围剿”和战略转移上,大规模、稳定的物资交易需要时间,要等在新根据地站稳脚跟。
第二人补充说,要强调抗日到底的决心,如果对方真是志在抗日,那就是合作的坚实基础,只要他们的技术、物资用于抗日,就是中华民族的功臣。第三人最后叮嘱,要告诉执行任务的同志安全第一,每一分力量都很宝贵,如果这笔“交易”能做成,或许就是未来在西北扎根的一份重要“家底”。
决议已定,一道绝密指令伴随着夜色,悄无声息地传递出去。一场充满未知但可能影响深远的地下交易,即将在太行山的褶皱中悄然展开。而三人的目光,在跳动的灯火下,充满了期待与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