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在商会安排妥当后,拖着疲惫却又坚定的步伐回到住所。他坐在书桌前,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李知府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他低声自语,目光落在桌上的地图上,那是商会计划的商路图,如今却仿佛布满了荆棘。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
“进来。”张洵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门缓缓推开,进来的是他的贴身小厮。小厮神色紧张,手中拿着一封信件,说道:“少爷,刚刚有人在门口放下这封信就匆匆离开了。”
张洵心中一紧,接过信件,迅速展开。信上的内容让他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信中所言,竟是李知府觉得商会所谓新商路的计划不足为惧,为了彻底打压商会,他已指使孙御史出面弹劾张洵,称其商业活动扰乱市场,破坏经济秩序。
“哼,果然来了。”张洵冷哼一声,将信件揉成一团,心中思索着对策。他深知,李知府这一招极为狠毒,若不能妥善应对,不仅自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商会乃至背后支持他的各方力量都将受到牵连。
此刻,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孙御史身着官服,站在朝堂中央,神色严肃,言辞激烈地弹劾着张洵。
“陛下,张洵一介商人,却胆大妄为,肆意扰乱市场秩序,破坏我朝经济稳定。他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致使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如此行径,若不加以严惩,恐将引发更大的祸端,动摇我朝根基啊!”孙御史慷慨激昂地说道,每一句话都仿佛重锤一般,敲击在众人的心上。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神色不悦,听闻孙御史所言,眉头紧紧皱起。他向来重视民生与经济,听到竟有商人如此胆大妄为,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怒火。
“可有证据?”皇帝冷冷地问道。
孙御史连忙从袖中掏出一叠纸张,上前几步,恭敬地呈给皇帝身边的太监,由太监转呈给皇帝。“陛下,这是微臣收集的证据,上面详细记录了张洵的种种恶行。”
皇帝接过证据,仔细翻阅起来。只见上面罗列着诸多莫须有的罪名,从私自抬高商品价格,到垄断市场资源,一桩桩一件件,写得有模有样。皇帝越看脸色越阴沉,看完后将证据狠狠摔在地上。
“如此胆大妄为,实在可恶!来人,传朕旨意,即刻彻查此事,命张洵限期到公堂受审,若查明属实,定要严惩不贷!”皇帝怒喝道,声音在朝堂上回荡。
朝堂之下,众大臣面面相觑,有的面露担忧之色,有的则暗自窃喜。那些与李知府勾结的官员,心中暗喜计划得逞;而一些正直的官员,虽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但在皇帝盛怒之下,也不敢贸然进言。
此时的张洵,还不知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切。他在住所内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便是一阵猛烈的敲门声。
张洵心中一凛,亲自前去开门。门一打开,只见一名官差模样的人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份公文,严肃地说道:“你可是张洵?”
“正是在下。”张洵镇定地回答道。
“奉陛下旨意,你因扰乱市场、破坏经济秩序等罪名,需限期到公堂受审。这是公文,你且收好。”官差将公文递给张洵,说完便转身离去。
张洵接过公文,看着上面的内容,心中明白这是贪官的阴谋。他深知,此次公堂受审,必定是一场艰难的硬仗。面对朝堂上的弹劾和皇帝的命令,他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公堂之上,那些贪官污吏必定会想尽办法置他于死地,而他又该如何为自己辩护,还自己一个清白?
张洵回到屋内,再次坐在书桌前,烛火依旧摇曳不定,仿佛他此刻的心境。但他的眼神却逐渐坚定起来,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冲破这重重困境,给那些贪官污吏一个狠狠的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