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洵目光紧紧盯着老者,双手不自觉地握紧,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老者的答复将决定他能否踏入民间商会的大门,进而改变如今艰难的处境。此刻,小院里安静极了,只有偶尔传来的竹叶沙沙声,仿佛也在为他的命运而叹息。张洵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老者能够伸出援手。
老者缓缓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着张洵,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他内心的焦急与渴望。许久,老者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稳重:“我确实与民间商会有些渊源。只是,此事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需要考虑一下。”
张洵心中一紧,忙向前倾身,急切地说道:“老先生,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那些贪官污吏与钱富商等人,处处刁难我,我的生意举步维艰。若能加入民间商会,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还望老先生您能帮帮我,晚辈定当感恩戴德。”
老者微微皱眉,轻轻摇了摇头,站起身来,背着手在小院中踱步。他的脚步不紧不慢,每一步都似乎踏在张洵的心坎上。张洵坐在石凳上,大气都不敢出,眼睛紧紧跟随着老者的身影。
“小张啊,你可知民间商会的规矩森严,推荐一事,绝非儿戏。一旦推荐有误,不仅你会受到惩处,我也难辞其咎。”老者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张洵,目光中带着审视。
张洵连忙站起身,恭敬地说道:“老先生,我明白其中利害。我自来到此地,一心只想本分做生意,为百姓谋些实惠,也为这混乱的商业环境尽一份力。如今遭受诸多磨难,却从未有过退缩之意。我相信,若能加入民间商会,定不会给您抹黑。”
老者微微点头,重新坐回石凳,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陷入沉思。张洵也不敢再贸然开口,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心中却如翻江倒海一般。
过了好一会儿,老者终于再次开口:“你能在如此困境中,仍坚守本心,实属不易。只是这推荐之事,我还需慎重考虑。这样吧,你且先回去,等我想好了,自会给你答复。”
张洵心中满是失落,但他也明白,此事急不得。他强打起精神,再次抱拳说道:“多谢老先生肯为晚辈考虑。晚辈回去静候您的佳音。只是……还望老先生能尽快,晚生的生意实在耽搁不起了。”
老者摆了摆手,说道:“我知道了,你去吧。”
张洵无奈,只得转身离开小院。他脚步沉重,心中却仍抱有一丝希望。刚走出小院没多远,一阵微风吹来,带着丝丝凉意,吹在他满是汗水的脸上,却并未让他感到丝毫清爽。
回到店铺,张洵依旧心神不宁。他坐在柜台后,眼睛盯着门口,仿佛随时都能看到老者前来的身影。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店铺里顾客寥寥,老者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这一日,张洵在店铺里坐立不安,一会儿起身走到门口张望,一会儿又回到柜台前唉声叹气。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老者交谈的场景,琢磨着老者的每一句话,试图从中找到一丝希望。
傍晚时分,店铺即将打烊,张洵心情低落地准备收拾东西。这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他心中一喜,急忙抬头望去,却发现只是一位路过的行人。张洵失望地低下头,继续收拾着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张洵一边勉强维持着店铺的生意,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老者的答复。可老者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毫无消息。张洵实在忍不住,决定再次前往老者的小院。
当他再次来到城东的小院时,却发现小院大门紧闭,周围一片寂静。张洵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用力敲了敲门,大声喊道:“老先生,您在吗?晚辈张洵求见。”然而,回应他的只有空荡荡的回声。
张洵不死心,绕着小院走了一圈,透过院墙的缝隙向内张望,却看不到任何有人居住的迹象。他心中十分失落,不明白老者为何突然离开,难道是自己的请求让老者感到为难,所以选择了逃避?那自己加入民间商会的希望,是不是就此破灭了?
带着满心的沮丧,张洵失落地回到店铺。他刚走到店铺门口,便发现地上有一个信封,上面没有署名。张洵疑惑地捡起信封,打开一看,里面写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一个地址。这封信是谁送来的?与民间商会有关吗?张洵心中充满了疑问,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手中的信封,不知所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