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反应如同云城春日里缠绵的雨,悄然而至,细密而持续。苏晚意开始对气味异常敏感,书店里原本令她心安的墨香、纸香,有时会毫无预兆地引发一阵恶心。精力也大不如前,以往能伏案工作数小时不觉疲倦,如今常常在午后便感到一阵难以抵挡的困倦袭来。
她并未声张,只是悄然调整了生活与工作的节奏。书房里多了一个柔软的靠枕,案几上常备着清淡的苏打饼干和温水,以应对突如其来的不适。她将更多需要外出奔波的事务交给了愈发得力的小陈和团队,自己则更多地坐镇后方,进行内容的深度梳理和规划。那本《云城金石录》的后续编撰,以及“古籍里的云城”系列拓展计划,正好需要这样沉静下来的时光去细细打磨。
与顾屿的视频通话依旧定期进行,通常是在夜晚。屏幕那端的他,背景常常是北城办公室冷硬的线条,或是酒店房间陌生的布局,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疲惫,但每次看到她的脸,那双深邃的眼睛里总会漾开真实的暖意。
他从不细说北城的艰难,只挑些进展顺利的事情讲,比如稳住了几位核心董事,理清了几处模糊的账目。苏晚意也默契地扮演着安抚的角色,与他分享书店的日常,工作室的进展,云城近日的好天气,还有她新读到的某段有趣的金石记载。她笑语温言,面色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平静而红润,巧妙地掩饰着身体的不适和那份深藏的秘密。
只有一次,在她强忍着又一波恶心感,匆忙说了几句准备结束通话时,顾屿敏锐地捕捉到了她瞬间苍白的脸色和额角的虚汗。
“晚意,你脸色不好,是不是不舒服?”他的声音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
苏晚意心头一紧,随即稳住心神,拿起旁边的水杯喝了一口,勉强笑了笑:“没事,可能就是今天看书久了,有点头晕。休息一下就好。”
屏幕里,顾屿的眉头并未舒展,他沉默了几秒,目光仿佛要穿透屏幕:“真的只是累了?如果有事,一定要告诉我。”
“真的没事。”苏晚意用力点头,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更自然些,“你不用担心我,照顾好自己。北城的事……还顺利吗?”
她巧妙地转移了话题。顾屿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终是没有再追问,只是语气愈发温和:“还在掌控中。快了,晚意,等我回来。”
结束通话后,苏晚意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手心竟有些濡湿。她抚着小腹,感受着那份日益清晰的存在感,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她并非想要刻意隐瞒,只是深知此刻远在北城的他,正处在关键的博弈时刻,一丝一毫的分心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她的安宁,是他最重要的后方。
日子便在这样一种外松内紧的节奏中流淌。苏晚意逐渐适应了身体的变化,孕早期的反应也慢慢减轻。她开始享受这种与腹中孩子独处的时光,在翻阅古籍、勾勒线图时,会低声念上一段文字,仿佛在进行最早期的胎教。工作室的年轻人们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对她更加体贴照顾,端茶递水、搬运重物都抢着做,氛围融洽而温暖。
这期间,云城本地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文化媒体听说了“云城金石记忆”展览,特意前来做了一次专访。苏晚意身着宽松的改良旗袍,坐在仿宋书斋的场景前,从容地讲述着金石的魅力、传承的意义,以及团队未来的构想。她语气平和,眼神清亮,那份因孕育生命而更添柔韧与沉静的气质,透过镜头,打动了不少人。
报道刊出后,“墨香”书店和苏晚意的“古籍里的云城”计划获得了更多的关注。甚至有邻市的文化机构发来邀请,希望她能去交流经验。苏晚意婉拒了外出,但欣然接受了线上交流的提议。她正在将自己的根系,更深地扎进云城的土壤里,同时也将枝叶,更舒展地伸向更广阔的空间。
夜深人静时,她会给顾屿发去一些日常的照片——书店门口新开的白玉兰,团队一起下午茶的点心,或是她刚刚完成的一页手稿。她很少写冗长的思念,只是用这些细碎的影像,告诉他:云城一切安好,我亦安好。
北城的波涛或许汹涌,但云城的生活,如同静水深流,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蕴含着蓬勃的生机与坚定的力量。苏晚意知道,她守候的不仅是一份爱情,一个家,更是一份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一个正在悄然成长的、属于他们的未来。这份守候,让她无比坚韧。长路依旧,静水之下,深流不息,承载着所有的希望,流向明确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