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韩国首尔体育馆外细雨缠绵,场馆内却热浪翻涌。屈正阳提着训练包踏入场馆的瞬间,扑面而来的声浪险些将他掀个趔趄——看台上密密麻麻挤满了韩国观众,红色的“李尚洙必胜”应援牌晃成一片,呐喊声像重锤般砸在耳边,透着毫不掩饰的主场压迫感。
“这阵仗,比日本公开赛还狠。”樊振东跟在身后,忍不住咂舌,手里的平板电脑还在刷新着数据,“阳哥你看,李尚洙刚结束训练,韩媒都在吹他‘反手生胶无人能破’,说这次要在家门口拿冠军。”
屈正阳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训练场另一侧,李尚洙正对着陪练反复锤炼反手技术。生胶球拍击打球的声音格外清脆,球落地后带着诡异的侧滑,陪练好几次扑到台前,都没能精准控制回球方向。他眼神一凝,在脑海中对系统下达指令:“扫描李尚洙近期训练及比赛核心数据,生成针对性分析报告。”
系统界面简洁弹出,仅呈现关键信息,无任何冗余技能罗列:
【对手:李尚洙】
【核心技术:反手生胶弹击(平均速度192km\/h,侧滑幅度±15cm,击球点距台0.3m)】
【状态趋势:近3场赛事胜率100%,反手得分占比65%,正手近台摆短失误率28%(较上月上升5%)】
【应对建议:1. 台内控短逼其正手;2. 中远台多拍消耗体能;3. 卸力时保持拍面与球台夹角45°,化解侧滑】
随后,界面悄然隐去,不留半分干扰。
“看来对方又提升了许多,确实有点东西,但也不是没破绽,既然能打赢你第一次,就能打赢你第二次。”屈正阳摩挲着球拍胶皮,指腹划过那些因常年训练磨出的纹路,“他的反手生胶靠的是‘快’和‘滑’,只要顶住第一波弹击,逼他用正手,优势就到咱们这边了。”
两人走到专属训练台旁,樊振东立刻切换到“陪练模式”,拿起另一块球拍模仿李尚洙的动作:“阳哥,我先模拟他的发球和反手弹击,你试试刚才系统给的应对方法。”
哨声刚在两人默契中响起,樊振东就发出一记侧旋短球,直奔屈正阳反手。屈正阳依言启动【玉女穿梭】步法,0.025秒内移位到位,球拍后引0.45厘米,【如封似闭】的卸力技巧瞬间施展——可生胶的侧滑比预想中更刁钻,球擦着球拍边缘飞出界外。
“啧,这侧滑太贼了。”屈正阳皱眉,系统的实时分析立刻在脑海中响起:“卸力时拍面角度偏差3°,导致侧滑力未完全化解,建议微调拍面至42°,加强手腕稳定性。”
他调整姿势,樊振东再次发球弹击。这一次,屈正阳精准控制拍面角度,球落在球拍中心后,借着卸力的惯性手腕轻翻,【横拳】搓球带着±30°侧旋,稳稳落在台内死角!樊振东模仿李尚洙的正手动作,仓促扑台却没能回防到位,球下网。
“漂亮!阳哥,这下对了!”樊振东兴奋地挥了挥球拍,“系统显示刚才那记应对成功率82%,比上一个球提升了27%!”
屈正阳没有停手,反而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再来,速度提10%,模拟他的极限状态。”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训练馆里只剩下球拍击球的脆响和两人偶尔的交流声。汗水顺着屈正阳的下颌线滴落在球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红色比赛服的后背早已被浸透,贴在身上勾勒出紧实的肌肉线条。樊振东也没闲着,不仅要模仿对手动作,还要随时记录数据,平板电脑上的Excel表格里,密密麻麻记满了“应对成功率”“卸力角度偏差”等参数。
“歇会儿!”一道熟悉的声音传来,秦志戬教练拿着两瓶冰镇运动饮料走过来,将其中一瓶塞进屈正阳手里,“训练要讲方法,不是蛮干。李尚洙的体能不如你,你要是现在把体力耗光,明天比赛怎么拼?”
屈正阳仰头灌了大半瓶饮料,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才勉强压下喉咙里的干涩:“秦指导,我就是想把卸力的节奏磨成本能,不然明天被他的反手缠上,怕打乱节奏。”
“你的底子我知道,不用急。”秦志戬拍了拍他的肩,拿起平板电脑翻看数据,“系统给的分析很准,他的正手确实是短板。晚上我把他近五年对阵横板选手的比赛录像整理出来,重点标他正手失误的片段,咱们一起琢磨对策。”
正说着,屈正阳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姐夫”两个字。他走到一旁接通,陈宇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正阳!你让我盯的那几只体育股,今天又涨了!尤其是你说的那家乒乓球器材公司,涨幅超15%,你这眼光也太神了!”
屈正阳眼底闪过一丝了然——这不仅是前世记忆的加持,更是系统扫描行业趋势图后的精准判断。他语气沉稳,没有半分得意:“姐夫,别急着抛,系统分析这波行情还能持续,等我比完赛回去,咱们再研究减持时机。对了,帮我多留意下体育产业的政策新闻,有新动向随时告诉我。”
挂了电话,樊振东凑过来好奇道:“阳哥,你这投资也太顺了吧?‘乒乓智库’估值翻倍,股票又涨,你这是要成‘体坛巴菲特’啊!”
“不过是借了国家大力发展体育的红利,搭了一趟顺风车,算不上厉害。”屈正阳笑着摆手,话锋一转,“不说这个了,再练两组接发球,咱们去看录像。”
夜幕降临,运动员宿舍的灯光亮到深夜。秦志戬教练将整理好的录像投影在墙上,画面里李尚洙的正手失误片段被反复播放:“你们看,他正手接台内短球时,重心总会偏高,回球要么下网,要么出界。明天比赛,正阳你就盯着他正手小三角发球,逼他频繁弯腰调整重心,用不了多久他就会体力不支。”
屈正阳盯着屏幕,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比划着发球轨迹,脑海中对系统下达指令:“生成李尚洙正手小三角接发球的失误趋势模拟图,标注最佳发球旋转强度。”
系统弹出简洁的动态趋势图:【发球旋转强度:侧上旋(中等),落点偏差≤5cm,对手失误率提升至35%】。他将数据记在心里,转头对樊振东说:“明天你在教练席帮我盯他的重心变化,一旦他正手接发球开始弯腰迟缓,就给我打手势,咱们立刻提速进攻。”
“放心阳哥,包在我身上!”樊振东拍着胸脯保证。
深夜十一点,秦志戬教练离开后,屈正阳却没立刻休息。他打开手机,点开“乒乓智库”的项目群,张磊发来的一条消息让他眼神一凝:“项目收到一笔500万匿名投资,对方只要求对接核心技术,还特意问了你的训练数据接口……”
匿名投资?还要对接训练数据接口?屈正阳皱起眉,心里泛起一丝疑虑——他很清楚“乒乓智库”的技术核心与自己的训练数据深度绑定,对方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单纯的商业投资,还是另有图谋?
他回复张磊:“暂时搁置对接,等我比完赛回去处理,期间不要泄露任何训练相关数据。”随后,他关掉手机,望向窗外首尔的夜景,霓虹闪烁却没驱散心底的警惕。
这时,樊振东的声音从旁边传来:“阳哥,怎么了?脸色不太好。”
“没事,有点累了。”屈正阳压下疑虑,露出一抹笑容,“早点休息,明天好好打,拿了冠军回去再说。”
躺在床上,屈正阳却没什么睡意。一边是即将到来的硬仗,李尚洙的反手生胶虎视眈眈;一边是突如其来的匿名投资,背后藏着未知的变数;还有股市里正在上涨的体育板块,以及家人的期待……这些念头在脑海中交织,却没让他慌乱半分。
他想起八一队时王建军教练的话:“不管场上场下,遇事沉住气,硬气才能扛住事。”是啊,从拿起球拍的那天起,他就没怕过挑战。明天的比赛,他要赢;匿名投资的谜团,他要解;赛场和商场,他都要牢牢攥在手里。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床前。屈正阳握紧拳头,眼底燃起斗志——明天,首尔体育馆,他要让所有人知道,“国术乒乓”的硬实力,谁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