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5日上午9点,训练馆的3号球台旁,屈正阳拿着球拍,有些紧张地看着对面的搭档——刘诗雯,女队的“快攻女王”,正手快带速度180km\/h,近台衔接比男队多数选手还快,也是教练组为屈正阳选定的混双搭档。
“别紧张,咱们先练发球配合,”刘诗雯笑着递过一瓶水,“我平时习惯发侧旋短球,你接发球后尽量轻挑近台,我好衔接快带;如果对手回防反手,你就爆冲,咱们分工明确。”
秦教练站在场边,手里拿着战术板:“混双的关键是‘男女节奏统一’,刘诗雯的快和正阳的爆冲要形成互补,今天重点练‘发球-接发-衔接’的三角配合,目标是把衔接间隙控制在0.01秒以内。”
上午9点10分,磨合开始。刘诗雯发球,侧旋短球压模拟对手(陪练员)反手,屈正阳按计划轻挑近台,175km\/h!可他的衔接慢了0.003秒,陪练员趁机快撕,“0-1!”
“衔接再快一点!我发球落地时,你就准备挥拍!”刘诗雯喊道,两人重新调整。第二球,刘诗雯发球的瞬间,屈正阳已经抬手准备轻挑,球落地后0.007秒,球拍击中球体,176km\/h!刘诗雯立刻正手快带,“1-1!”
“漂亮!这个衔接速度刚好!”秦教练兴奋地喊,“就按这个节奏来,再练20组,形成肌肉记忆!”
接下来的训练,两人的配合越来越顺。第15组时,衔接间隙稳定在0.008秒;第25组时,更是达到0.007秒,比教练组的目标还快0.003秒。中午休息时,刘诗雯拿出笔记本:“我总结了几个对手的混双弱点,比如韩国的李尚洙\/田志希,田志希的反手防反弱,咱们可以重点打她的反手。”屈正阳接过笔记本,认真补充:“还有日本的丹羽孝希\/石川佳纯,丹羽孝希近台强,中远台弱,咱们可以打中远台相持。”
下午2点,模拟对抗赛开始。屈正阳和刘诗雯对阵陪练员模仿的“李尚洙\/田志希”组合。第一局,刘诗雯发球,侧旋短球压田志希反手,屈正阳轻挑,刘诗雯快带,“1-0!”第二球,李尚洙发球,屈正阳反手快撕,刘诗雯爆冲,“2-0!”
比分很快拉开到8-3,对手突然调整,田志希故意打屈正阳正手,想打乱节奏。第九球,田志希正手快带,屈正阳卸力后爆冲,“9-3!”第十球,李尚洙反手快撕,刘诗雯防住后快带,“10-3!”局点!刘诗雯发球,屈正阳轻挑得分,“11-3!”
“太精彩了!这对混双组合的潜力太大了!”场边的解说员(临时邀请的体育频道解说)激动地喊,“屈正阳的爆冲和刘诗雯的快带完美衔接,田志希的反手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就是‘快慢结合’的混双精髓!”
第二局,对手拼尽全力,比分胶着到10-10。关键分!刘诗雯发球,侧旋短球,屈正阳轻挑,田志希快撕,刘诗雯防住后快带,屈正阳启动【预判+太极刺客】必杀技,爆冲田志希反手空当,“11-10!”局点!刘诗雯正手快带得分,“12-10!”2-0赢了!
傍晚磨合结束,秦教练拿着数据报告:“衔接间隙平均0.008秒,得分率86%,失误率9%,比预期好很多,再练一周就能达到世界顶尖混双水平。”屈正阳打开系统面板——经验值5690\/+20(混双磨合)=5710\/,等级14级,【应急步·金鸡食米】从67\/100涨到68\/100(每周涨点)。他给刘诗雯发微信:“明天练中远台配合,我已经跟陪练员打好招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