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5日下午2点,屈正阳坐在训练馆的休息区,手里捧着一本蓝色封面的“新赛季目标规划手册”,封面上贴着他和家人的合影——晓萌举着加油牌,妈妈抱着宝宝,姐姐站在旁边,照片边缘还沾着晓萌画的黄色星星。
手册第一页是“短期目标(10月-11月)”,用黑色水笔写得密密麻麻:
1. 世锦赛资格战:三轮全胜,每场经验值+80,累计升至5000+80x3=5240\/,技能仅【形意拳·横拳】从75\/100涨至78\/100(每周1点,共3周);
2. 资格战技术重点:针对王浩的“踮脚+正手爆冲”练信号预判,针对张伟的“手肘抬动+反手变线”练移位,针对李哲的“中远台相持”练体能分配;
3. 训练周期:10月1日-14日(资格战前),每天2.5小时专项训练+1小时体能,10月15日-20日(资格战期间),赛后1小时复盘+1小时恢复训练。
他翻到第二页“中期目标(2013年1月-5月)”,这里贴着秦教练手写的批注:“重点提升【预判+太极刺客】必杀技在逆风局的触发稳定性,目前顺风局100%,逆风局(落后2分以上)85%,需升至95%;经验值控制在每月+600,避免14级提前满经验。”旁边还附着樊振东的字迹:“明年3月队内对抗赛,我要跟你再打一场,这次我反手快撕会加到190km\/h!”
第三页“长期目标(2013年5月-12月)”,屈正阳用红笔写着“世锦赛冠军、世界杯卫冕、亚运会冠军”,下面画了个小小的太极图案,旁边标注:“国术乒乓需融入更多实战变化,比如【劈拳+十字手】的防反组合,目前熟练度仅60\/100,2013年6月前需升至80\/100。”
秦教练走过来,手里拿着王浩的最新训练视频:“你看,王浩这两周把正手爆冲的‘踮脚’信号藏得更深了,幅度从0.3厘米缩到0.2厘米,持续时间0.005秒,得重新练信号捕捉。”屈正阳立刻打开平板电脑,视频里王浩的右脚几乎只是轻微一抬,若不慢放根本察觉不到。“我明天开始,每天上午加20分钟慢放视频分析,”屈正阳在手册上补了一行字,“10月6日起,每日增加‘0.2厘米踮脚信号识别’训练。”
下午4点,樊振东来找他对练,两人模拟“资格战王浩战术”——樊振东故意缩小踮脚幅度,正手爆冲速度183km\/h。第一球,樊振东踮脚0.2厘米,屈正阳险些没捕捉到,球擦着球拍边缘落地,“1-0!”第二球,他盯着樊振东的脚踝,终于在踮脚瞬间启动移位,卸力后爆冲得分,“1-1!”第三球到第五球,他的识别成功率从50%慢慢升到80%,秦教练在旁边用摄像机记录:“很好,明天把成功率提到90%,资格战就能稳了。”
傍晚训练结束,屈正阳在手册最后一页写了句总结:“目标不是数字,是每一次训练的0.001秒进步,每一场比赛的1分专注。”他打开系统面板,经验值5020\/(下午训练+20),【形意拳·横拳】仍停在75\/100(未到每周涨点时间),合上手册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是妈妈发来的微信:“晓萌画了世锦赛资格战加油画,明天给你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