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的日子比想象中更加难熬。每天,屈正阳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针对性的训练: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直腿抬高、靠墙静蹲...每一个动作都枯燥而痛苦。
最初几天,他几乎是在绝望中度过的。看着队友们在球台上挥洒汗水,自己却只能在康复室里做着最简单的动作,这种落差让他备受煎熬。尤其是当队友们讨论着即将到来的排名赛时,他更是感到自己被时代抛弃了。
\"着急了?\"康复师看出了他的焦躁,\"告诉你,很多优秀运动员的蜕变,都是从伤病康复期开始的。乔丹、刘翔,哪个不是在伤病中完成蜕变的?\"
这番话点醒了屈正阳。他开始调整心态,把康复训练当作一种特殊的修炼。每个动作都力求标准,每次治疗都认真配合。他甚至专门准备了一个康复日记,详细记录每天的训练内容、身体感受和进步情况。
在康复师的建议下,他开始利用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系统学习运动理论。王建军教练之前推荐的几本运动力学、解剖学书籍,现在终于有时间仔细研读。他一边学习,一边对照自己的技术特点,思考如何改进。
同时,他养成了观看比赛录像的习惯。不过现在,他不再只看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研究:顶尖选手的步伐移动有什么特点?他们的发力机制是怎样的?在不同局势下会采取什么战术?
这种\"旁观者\"的视角,让他对乒乓球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发现自己以前太过依赖本能,缺乏系统的战术思维。现在,他能在比赛中看出更多门道,理解每个技术动作背后的战术意图。
一个月后,屈正阳的康复取得显着进展。右膝的疼痛感基本消失,肌肉力量明显恢复。队医老陈在详细评估后,终于点头允许他逐步恢复有球训练。
第一次重新站上球台,屈正阳的心情复杂难言。手中的球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脚下的步伐也带着几分生疏。但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受伤前更加协调,对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王建军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恢复性训练计划,从最基础的多球训练开始,严格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间。
\"不要急着找回状态,\"王教练反复叮嘱,\"基础打牢了,状态自然就来了。\"
屈正阳谨记教诲,每一个球都认真对待。他惊喜地发现,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自己的技术反而更加扎实了。出手更加合理,移动更加经济,对比赛节奏的掌控也更加自如。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科学地对待训练。训练前充分热身,训练中注意感受身体反馈,训练后认真进行恢复。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加练,而是更注重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队内排名赛如期举行。虽然因为康复期错过了比赛,但屈正阳主动承担起了辅助工作。他为队友分析对手,准备战术,在场边为每一个好球喝彩。
\"可以啊,正阳,\"樊振东在比赛间隙对他说,\"你这参谋当得挺称职。\"
\"都是跟王教练学的。\"屈正阳笑着回应。
这次伤病,让他失去了一个比赛机会,却让他获得了更珍贵的东西:对运动的深刻理解,对职业生涯的清醒认识,以及面对逆境的坚韧心态。
(第29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