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循环赛在训练馆的肃杀氛围中正式打响。小组赛采用三局两胜制,赛程紧凑,对队员的体能、技术和意志都是严峻考验。屈正阳深知,通往替补席位的道路上,没有一场比赛是轻松的。
他的小组赛前两个对手,实力在队内处于中游。屈正阳没有因为排名和过往战绩而掉以轻心,他严格执行赛前制定的战术,充分发挥自己正手力量突出、步法移动迅捷的优势,以我为主,用快速凌厉的进攻压制对手。虽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无谓失误,但整体上掌控着比赛节奏,比较顺利地连下两城,积累了信心,也进一步磨合了比赛状态。
小组赛第三场,才是真正的硬仗。他对上了在大循环中排名第三的老队员张勇。这是一场关乎小组头名归属的关键之战,胜者将在后续的交叉淘汰赛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张勇年长几岁,球风老辣,经验丰富。他的打法并不炫目,却极其难缠,防守如同浸了油的牛皮糖,韧性十足,密不透风。他极其善于用细腻的手感和精准的落点控制节奏,调动对手,一点点消磨对方的锐气和耐心。
比赛一开始,张勇就敏锐地抓住了屈正阳年轻气盛、急于确立优势的心态。他并不与屈正阳硬碰硬地比拼力量速度,而是用一连串又低又转的控短摆短,结合突然偷袭的正手长球,死死缠住屈正阳的反手位,迫使他在别扭的位置上发力进攻。
果然,屈正阳在开局阶段显得有些急躁,两次试图强行侧身用正手暴力解决问题,都因为步伐不到位或发力过猛而导致失误丢分。
“稳住!屈正阳,打你自己的节奏,别被他牵着鼻子走!”场边,已经轻松结束自己比赛、前来观战的樊振东忍不住高声提醒,语气带着关切。
屈正阳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意识到,与张勇这样的对手交锋,蛮干无异于自寻死路。他不再追求一板过的爽快,开始沉下心来,与对手周旋。他更加注重每一板回球的质量和落点,耐心寻找机会。
他注意到,张勇的反手位虽然稳健,但缺乏一击致命的攻击力,且防守覆盖范围相对偏小。于是,他有意识地增加用侧旋和上旋球压制其反手的频率,并不时结合一板直线快撕,偷袭其正手大角,试图撕开防线。
比分在胶着中交替上升,5平,7平,9平……每一分的争夺都异常艰苦,往往需要经过多板相持才能决出胜负。张勇的经验在关键分处理上显现出优势,他总能用更合理的线路选择和更稳定的回球,给屈正阳制造巨大的麻烦。
战至第一局局末,9:10,张勇手握局点。发球权在张勇手中。他发了一个不出台的强下旋球,意图继续控制屈正阳的反手。屈正阳判断准确,上前一步,用一板质量极高的反手拧拉强行将球挂起,但或许是压力之下出手稍显保守,回球弧线略高,给了张勇绝佳的进攻机会。
机会球!张勇眼神一亮,没有丝毫犹豫,迅速侧身,全身力量瞬间爆发,就要使出他势大力沉、决定胜负的正手侧身爆冲!这一板,他志在必得!
电光石火之间,屈正阳脑海中一片空明。与樊振东对决时那个“太极刺客”的感觉,平日里无数次失败、摸索“卸力”的片段,以及王建军教练关于“基础与感觉”的告诫,如同走马灯般飞速闪过。来不及任何复杂的思考,在巨大的危机压力下,身体的本能快于一切思维!
他没有像常规防守那样后退或硬挡,反而迎着来球,极其快速地迎前了一小步!持拍手臂在前伸过程中放松到了极致,在球触及胶皮的那一刹那,他的手腕、前臂有一个细微到了极致、妙到毫巅的、向后并向下的“裹带”、“引化”动作!这不是“撞”,而是“黏”,是“卸”!
“噗——”
一声沉闷而异于寻常的摩擦声响起。
白色小球过网后,没有像寻常半高球防守那样向前疾驰,反而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陡然拽住,带着一种违反物理常识的、明显的下沉弧线,急速下坠,在张勇这边的球台上只是一个极短促的跳动,便朝着地板坠去!
张勇已经做好了爆冲终结比赛的准备,身体重心完全前倾,手臂挥出的轨迹已然固定。这记突如其来的下沉球,轨迹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瞳孔骤然收缩,想要强行调整动作已然不及,仓促间只能眼睁睁看着球从自己球拍下方掠过,他甚至能感觉到小球下沉时带起的那股微弱气流!
10:10!
“哗!”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骚动。
“又是这球!”“这家伙……怎么总能打出这种怪球?” “张勇这都没冲上?!”
屈正阳自己也愣了一下,随即,一股混合着后怕、兴奋与明悟的情绪涌上心头。这一次,他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清晰地捕捉并部分掌控了那种“卸力”和“引导”的感觉!这不是巧合,而是大量摸索和压力催化下的阶段性成果!
凭借这个不可思议的关键分带来的士气巨大提升,以及心态上的彻底放开,屈正阳一鼓作气,再得两分,以12:10的比分,硬生生从张勇手中逆转拿下了至关重要的第一局!
最终,他乘胜追击,以2:0的大比分战胜了这位难缠的老将,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昂首晋级下一轮。
赛后,王建军教练看着正在默默收拾球拍、汗水已浸透全身的屈正阳,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惊讶、赞许、以及一丝更深沉的思索。这小子,那种“奇怪”的、违背常规训练体系的东西,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似乎……他开始有意识地去掌控它了。这究竟是福是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