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晨光带着软绵的暖意,透过厨房的玻璃窗,落在苏晚面前的浅瓷盘上——盘中是顾沉舟新学的“孕18周轻食早餐”:全麦三明治夹着细腻的鹰嘴豆泥和焯水的菠菜碎,鹰嘴豆提前泡了四小时,压成泥时加了少许橄榄油,既补植物蛋白又不腻;旁边摆着半杯温牛奶,撒了层磨碎的杏仁粉,营养师说杏仁粉能补维生素E,缓解孕期皮肤干燥,是他特意托烘焙店磨的细粉,没一点颗粒感。
“慢点咬,三明治我切得小,不用费牙,”顾沉舟坐在对面,手里剥着水煮蛋,蛋壳剥得完整,蛋白上没留一点碎壳,“你昨天说想试试轻食,这个鹰嘴豆泥是我查了三个食谱调的,要是觉得淡,我再加点海盐。”苏晚咬下一口,鹰嘴豆的绵密混着菠菜的鲜,刚咽下去,指尖就感受到腹间轻轻一动,像是安安在“点头”称赞。
“她动了,好像喜欢这个味道,”苏晚拉过顾沉舟的手按在小腹上,没几秒就传来细碎的滑动,顾沉舟眼底亮了,指了指桌角的小音箱:“我把昨天录的社区小朋友唱的童谣导进去了,试试她喜不喜欢,之前都是放现成的,这次是小朋友唱的,更鲜活。”
按下播放键,清脆的童声版《拔萝卜》流淌出来,苏晚跟着轻轻哼,腹间的胎动忽然变得急促,像是在跟小朋友“合唱”。“你看,她喜欢这个!”顾沉舟笑着把音箱凑近她的小腹,“比之前放的成人版童谣反应更明显,以后我们多去社区听小朋友唱歌,让她多接触鲜活的声音。”
正说着,门铃响了。顾沉舟先扶苏晚站起来,才去开门——是小郑和她的同事小林,手里拎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着小林做的小米姜丝粥。“苏总、顾总,早啊,”小郑笑着走进来,“我们今天特意早点来,想跟您确认下工作坊的手工环节,还带了小林做的孕吐餐,想让您尝尝,看能不能在饮食课堂上分享。”
苏晚接过保温桶,打开盖子就闻到淡淡的姜香,和顾沉舟之前做的孕吐餐味道很像。“太香了,”苏晚盛出一勺,吹凉后尝了尝,“姜丝切得细,不辣还能止吐,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分享——顾沉舟,你等下把这个食谱记下来,加进饮食打印版里,多一个案例更实用。”
顾沉舟立刻拿出笔记本,边记边问:“小米泡了多久?姜丝煮了几分钟?”小林连忙回答:“小米泡了两小时,姜丝冷水下锅煮十分钟,再放小米,这样姜味不会冲。”顾沉舟把细节都标清楚,笑着说:“这样宝妈们学起来更方便,不会出错。”
聊到手工环节,小郑拿出自己缝了一半的鲸鱼挂件:“苏总,我总怕缝不好纽扣,您看这样行不行?”苏晚接过挂件,耐心教她:“把线绕纽扣两圈,再轻轻拉紧,就不会掉了——我们工作坊准备了半成品,纽扣都缝了一半,你们只要拉下线就行,很简单。”小林看着挂件,眼睛亮了:“我要缝个给我宝宝,以后挂在婴儿床上,跟安安的凑一对。”
话音刚落,腹间传来一阵明显的胎动,像是安安在“欢迎”小林的宝宝,两人惊喜地捂住嘴:“她动了!是不是知道我们在说挂件?太神奇了!”顾沉舟笑着把胎心音音箱递过去:“这是安安的胎心音,你们听听,很有力,她在肚子里就很活泼。”
送走小郑和小林,顾沉舟提议去社区活动中心再检查下场地——怕有遗漏的细节。路上,苏晚靠在副驾上,手里翻着工作坊的物资清单,忽然指着“手工材料”说:“我们忘了准备小标签,让宝妈们写对宝宝的期待,贴在挂件上,这样更有意义。”顾沉舟立刻点头:“我等下找社区借点彩色卡纸,现场裁成小标签,再准备几支细头笔,宝妈们写着方便。”
到活动中心时,刘主任正在布置“饮食试吃区”,桌上摆着顾沉舟昨天送来的小米、南瓜、山药样品。“苏总,您来得正好,”刘主任笑着说,“刚才有位宝妈打电话,说她孕早期孕吐严重,想提前来试试孕吐餐,您看能不能让顾总现场煮点?”顾沉舟立刻应下来:“没问题!我车上有小米和姜丝,现在就去煮,让宝妈们尝尝真实的味道。”
顾沉舟去煮小米粥时,苏晚坐在“孕期友好区”整理小标签——她把彩色卡纸裁成鲸鱼形状,边缘用剪刀修得圆润,怕划伤宝妈的手。刚裁好一张,旁边一位怀了孕的女士走过来,手里拿着弹性制度细则复印件:“苏总,我是附近服装厂的,我们老板看了您的制度,想让我问问,能不能给我们公司的孕妇也做个定制版?我们车间工作需要站着,想申请坐着工作的岗位。”
苏晚接过复印件,认真思考:“可以跟老板提‘岗位调整’,比如把站着的包装岗,换成坐着的质检岗,核心工作不变,只是调整姿势——我们公司有位宝妈之前是外勤,现在调成了内勤,效率反而更高。”女士连忙拿出手机记下来:“太谢谢您了!我这就跟老板说,要是成了,我们车间的五个孕妇都能安心工作了。”
顾沉舟煮好小米粥时,活动中心已经来了三位宝妈,围着试吃区尝粥。“这个姜丝粥太好喝了,”一位宝妈边喝边说,“我之前喝姜丝粥总觉得辣,这个一点不辣,还能止吐,我回家也试试。”顾沉舟笑着递过食谱打印版:“这是详细步骤,你们带回去,有问题随时问我。”
试吃间隙,苏晚提议放童声童谣给宝妈们听,音箱里的《拔萝卜》刚响起,一位宝妈忽然轻轻“呀”了一声:“我家宝宝也动了!好像喜欢这个歌!”其他宝妈也纷纷附和,场面瞬间热闹起来,苏晚笑着说:“宝宝们在肚子里就能互动,太可爱了——我们工作坊当天,还可以让宝妈们一起唱,说不定宝宝们会一起动。”
下午三点,顾沉舟去母婴店补买手工材料,特意选了软羊毛材质的浅蓝色毛线——想试试安安对新材质的触觉反应。回到活动中心时,苏晚正和刘主任核对工作坊的流程细节,他拿出软羊毛毛线,轻轻贴在苏晚的小腹上:“我们试试这个,比之前的有机棉更软,看看安安喜欢不。”
没等十秒,腹间传来一阵轻柔的胎动,像是在“蹭”羊毛,比之前对有机棉的反应更温和。“她喜欢这个!”苏晚惊喜地说,顾沉舟立刻把羊毛毛线放进手工材料包:“工作坊当天,我们也给宝妈们准备点羊毛毛线,让她们试试跟宝宝的触觉互动。”
傍晚回家,顾沉舟做了清蒸鲈鱼和清炒荷兰豆。鲈鱼刺挑得干干净净,切成小块摆在盘里;荷兰豆焯水后切碎,加了点虾仁丁提鲜,怕苏晚觉得涩。“今天试吃区忙了一下午,多吃点鲈鱼补蛋白,”他帮苏晚夹了块鱼肉,“睡前我们用羊毛毛线给安安做触觉刺激,再读本新绘本,是昨天在书店买的《社区里的小宝贝》,跟今天的场景很像。”
吃完晚饭,苏晚靠在沙发上,看着顾沉舟整理工作坊的最后物资:彩色小标签、软羊毛毛线、细头笔,还有试吃区用的小米和姜丝,都分门别类放好。“你看,都收拾好了,”顾沉舟坐在她身边,拿起一本饮食打印版,“明天我把这些送到活动中心,你在家歇着,不用跑,工作坊当天我提前两小时去布置,保证你到了就能开始。”
睡前的触觉刺激,顾沉舟用软羊毛毛线,轻轻绕在苏晚的小腹上,慢慢打圈。这次胎动来得格外轻柔,像是在“享受”羊毛的触感,顾沉舟笑着说:“看来她最喜欢软的材质,以后给她买衣服,就选羊毛混纺的,又软又暖和。”
读完《社区里的小宝贝》,苏晚靠在顾沉舟怀里,没一会儿就困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她抱回卧室,盖好被子后,走到书桌前拿出孕期日记。台灯的暖光落在纸页上,他一笔一画写下:“周二,试做孕18周轻食早餐,安安喜食鹰嘴豆泥;小郑带同事来确认手工环节,分享孕吐餐食谱;服装厂宝妈咨询岗位调整,顾沉舟现场煮孕吐餐供试吃;试播童声童谣,安安与其他宝妈宝宝同步胎动;软羊毛触觉刺激反应温和,新增羊毛毛线至手工材料。工作坊前的小插曲满是暖,安安的童谣互动添了趣,日子在期待里,愈发鲜活。”
写完后,他把日记放进抽屉,又走到婴儿床边,把软羊毛毛线轻轻放在安安的小枕头上,旁边摆着鲸鱼形状的小标签。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毛线的软纤维上,也落在浅木色的床栏上。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苏晚轻缓的呼吸声,和偶尔从她腹间传来的细微胎动声,像是在期待着周六工作坊的温暖合唱,也满是对新生命的温柔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