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远“嗯”了一声,接过妻子递来的温水,目光落在她隆起的腹部,眼神瞬间柔软下来。那里孕育着两个新生命,医生说极有可能是双胞胎,这个巨大的惊喜让整个家庭都沉浸在小心翼翼的期待中。
晚饭后,小周建在客厅地毯上专注地拼装一艘复杂的航空母舰模型。周志远和张晓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初夏的晚风带着湿润的花香拂过,远处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如同繁星落入了人间。
周志远沉吟片刻,将下午李振邦办公室里那番对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妻子。
张晓云安静地听着,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当听到“自己也出去搞一个”时,她的眼睛亮了一下。等周志远说到李振邦那句关于“董事长位置”的尖锐提问时,她的眉头微微蹙起。
“李董这个人……”张晓云缓缓开口,声音温柔却带着清晰的思辨,“心思很深。他这话,听着像是鼓励你出去闯,甚至有点替你抱不平的意思。但仔细品品,更像是在试探你的野心,或者说……忠诚度?” 她看向丈夫,“不过,志远,有一点我觉得他说的挺对。”
“嗯?”
“虽然你现在已经是远航集团的总经理,位高权重,年薪丰厚,”张晓云的目光扫过客厅里儿子小小的、专注的身影,又落回丈夫脸上,“但从本质上说,你还是在给别人打工,不是吗?你的舞台再大,终究是李家的远航,不是周志远的。”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认真,“以前我们不敢想,是因为有苏曼那个噩梦,有官司,有太多不确定。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你积累了这么多,人脉、经验、口碑……国内现在对实业,尤其是建筑、基建相关的企业,扶持力度很大。李董既然主动提了这个话头,我相信他不是随口一说。以他的地位和眼光,能说出‘绝不会把你困在远航’,甚至暗示你‘有实力’,这背后……”
周志远沉默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张晓云的话像钥匙,打开了他心底某个被刻意忽略的匣子。创业的念头并非从未闪现过,只是被责任、稳定以及对新家庭的守护之心压了下去。李振邦的“鼓励”与“试探”,张晓云的“点破”与“支持”,将这个念头瞬间放大,变得无比清晰且充满诱惑。
“晓云,”周志远放下茶杯,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现实的凝重,“创业……谈何容易。尤其是在建筑这种重资产、强竞争的行业。启动资金就是一个巨大的门槛。我们手上……”他苦笑了一下,“除了这套还在还贷的房子,这些年攒下的积蓄,要应付小建的教育,还有即将到来的两个小家伙……能拿出来的,杯水车薪。注册公司、招兵买马、拿项目、垫资……哪一样不是吞金兽?” 他眼前仿佛已经看到巨大的资金缺口在张着黑洞洞的口。
张晓云伸出手,轻轻覆在周志远的手背上。她的手因为怀孕有些浮肿,却依旧温暖而坚定。她另一只手拿起放在旁边小圆桌上的平板电脑,点亮屏幕。上面是一张设计图——一个温馨的、充满童趣的儿童房,标注着“双胞胎计划”。
“钱,确实是大问题。”张晓云的声音很平静,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断,“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这套房子,地段好,升值了不少。可以抵押。” 她看到丈夫瞬间蹙紧的眉头,用力握了握他的手,“我知道风险。但李董那句话,是东风。他那样的人,既然开了口,哪怕只是试探,也绝不会真的袖手旁观。我相信他多少会提供一些支持,无论是人脉上的引荐,还是某种形式的‘天使投资’……至少,不会成为阻碍。” 她的目光投向灯火璀璨的城市深处,仿佛在凝视着那个看不见却充满可能的未来,“志远,我们有家,有孩子,有你积累的一切。现在,还有李董递过来的这根若有若无的橄榄枝。错过这次机会,也许……就真的只能在远航的顶层,等着那张不知何时才能空出来的椅子了。”
她拿起平板,手指轻点,画面切换,变成一张清晰的b超影像图——两个小小的、蜷缩着的生命轮廓依偎在一起,充满希望。
“你看,”张晓云的声音温柔得像晚风,却又带着千钧的力量,“我们的小舰队,马上就要扩编了。你这个船长,是时候考虑换一艘更大、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旗舰了。哪怕……要押上我们现在的港湾。”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如同不眠的海洋。周志远坐在那里,妻子的话语、腹中的新生命、儿子的航母模型、李振邦意味深长的目光、还有那庞大如山岳又充满诱惑的资金压力……在他脑海中激烈地碰撞、翻腾。他反手紧紧握住了张晓云的手,那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力量,像黑暗中点亮的第一座灯塔。他望向窗外那片璀璨的光海,眼神深处,那被现实短暂冰封的野望,如同深埋地底的种子,在“东风”与“港湾”的双重催化下,正悄然顶破坚硬的土层,发出渴望生长的、细微却不可阻挡的裂响。
这艘名为“家”的船,或许真的到了该起锚,驶向更广阔海域的时刻了。只是这启航的锚点,将沉重得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