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的热浪与喧嚣,裹挟着前所未有的活力扑面而来。穗安踏入清云总部的地界,立刻被一股汹涌的人潮与鼎沸的人声包围。
与一年前她离开时相比,这里的气象已不可同日而语。
宽阔的广场上,新设立的报名点排起了长龙,多是穿着各异、但眼神热切的年轻男女。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草药香、汗味以及一种蓬勃向上的躁动。
清云医学院与清云女子书院,已然正式开学!
得益于刘景松这尊“镇山石”的赫赫威名和倾力投入,加上玄真道长这位“医道双绝”另一极的坐镇挂名,医学院的声望如日中天。
刘景松不仅亲自授课,更凭借其深厚人脉和《青囊书》的吸引力,为医学院网罗了一批经验丰富、各有专长的名医作为骨干讲师。
第一批招募的学生名额被瞬间抢空,如今第二批报名者更是挤破了头。
而女子书院那边,名气则以另一种方式爆炸式传播开来。
山长苏若兰本身就是个传奇,更令人瞠目的是,那位以“端方守礼”、“才情冠绝江南”闻名的沈静姝沈大家,竟也出现在了书院首席讲席的位置上。
这堪称“冰火同炉”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话题性。
坊间传言纷纷:有说苏山长用了激将法,把最看不惯她的沈大家“气”来了福州;
有说清云书院开出的条件实在诱人,连沈大家也动了心;
更有甚者,绘声绘色地描述苏山长如何在后院工坊里用奇巧机关“说服”了沈大家……
无论真相如何,两位风格迥异却同样重量级的才女坐镇,瞬间将女子书院推上了风口浪尖,吸引了无数好奇、向往乃至审视的目光。
两座学府如同巨大的磁石,将四方人才源源不断地吸向福州。
清云总部周围,客栈爆满,商铺林立,连带整个福州城都显得比往日更加熙攘繁华,充满了一种“文教大兴”的独特活力。
穗安穿过喧闹的人群,步入总部核心区域。妙善早已接到消息,快步迎了出来。一年不见,她眉宇间那份因远航磨砺出的沉稳干练愈发凝练,眼神锐利而从容。
“师父!”妙善眼中是纯粹的欣喜与敬重,“您回来了!一切可还顺利?”
“顺利。”穗安含笑点头,目光扫过秩序井然、虽忙碌却充满生气的总部各处,“你做得很好,妙善。福州气象,远超我预期。”
“都是师父打下的根基深厚,弟子只是尽力维持运转,不敢居功。”
妙善谦逊道,引着穗安向内走去,一边走一边简洁扼要地汇报着各项核心事务的进展。
穗安听着,心中欣慰更甚。妙善不仅将庞大的商业、慈善网络维持得井井有条,更在远航红利带来的巨大财富冲击下,稳住了清云的根基,让这艘大船在激流中稳步前行。这份能力,已足以独当一面。
行至安静的书房,穗安坐下,接过妙善奉上的清茶,看似随意地问道:“明心在兴化路主持女塾和慈幼院,做得如何?可能独当一面了?”
提到明心,妙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意:“师父明鉴。明心师妹在兴化,做得极好!她心思缜密,处事周全,更难得的是那份坚韧和耐心。兴化路并非富庶之地,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初期阻力不小。
但明心师妹不骄不躁,以柔克刚,一面扎实做事,慈幼院收容孤儿、女塾广开教化,实实在在地赢得了不少口碑;一面又善于借势,巧妙利用师父您的名望和清云的影响力,逐渐打开了局面。
如今兴化的女塾已成为当地典范,连一些守旧乡绅都开始松动,愿意送家中女孩入学。弟子以为,明心师妹已能独当一面,且潜力巨大。”
“嗯。”穗安满意地点点头,这正是她希望听到的答案。
她放下茶盏,看向妙善,语气变得郑重:“如此甚好。妙善,你即刻传讯兴化,让明心交接手头事务,尽快调回福州总部。”
妙善微微一怔,旋即明白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
穗安继续道:“她回来后,你亲自带她一段时间。将你手中负责的所有核心事务——商行统筹、远航后续、钱粮调度、乃至与各路官府、各方势力的联络沟通,逐步交给她熟悉、接手。你要倾囊相授,务必让她能尽快上手,扛起这副担子。”
“是,师父!弟子明白!”妙善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师父的这个安排,意味着……
她强压下心头的雀跃,肃然领命。
“待她准备妥当,能够接手你如今的位置,”穗安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已越过繁华的福州城,看到了广袤的河山,
“我便带你,用我们的双脚,去丈量这大宋的每一寸土地,看看那些清云的‘眼睛’尚未看清的地方,听听那些被喧嚣淹没的声音。”
“弟子……随时待命!”妙善深深一揖,胸腔中涌动着与当年扬帆出海时截然不同、却同样滚烫的豪情。丈量大宋,这将是另一场意义非凡的远航!
安排妥当妙善这边,穗安没有片刻停歇,立刻动身前往已初具气象的女子书院。
书院内亭台楼阁雅致,回廊曲折,既有书香雅韵,又隐隐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活力。
穗安很快在书院后方一处特意开辟的、宽敞明亮的“格物工坊”里找到了苏若兰。
苏若兰依旧是那身利落的靛蓝短褂,正指挥着几个手脚麻利的女学生调整一架新打造的浑象仪模型。
见到穗安,她只是点了点头,示意稍等,直到将关键部件调试到位,才擦了擦手走过来。
“苏山长,书院气象,令人欣喜。”穗安由衷赞道。
“地方不错,学生也有几个好苗子,肯动脑子,手也巧。”苏若兰语气平淡,但眼中带着满意。
她瞥了一眼不远处传来朗朗诵读声的经堂方向,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一下,“就是有些人,规矩忒多。”
穗安会意一笑:“正要请山长引荐,拜会沈讲席。”
苏若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跟我来。”
她们来到一处窗明几净、布置得极为雅致讲究的书斋。
沈静姝正在授课,她身着素雅的月白色褙子,发髻一丝不苟,气质端凝。
她手持一根细长光润的紫竹教鞭,并未用来责打,而是优雅地指点着挂在墙上的字画,或是轻轻点在某个学生略微歪斜的肩膀上,声音清越,引经据典,讲述着诗文的格律与意境之美。
她的课堂,安静得落针可闻,学生们无不挺直腰背,屏息凝神,那份无形的端庄气场,与隔壁工坊的叮当作响形成鲜明对比。
见到穗安和苏若兰出现在门口,沈静姝停下讲解,对学生们温言道:“且自习片刻。”然后款步走出书斋。
她先是对穗安微微颔首致意:“林真人。”目光转向苏若兰时,那眼神复杂得难以形容——有习惯性的挑剔,有强压下的不认同,但深处,似乎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命”和无奈。
“沈讲席授课,气象端方,学子受益良多。”穗安真诚称赞。
沈静姝神色稍缓:“分内之事,当不起真人谬赞。”她看了一眼苏若兰,语气带着点刻意为之的疏离,“苏山长有事?”
苏若兰一脸坦然,仿佛完全没感受到那份疏离:“林真人想跟你谈谈书院长远发展,尤其是你这‘明理堂’首席讲席的重要性。对吧,真人?”她直接把球踢给穗安。
穗安顺势接话,再次阐述了女子书院“融汇古今、贯通雅俗”的核心目标,强调了沈静姝所代表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礼仪教化,是书院立足、获得社会认可、并最终培养出“明理持家、能为人师”的淑女贤媛的基石。
她言辞恳切,充分肯定了沈静姝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对书院未来的重要性。
沈静姝静静地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紧握教鞭的手指微微松了些。她当然明白自己的价值,也清楚穗安的诚意。
只是……她瞥了一眼旁边一脸“事不关己”的苏若兰,尤其是想到她那乱糟糟却总能鼓捣出新奇玩意儿的工坊,还有那些在健体术课上跑跳如飞的“闺秀”们,心头那股“礼崩乐坏”的忧虑又升腾起来。
“真人志向高远,静姝佩服。”沈静姝终于开口,声音依旧清冷,“然书院根基,首重‘明理’,明理则需守正。若一味求新求奇,失却根本,恐如无根之木,难成大器。望真人与苏山长慎之。”
这番话,既是表明态度,也是最后的坚持和警告,矛头直指苏若兰。
苏若兰挑了挑眉,正要开口反驳,穗安却抢先一步,温和而坚定地笑道:“沈讲席金玉良言,穗安铭记于心。书院之‘新’,必立于‘正’之基石上。苏山长格物穷理,亦是求真之‘正’。
二位大家,一者塑其风骨,一者开其眼界,缺一不可,皆是书院柱石。有二位在,书院方能根基稳固,枝繁叶茂。沈讲席,清云女子书院,非您不可,还请您以天下女子教化大业为重,留下助我。”
沈静姝看着穗安诚挚的目光,再看看旁边虽然不以为然但也没再抬杠的苏若兰,心中那点纠结终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
她微微敛衽,算是默认:“真人言重了。静姝尽力而为便是。” 这便是应承下来了,虽然语气里还带着点勉为其难的矜持。
苏若兰嘴角勾起一个胜利的弧度。
搞定了书院这对“欢喜冤家”,穗安又赶往清云医学院。
医学院内药香更浓,气氛也更加肃穆严谨。刘景松正在一间宽敞的示范教室内,亲自为一群年轻的学生讲解《青囊书》中关于脏腑辩证的精要。
他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讲到关键处,神采飞扬,哪里看得出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见到穗安出现在门口,刘景松示意助教继续讲解,自己则背着手踱了出来。
“师父!”穗安上前行礼。
“哟,稀客啊!”刘景松捋着胡须,故意板着脸,“大忙人还知道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
穗安莞尔:“师父精神矍铄。弟子此次前来是有一事想请师父定夺。”
她将召集第一批最优秀的女医毕业生、成立专门妇科研究院的想法和盘托出,并希望将其挂靠在医学院下,获得更系统的支持和传承保障。
刘景松听着,眼中精光闪动,连连点头:“好!这个主意好,妇人生产,鬼门关前走一遭,多少血泪。专精此道,善莫大焉!这事包在为师身上!人选我来挑,地方我来安排,保准给你把这‘妇科研究院’的架子搭起来,让她们安心钻研,带出更多好苗子!”
他拍着胸脯,豪气干云。有他这句话,妇科研究院的成立便稳了。
看着师父依旧充满干劲的样子,穗安心中感动:“有师父在,弟子万事无忧。只是……又要辛苦师父了。”
“辛苦什么!”
刘景松大手一挥,瞪了她一眼,“看见你们这些后辈有出息,能真正为百姓做点实事,我这心里头,比吃了仙丹还舒坦!放心大胆地去!福州有我在,医学院有我在,天塌不下来!”
他顿了顿,促狭地眨眨眼:“再说了,玄真那牛鼻子都赖在这儿不走了,我要是先撂挑子,岂不是被他比下去了?
那不成!你师父我,怎么也得比他多活几年,多教出几批好学生!快走快走,别在这儿碍眼,该干嘛干嘛去。”
听着师父这充满活力又带着老小孩般好胜心的话语,穗安眼眶微热。她深深一揖:“弟子拜别师父!师父保重身体!”
“去吧去吧!”刘景松转过身,背对着她挥了挥手,重新走向那间充满求知目光的教室,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刚才讲到哪儿了?哦,这脏腑相生相克,关键在于……”